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真的能夠平等對待民企了,他們就會步入到一個新的平臺

【原創】服務民企重在營造平等的發展環境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據新華社報道,針對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近期有關金融部門和一些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這些措施的落地情況和效果,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派出督導組,兵分七路,進行實地督導。


譚浩俊:真的能夠平等對待民企了,他們就會步入到一個新的平臺


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如何支持民營企業,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有讓民營企業受寵若驚之感。而且,有的政策“好”得讓民營企業有點不敢相信。

我們說,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受到如此待遇,是完全應當、完全必須的。但是,有了這些政策,是否就意味著民營企業就能立馬擺脫困境、民營企業家就會按照政策去投資興業、創業創新呢?毫無疑問,有了這些政策,對民營企業信心的提升是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要完全打消民營企業的顧慮,讓民營企業放心大膽地發展和創新,還需要做更加細緻的工作,需要給民營企業更多預期。

事實也是如此,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決不能採用暴風驟雨的方式,不能一哄而上。特別在政策上,必須適合民營企業的特點和需要,而不是有了政策就行。有些政策,看起來很新鮮、很有力度、很超前。實質上,早就應當給民營企業了。現在拿出來,只是炒冷飯,是對過去政策的糾偏。如果把糾偏的政策也當作對民營企業的關心,會讓民營企業感到傷心的。在很多民營企業看來,他們並不需要特殊政策,而只需要平等的發展環境。


譚浩俊:真的能夠平等對待民企了,他們就會步入到一個新的平臺


平等,才是民營企業最希望看到的環境,也是民營企業最能夠適應的環境。如果因為一時之需,把對待民營企業的政策放得太寬、用得太鬆,反而對民營企業發展不利。因為,待經濟困難度過以後,很多政策可能又要退出,從而對民營企業產生新的打擊或傷害。與其因為一時之需把政策定得過於寬鬆,不如循序漸進,該糾偏的糾偏,該放寬的放寬,該維持的維持。畢竟,良好的發展環境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項兩項政策就能產生的。民營企業需要的,是能夠長期維持的平等發展環境,是能夠給民營企業帶來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

對民營企業,決不能搞一招走遍天下、一張處方包治百病的扶持方法,那種急風驟雨式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方式,有時候會產生相反的作用與效果的。就當下來看,民營企業的發展確實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決策層也非常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因此,多出臺一些政策措施,幫助民營企業度難關,是完全應當的。前提是,必須充分了解民營企業的情況,瞭解民營企業到底需要什麼。在此基礎上,再給民營企業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

實際上,民營企業最需要的還是平等的市場環境、競爭環境和發展環境,是一視同仁,而不是特殊待遇。切不能因為重視民營企業,就忽視對其他企業的支持,或者說輕視其他企業。那樣的支持,一定會在政策上大起大落,反而不利於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利於民營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需要。只有在政策、資源、資金、投資、服務、領域等方面,都能夠平等地對待民營企業,給民營企業機會,就是最好的支持,最有力的支持。不然,就算進入到某個領域,就算暫時得到資金的支持,就算資源配置受到照顧,早晚還會退出去。到時候,民營企業已經做出的決策,因為政策和資源不能到位,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譚浩俊:真的能夠平等對待民企了,他們就會步入到一個新的平臺


也正因為如此,在如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需要深入地調查與研究,冷靜地分析與思考,看一看民營企業到底缺什麼,到底要在哪些方面被短板,到底應當給予哪些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只要能夠一視同仁地對待,按照民營企業靈活的管理機制和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是完全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的。特別在如何參與國際競爭方面,民營企業更容易獲得優勢,更容易適應競爭、滿足競爭需要。所以,營造良好的平等競爭環境,才是服務民營企業最好的手段,也是民營企業最希望得到的幫助。所有的政策、資源、資金、服務等,都應當圍繞“平等”二字做文章。反過來,只要有平等做支撐,政策、資源、資金等的制定和配置,也就不可能不公平、不公正、不平等。真的能夠平等對待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會步入到一個新的平臺。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