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雪峰山會戰”的回憶(一)

1945年5月10日開始的湘西“雪峰山會戰”,是我國進行8年抗日戰爭最後一次會戰。主要戰場綿亙洞庭湖西南包括常德、益陽、湘潭、邵陽、零陵、東安、新寧、武岡、洪江、芷江、長溪、沅陵、安化等地區。從開始到結束持續將近兩月之久,參加作戰兵力我方動員陸軍6個新裝備軍,4個突擊縱隊,2個重炮兵團,空軍1箇中美混合團和2個轟炸機大隊,還有美軍後勤支援部隊,共約30餘萬人。我當時任中國派遣軍第四方面軍中將參謀長,參加了會戰全過程。

湘西“雪峰山会战”的回忆(一)

一、揭開會戰序幕

1944年夏,日軍攻佔衡陽,進出桂林後,企圖打通湘桂線。由於在湘黔公路雪峰山這扇大門,我屯有重兵,其企圖難以實現。因此,日軍趁我美械裝備訓練尚未完成之際,以先發制人的手段,於1945年5月初調兵遣將,集中6個以上師團達20餘萬人,各兵種聯合兵力,瘋狂向我第四方面軍全面進攻,企圖打通湘黔重要門戶。

5月上旬,根據我空中偵察和搜索部隊的偵察綜合日軍動態情況估計,當時敵部隊調動頻繁。從長沙到衡陽、邵陽間,日軍車輛滿載戰鬥人員和裝備物資來往運輸,由桂林向東安、武岡的路上有步騎兵縱隊向北移動,湘潭、株洲間發現裝甲車輛和坦克部隊集結,由武漢到長沙水陸運輸開始繁忙。我突擊隊在湘桂鐵路祁陽縣境捕獲的一名敵騎兵上尉村島供稱:他的任務是偵察華軍兵力配備與交通情況。綜合以上情況判斷,當前的日軍各兵種有聯合向我方面軍發動一次大規模進犯的企圖。

根據敵情判斷,我軍調整部署,積極準備迎擊。中美混合作戰司令部,由洪江轉移至安江,俾全面指揮作戰。在漵浦縣設前進指揮所,由方面軍參謀長邱維達負責。方面軍在洪江寨頭設立的軍官訓練班暫時停止訓練,所有教職學員一律返回原部。

陸軍第74軍施中誠部,配屬榴彈炮1個團、對空聯絡臺1組,配置在綏寧、武岡、石下江、洞口地區,構築堅固防禦工事,對東安、邵陽方面來回戒備。派到湘桂沿線之突擊第1、第2隊歸其指揮。

陸軍第100軍李天霞部,配屬山炮兵1個營、對空聯絡臺1組,加強防禦工事,對湘鄉、益陽方面嚴密戒備。陳載華之遊擊支隊歸其指揮。

重榴彈炮兵第2團,野戰炮兵團,高射炮兵營,分別配置在江口、石下江地區,構築掩體,以主火力支援第74軍方面的作戰,一部支援第100軍和第73軍方面的作戰。

由昆明空運芷江的新6軍廖耀湘部,暫在安江、黔陽地區集結待命為戰略預備。

芷江空軍基地中美混合航空兵第1團,仍以芷江為基地不變,作戰開始前的任務:偵察湘桂、粵漢沿線敵軍動態,並轟炸敵後方交通樞紐以及車站、倉庫等設施。會戰開始後主要轟炸地區指向衡陽、邵陽、洞口、武岡地區。

美軍派來的通信聯絡機中隊,在安江開闢臨時降落場,歸中美聯絡司令部使用。

兵站補給司令部仍以芷江為補給基地,接收美軍空運補給物資,對第一線各軍師和第二線各軍設立補給分站進行物資補充。

5月10日,將當面情況以及我軍調整部署分報昆明陸總以及重慶統帥部(即軍委會),很快得到豔電指示:侵華日軍已成強弩之末,當其垂死掙扎之際,盼望督飭所部堅守痛擊。已加調廖、胡兩部助戰。

5月12日正午,接航空兵偵察報告:從長沙南進的日軍縱隊集結在湘潭、衡山地區約有3萬餘人。原集結在株洲、衡山敵軍有坦克部隊與裝甲部隊向邵陽方向開動。湘桂鐵路沿線有騎兵部隊和輜重縱列向武岡方向調動繁忙。

相同時間,指揮所接到第一線部隊電話:我第一線部隊派出陣地前方搜索敵情的小分隊,已在新寧、邵東、藍田、武潭等處與前進之敵的先頭部隊有接觸。由於敵眾我寡,已向武岡、邵陽、新化、安化等地區撤退。根據以上情況判斷,當面之敵已開始全面向我方面軍陣地進犯,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

5月22日晨,我第74軍第一線陣地已與進犯之敵開始炮擊,正在與敵對戰中。敵之進攻主要突擊方向似在石下江、竹篙塘公路兩側地區。當日第73軍方面在大橋、白溪間亦與敵開始接觸,正在炮戰中。第100軍方面僅有前方派出之小部隊與敵接觸。敵軍正在調動部署進攻中,我正嚴陣以待。

此時已明確瞭解當面敵軍企圖,方面軍司令部召集有關作戰人員,包括美方軍事顧問人員共同研究,充分準備後,對第一線各軍以及空軍轟炸部隊下達戰鬥指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採用攻勢防禦。第一期作戰,第一線兵團各軍應密切配合空軍轟炸,充分利用既設陣地和有利地形,發揚我軍優勢裝備與火力,必要時使用第二梯隊兵力對敵進行猛烈反衝擊,相互配合作戰,節節消耗和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各級指揮人員必須掌握戰機,機動靈活使用新生力量第二線兵團戰略預備隊。

第二期作戰,預期當面之敵業已受到最大傷亡、進攻受挫時,我第二線兵團及時進出有利地區,斷然採取攻勢,配合第一線作戰,將進入雪峰山深谷之敵軍包圍就殲。

截至5月24日黃昏,根據各方面彙報情況:第一線兵團各軍師的作戰情況十分穩定。由於我陸空配合恰當,在陣地前殺傷敵人頗眾,並有相當繳獲。根據獲敵文件證明,從邵陽方面前進敵軍系日軍板垣指揮的第10軍(應為板西一良指揮的第20軍,以下同——編者)主力,配合有坦克部隊、炮兵部隊,揚言要以全力擊潰我方面軍,打通湘黔公路,威脅我後方重慶。綜合近3日來的戰鬥情況分述如下:

第74軍方面:在石下江、洞口沿公路兩側戰鬥較為激烈。敵方使用坦克與步炮聯合兵種相配合,連續正面進攻。我軍使用火箭筒與戰防炮敢死隊相配合,將敵擊退,毀壞敵坦克15輛,斃敵千餘。據最近戰況判斷,敵軍主要突擊方向是衡陽、邵陽、洞口兩側。從廣西全縣向武岡前進之敵已迫近武岡縣城,企圖威脅我軍側背,現正與固守該城之第58師激戰中。

第100軍方面:從湘潭向新化進犯之敵軍縱隊,查為日軍板橋師團主力,配合炮兵部隊連日向我漣源、新化進攻,均被我軍擊退。新化仍為我軍第63師堅守中。陳光中游擊縱隊在敵後配合我軍在藍田截擊敵之輜重後勤部隊,頗有收穫。

我第73軍方面:由益陽沿資水南岸向安化進犯之敵,發現有“大島”“小川”等聯隊代號的步炮聯合兵種約2萬餘人,現正與我軍在煙溪、新化地區展開激烈戰鬥,安化縣城仍為我軍第77師堅守中。唯缺少山炮彈藥,請速空運,以濟急需。

駐守常德、漢壽等第99軍通報:一旬以來,洞庭湖中敵軍小型炮艇和陸戰隊向我沿岸派出之警戒部隊進行炮擊擾亂,有時以小部隊向常德、漢壽模擬登陸活動,似為剋制我軍企圖。

據芷江空軍轟炸大隊通報:從5月20日起,我轟炸第一大隊連續出動對長沙、衡陽、冷水灘敵之機場進行轟炸,擊毀敵機20餘架。機場已被毀壞。轟炸機第2大隊正配合第一線作戰兵團進行戰場轟炸任務。

5月25日晨,接第6戰區長官部電告:奉軍事委員會命令,著調該戰區第18軍胡璉部迅即向沅陵、辰溪開拔,歸第4方面軍指揮使用。特電通知與之聯繫。

依據戰場情況的發展,指揮部認為有必要召集第一線兵團各軍師以及特種兵指揮人員軍事會議,以明確我下一步(即第二階段)作戰方針和作戰計劃。會議在安江司令部舉行。

王耀武在會上講話說:本次會戰,經過充分準備,一週來的戰況進行十分順利。這一次會戰,從時間、地區和雙方動員兵力來看,關係我國抗戰成敗。因此,這一仗只能打勝,不能打敗。上峰已下最大決心,調集優勢裝備使用於本戰區,務望我各級將士,共體時艱,同心同德,團結一致,英勇殺敵,以完成我軍人天職。

接著,邱維達發言說:王司令官已經談到本次會戰的重要性,我補充自己對本次會戰一點展望。我們抗戰打了8年,這一次日軍盲目冒進,我們只要穩紮穩打,不犯錯誤,有希望能打勝這一仗。孫子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本此名言補釋幾句。人類生於大地之上,猶如螞蟻行於丘阜之間,地形稍有不便,即蹀躞蹶覆,難以運動。敵軍遇地形險阻,亦即限制其部隊武器行動,無能為力。善用兵者,深諳此道,地形宜於戰則戰,不宜戰則守。不察地形之奧妙,強行部隊作戰,能打勝仗嗎?因此我希望各級部隊官士善於利用湘西山區地形,此戰可操勝算。

無論天時、地利、人和哪一方面,這次作戰是利於我而不利於敵。看來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夾著尾巴逃命之前,送點禮物給我們也是應該的。

第74軍參謀長邱耀東彙報當前戰況說:根據一週來與敵作戰情況,向我進攻之敵軍,是屬於日軍第10軍團建制的松山師團和下良師團等部,其主要進攻方向指向我陣地石下江、洞口之間,一部以騎炮兵為主,從黃沙、東安、新寧,向武岡突擊,企圖迂迴我之右側背。由於我構築堅強陣地,節節挫敗其攻勢,經過數日激戰,已給敵軍重大傷亡。根據不完全統計,斃敵2500餘人,俘敵官兵700餘人,擊毀敵坦克15輛、裝甲車10輛。我軍傷亡官兵300餘人。

從當前戰況發展看,我軍士氣旺盛,戰鬥意志堅決。地面部隊與空軍配合協調,利用山區有利地形,有把握能將當面之敵軍予以擊潰。

第100軍副軍長晏子風彙報戰況說:進攻我軍陣地之日軍,系日軍第11軍團山口師團全部和獨立第2師團一部,配有強大炮兵部隊,其主要突擊方向指向湘鄉、藍田。經過數日交戰,我軍機動利用有利地形,節節打擊敵人,繳獲武器200餘件。在湘潭附近地區,據地空臺得知航空兵偵察報告,發現有敵軍大部隊集結,想系敵之增援部隊,請通知芷江機場派機偵炸。

第73軍參謀長徐亞雄彙報該軍情況說:從益陽前進之日軍縱隊,已在本月23日午後與我派出的搜索部隊在馬跡塘附近遭遇。我且戰且退,現已在安化、洞口地區保持對戰中。我軍第77師堅守新化縣城。

空軍中美混合團司令李梅(Lema)代表貝克(Beka)上校彙報最近空軍活動情況:我轟炸第1大隊和轟炸第2大隊一部是支援方面軍第一線兵團作戰;轟炸第2大隊一部和轟炸第3大隊任務,是對敵後方交通、城市、據點、倉庫、機場、部隊集結地進行偵察轟炸。3日來執行情況,戰果很滿意,對長沙、株洲、湘潭、衡山、衡陽以及湘桂沿鐵道線各站城市據點、水陸交通碼頭等處,一發現敵情立即轟炸,日軍傷亡慘重。現在敵機白天已不敢活動,制空權完全在我方控制。請轉知地面部隊安心作戰,空中掩護完全由我空軍負責。

兵站補給司令鄭希冉彙報:各軍師補給均以芷江為補給基地,派出兵站進行補充。經常保持5日份糧秣和三基數彈藥。重點作戰部隊,缺少彈藥隨時空中補給。

方面軍副參謀長羅幸理綜合彙報當前情況說:進犯我方面軍之敵,根據文件和俘虜口供證實,系日軍侵華派遣軍岡村寧次所屬第10軍全部共6個師團和坦克、裝甲部隊。在新化、安化地區發現有第11軍團代號,可能對我一部參戰。總參戰兵力據估計達25萬人。企圖在雪峰山東麓將我方面軍主力擊潰,進出洪江、芷江、辰溪地帶軍事要點,打通湘黔門戶,進一步配合侵入廣西之敵軍北進威脅重慶。下一步的打法已經召集有關參謀人員研究了腹案,請邱參謀長給我們談談。

我即席談了對下一步作戰一些意見。我們的戰略方針是採用攻勢防禦,而不是專守防禦。根據戰區地理特點是山巒重疊,道路險阻,山脈均系南北走向,愈向西進山勢愈險愈高,正是孫武所說的“死地”。我軍採用攻勢防禦,即為先守後攻,守是為了消耗敵軍有生力量,攻是為了進一步殲滅敵人全部或大部有生力量。現在我的設想是利用雪峰山如此有利地形,佈置成一個袋形陣地,武岡、新化、安化三點要強守,作為兩翼陣地支撐點。我們判斷敵人主要進攻方面是在邵洞公路地區,敵配有裝甲部隊,擔任這方面作戰的第74軍,應集中步炮和火箭在公路兩側,同時可以採用靈活機動打法,多準備數道陣地,每一陣地達到預定目的可以相機轉移,不要拼消耗。我們的手段是誘敵深入,只要武岡、新化、安化不丟失,爾後掩護我戰略預備兵團易於進山作戰,就有可能包圍殲滅敵人。至於具體實施比紙上談兵困難得多,也是一種作戰藝術,請各級指揮者多動腦子。孫子說:“多算勝,省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所謂算者,多動腦子,多想點子。我期待本次會戰有勝利結果。

最後王耀武司令官的結語,同意以上對敵分析判斷和提出的作戰方案。本次會戰,我們說能夠取勝是有多種因素作為依據的:第一,我們有充分準備。預則立,不預則廢。第二,我們的武器裝備,無論是陸空火力均超過敵軍。第三,我們佔據有利地形,敵人跑到“死地”來強行和我們作戰,是自投羅網。第四,我們控制有力後備兵團作為後盾。第五,士氣旺盛,軍民團結一致,湘省各界一再表示不論人力、物力,願全力以赴支援我軍作戰。希望各級將士同心同德,完成上級賦予我們的戰鬥任務。

二、爭奪戰階段

5月中旬末下旬初,這一階段戰鬥特點是相互爭奪戰場要點,戰事愈演愈烈。每因爭奪某一要點、高地均經過反覆衝擊拼殺,有些地點得而復失,或失而復得者數次以上。

第74軍方面:在洞口的防禦工事,經激烈戰鬥3晝夜之後,在前進陣地上展開炮轟、步兵爭奪,均被我擊退。第58師防守武岡城,構築內外防禦陣地3道,敵軍攻抵城垣時,使用炮兵火力掩護步兵用繩梯爬城,我守兵沉著應戰,待敵爬到中途,我守兵以衝鋒槍掃射,使敵傷亡慘重,護城河內敵屍累累。敵爭奪竹篙塘據點時,使用坦克為前導掩護部隊前進,反覆衝擊達十餘次之多,均未得逞。最後我軍派出敢死隊利用汽油彈爆炸燃燒敵之坦克10輛,殺死敵步兵百餘人,敵不支後撤。

第100軍方面:在新化派有第63師防守。沿資水西岸田心、巨口鋪設防,經激戰數日,敵已渡過資水。新化仍為我堅守,敵從沙溪、洋溪突進包圍該城已有7日,我守該城部隊毫不動搖,敵軍屢次爬城,均被擊退。我軍為支援守新化部隊戰鬥,組織以營為單位進行反衝擊14次,給敵以重大傷亡,新化守備安然無恙。

第73軍方面:由益陽和資水下游西進之日軍縱隊,在馬跡塘、武潭地區被第77師擊潰一個聯隊,俘敵千餘人,繳獲各種武器百餘件。戰鬥接近安化縣城,因該縣無城垣,利用丘嶺設有野戰工事3道,正在第一道陣地展開爭奪戰鬥。因激戰數日夜,彈藥使用過多,請速補充。

據我突擊部隊深入湘潭、衡山地區活動來電:從5月中旬開始,敵後鐵路、公路、水道運輸繁忙。由於制空權掌握在我方,敵軍僅能利用夜晚或陰霧天氣進行運輸。後送傷員絡繹不絕,補給困難,兵心渙散。又訊:5月24日中午,我轟炸機群誤炸湘潭,民間損失甚重。請轉告空軍偵察注意。(司令部確實接到湘潭集結敵之大部隊情報,實則敵軍是在株洲集結。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會戰發展到6月上旬,均按我原計劃進行。有些重要據點雖然爭奪激烈,個別陣地被敵突破或佔領,從整體看戰局始終穩定。因為戰區遼闊,安江、漵浦指揮人員或派參謀人員,經常到第一線視察情況,並傳達上級意圖,使全體將士對本次會戰的作戰方針和決心,人人做到心中有數,以免發生差誤。

方面軍第一線兵團陣地態勢,穩定在綏寧、武岡、洞口、江口、隆回、雪峰山東麓、安化地帶間展開激烈戰鬥。敵軍進入這一地帶之後,縱然投入相當大的兵力,約計在20餘萬人左右,已成強弩之末,愈戰愈深陷群山峻嶺之間,每前進一步,迫使敵軍付出相當大的傷亡。根據以上戰區形勢,我方面軍指揮部下達全面指示:依據我預定戰略方針,經過半月來的戰況發展,已經達到我會戰第一期戰略計劃目的。各軍師從現在起,堅決固守現有陣地,各種火力相配合,殲擊當面敵軍,沒有經過上級允許,不準隨意變更陣地,以待我第二期戰略計劃的實施。

我航空兵轟炸各大隊,仍本原來計劃繼續對深入雪峰山地區之敵軍陣地偵察、轟炸。轟炸重點置於湘黔公路兩側地區,以一部支援新化、安化、武岡方面作戰。如發現衡陽、株洲、湘潭、益陽、邵陽等敵後方有敵集結或運動,立即轟炸。

昆明傘兵縱隊馬思恭部,已空運一個大隊到達芷江集結。

從第六戰區調來支援的第18軍先頭師已到達辰溪附近。後續部隊3日內可集中完畢。

(未完待續)

(作者系平江縣嘉義獻鍾人,時任國民黨74軍中將軍長,第四方面軍中將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政協江蘇省常務委員。本文原載於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輯》第90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