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給皇帝上一封奏摺 為何意外“坑死”了自己的上司?

晚清時期的許多將領,都是文官出身,後來由文轉武。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旗人將軍勝保,以及曾國藩、李鴻章等,都是出身翰林,天子門生。但在國難當頭,朝廷用人之際,還是投筆從戎,走上了行伍的道路。

俗話說,翰林清貴,京城裡的翰林們雖然相對比較清貧,但是身份貴重,日子還是過得挺舒服的。加上文人領兵,不但完全沒有經驗,還得冒巨大的生命危險,所以文官一般不會主動向皇帝要求去帶兵打仗。

比如曾國藩,是在母親去世,回家守喪時接到咸豐皇帝的通知,讓他就地團練地方武裝。剛開始,曾國藩是一百個不願意,只想著回京城去繼續當侍郎,後來在郭嵩燾的勸解下,才勉強聽從了咸豐的命令,在家鄉招募鄉勇,成為了後來湘軍的前身。

李鴻章給皇帝上一封奏摺 為何意外“坑死”了自己的上司?


而李鴻章由文轉武的過程,更加具有戲劇性。李鴻章回鄉團練,本是源於一次意外,沒想到這次意外後來間接地“坑死”了李鴻章的上司,卻成就了李鴻章本人。

李鴻章棄筆從戎的原因,在《清史稿》李鴻章本傳中有所記載,但只有一句話輕輕帶過:“洪秀全據金陵,侍郎呂賢基為安徽團練大臣,奏鴻章自助。”

這位呂賢基,是李鴻章的安徽老鄉。咸豐元年(1851年),呂賢基出任工部侍郎,當時李鴻章在翰林院任編修,呂賢基算是李鴻章的老前輩、老領導。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在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金陵(南京、天京),咸豐派呂賢基回安徽辦團練,組織鄉勇對抗太平軍。呂賢基臨行前,向咸豐申請讓李鴻章當自己的助手,一起回鄉辦團練。

李鴻章給皇帝上一封奏摺 為何意外“坑死”了自己的上司?


從上面的文字記載來看,應該是呂賢基硬拉著李鴻章回去打仗的,要說也是這位老領導坑了下屬,怎麼說是李鴻章坑了呂賢基呢?

實際上,呂賢基確實有申請讓李鴻章當自己的助手,但這並不是事件的全貌。後來清人劉體智在《異辭錄》中,記載了事件的全過程。劉體智的父親劉秉璋曾任李鴻章的幕僚,其文字可信度較高。

讓我們再把時間線撥回咸豐三年(1853年),年輕的李鴻章除了日常上班打卡,代寫奏摺以外,就是到處拜訪朋友,讀書寫字。有一天,李鴻章在書肆中看書時,碰到一個安徽同鄉。同鄉見李鴻章在這悠閒地看書,便諷刺他說:“尚不知省城失耶?而作此不急之務也。”

李鴻章一聽,覺得很有道理:老家都落到太平軍的手上了,我作為安徽的一份子,理應出一份力才對。但是李鴻章當時官職比較低,人微言輕,於是慫恿當侍郎的呂賢基向咸豐上奏,請求派兵安徽,抵禦太平軍。

李鴻章給皇帝上一封奏摺 為何意外“坑死”了自己的上司?


像呂賢基這種當上二品大官的,一般不會自己親自寫奏摺,都是讓手下幫忙寫。呂賢基對李鴻章說,上奏可以,你幫我寫份奏摺吧。李鴻章回到家裡,通宵趕製出一篇長文,一大早派人送到呂府,自己就倒頭大睡了。

李鴻章一睡睡到中午,卻沒聽到呂賢基那邊有什麼動靜,於是自己登門拜訪。結果一到呂家門口,聽到裡面傳出哭聲。進門之後,呂賢基跳出來,痛罵了李鴻章一頓。

原來,李鴻章那篇奏摺寫得太好,咸豐皇帝看了很感動,說:沒想到呂卿如此熱愛自己的家鄉,可惜現在朝中無人,官軍不堪一戰。這樣,就派你回安徽去辦團練,親自上陣殺敵,保衛自己的故鄉吧。

呂賢基根本沒想過自己要去打仗,而且朝廷不出人不出錢,只派了他一個光桿司令回去,簡直就是送死,於是一氣之下,拉李鴻章下水,讓他當自己助手一同回鄉。

呂賢基和李鴻章回安徽後,因為官軍不給力,鄉勇又不會打仗,面對太平軍時屢戰屢敗。在駐守舒城時,呂賢基因為是主帥,守土有責,城破後投水殉職,而李鴻章則提前收到風聲,出城逃跑,躲過了一劫。

李鴻章年輕氣盛時的一道奏摺,改變了兩人一生的命運。從結果上來看,這道奏摺意外地坑死了自己的上司呂賢基,卻成為李鴻章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轉折點。李鴻章日後得以大展宏圖,成為一代名臣,全賴這次意外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