當年插隊當知青時,就為了能吃頓飽飯,我自告奮勇去抬死人

講述人:範大偉 70歲

我在農村插隊十多年,那是一個偏僻貧窮的村子,在一片大山包圍的山窪裡。到最近的鎮子上,要翻過一座很高的山,然後再走出三十里路。

村子很閉塞,物資緊缺,即便這樣,我們也不願意去鎮上買 東西,一來一回,一小天的時間,感覺就像扒了一層皮。那幾年,收成不好,生產隊上起碼有一大半的家庭都缺口糧。我那時的工分少,分糧少,缺糧的時間就更長了。在飢餓難耐的時候,為了能吃一頓飽飯,就是幫人做再苦再累的活都願意。1970年穀子黃了的時候,也是我最缺口糧的時候,冬天穿的舊毛衣和棉襖,也都拿去換糧吃了。有時一頓、兩頓地餓。那時恨不得哪家死了人,好去幫忙,混頓飯吃。

當年插隊當知青時,就為了能吃頓飽飯,我自告奮勇去抬死人

有一天,隊長來我們知青屋說,村裡的徐老二死在鎮上的醫院了,已經在停屍房擺了好幾天了,現在醫院喊人去給抬回來。徐老二和哥哥徐老大自幼父母雙亡,哥倆都是三十好幾了,都打著光棍。為了幫哥哥先娶一房老婆。徐老二每天都從村裡往鎮上送糞,掙點辛苦錢。一趟幾十裡山路,全是爬坡。長年累月就累起了腎病。倒床後又捨不得花錢吃藥,硬撐著,結果一病不起。實在不行了,徐老大才哭著找鄉親們幫忙送醫院,一個多月就嗚呼哀哉了。當時醫院讓拿錢結帳再取人。他哥徐老大拿不出這筆錢來,弟弟的屍體就一直扔在醫院。昨天醫院一個電話打到公社,讓公社出面解決。就這樣,公社找大隊,大隊又找生產隊,生產隊長才著了急。

隊長看著我們兩個男知青說: “現在地裡活忙,都在搶收,一場雨下來,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要不然你們倆去醫院把人幫著抬回來,行不行?工分記雙份”。我倆一聽,喜上眉梢,衝隊長說:“隊長,抬人我們沒問題,只是你看,我們現在餓得一點力氣都沒有,那麼遠的山路,恐怕……”

隊長哼了一聲:“我知道,生產隊出糧,讓徐老大挖幾個蘿蔔,在他屋頭煮兩大鍋。你們要去的話,一會兒去吃。路上還管一頓飯錢。”我們倆一聽,這事劃得著,便滿口應承下來。

當年插隊當知青時,就為了能吃頓飽飯,我自告奮勇去抬死人

吃飽後,我倆和徐家的另外一個親屬出發了。轉來時是下午,正是一天當中太陽最逞威的時候。我們將徐老二捆在滑桿上。我們三人輪換著抬,我人高,又不熟悉抬法,便抬後頭,肩頭剛抬上去還不覺得。時間一久,肩頭就磨破了皮,來回一蹭,火燎燎地疼。沒走出幾里路,肩頭就血肉模糊了。

正是六月,太陽像太了火。我們幾個把上衣脫下來墊在肩膀上,光著膀子往前抬。每隔兩三分鐘,就得用溼漉漉的搭在肩頭上的毛巾揩一下,不然汗水流進眼睛裡,眼睛就睜不開。有時,乾脆把眼睛閉上,讓抬前面的人把我拖得踉踉蹌蹌的。這些都還不算,最使我忍受不了的,是死人身上流出來的屍水,那種無法形容和比喻的臭味,讓人聞著就想嘔,大氣都不敢出。本來抬著人,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不呼吸又怎麼行,不僅不能閉住氣,還能張著大嘴喘粗氣……那滋味,這輩子也忘不了。

白天還好說,時不時還能看到人影,別管他們是在地裡勞作,還是在路上行走,你感到的總還是一個活人的世界。並且陽光明朗,也就不怎樣怕。但是在走完三十里的土路開始爬山時,天色就漸漸黑來。那些牽牛的、鋤草的、走親戚、串人戶的,都一個接一個地在暮色中隱沒了——活人看不見了。四周是一排排、一座座像怪獸一樣的黑黢黢的大山,黯淡的星光下,不時被夜風吹得搖晃一下的樹的暗影,彷彿裡面就藏著一些陰森的鬼怪,隨時都會竄出來拖住你的腳。而我的腳因不堪重負,本來就抖得遭不住了,這黑夜一嚇,心也禁不住抖起來,頭皮像觸電一樣,一陣陣發麻。生怕那徐老二會利用這黑夜一下從滑桿上坐了起來。於是我又趕緊自我安慰:這徐老二生前同我交情還不錯,曾帶我挑過兩回糞。他死了,我費這麼大的勁來抬他,把他的屍魂請回鄉,讓他能回到家鄉安息。他就是活了也只會感謝我的,怎會害我呢?這樣一想,心裡的恐懼就減少多了。

當年插隊當知青時,就為了能吃頓飽飯,我自告奮勇去抬死人

抬前面的那個知青和打手電照路的那個徐家親屬,心情估計和我也一樣。我們這三個人,一整天又飢又渴,又熱又累,除了把精神集中在走路上,此時連話都不想說。整個山路就這樣冷寂寂陰森森的,只聽得到自己的心跳,自己的喘息和踩在山路上的腳聲聲。快到半夜的時候,我們才終於從山上下來了,到了村口,總算看到接我們的其他社員了。他們說,人不能抬回屋,直接往坡上抬,埋死人的坑已經挖好了。

下葬的地方被風水先生指定的墓坑,要穿過一片松樹林。一鑽進松樹林,手電光就照不清路了。人又多,簡直混亂得很。有人要來替換我,我咬緊牙硬挺著不讓人替,心想,最惱火的路程都熬過來了,這最後幾步路怎能不堅持到底呢?我只是這樣想,不小心,“譁”地一聲踩了一個大樹坑,滑桿上死人的身子和頭一下子隨著我的倒下,往我身上撲過來,我感到了那溼漉漉的屍水糊在了我一臉,一身……那天晚上,我吃沒有吃東西,我忘記了。

過去了四十多年了,這件事我始終無法忘記。

更多知青回憶,請繼續閱讀我的專欄《往事難如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