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句充滿磁性的“Hello Moto”嗎?

還記得那句充滿磁性的“Hello Moto”嗎?

還記得那句充滿磁性的“Hello Moto”嗎?

如果說蘋果代表了時尚,那摩托羅拉就代表了時代。

曾經風靡國內的手機品牌摩托羅拉歷經浮沉,如今又出現在人們眼前。“摩托羅拉在中國以外的業務,第一次在季度數據中出現正盈利。”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媒體溝通會上如是談道。

雖然摩托羅拉已淡出國人視線多年,但當我們提起這個品牌時,依然記憶猶新。大哥大、BP機皆是出自其手,它不止是移動行業的“大哥大”,還是曾經的拓荒者。

手機的發明者

摩托羅拉曾經是無線電的發明者,早在二戰期間,摩托羅拉便研發出了便攜式無線電收發機和手提式對講機並交付美軍使用。二戰後,摩托羅拉逐漸壟斷了無線通信市場。從最早的“大哥大”、BP機無數人都在使用摩托羅拉的產品。

1983年,在手機之父Martin Cooper的帶領下,摩托羅拉耗費10億美金推出了第一款商用手機DynaTAC 8000X。次年,這款重達28盎司的手機正式進入消費市場,售價為3995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最貴重“磚頭”。

1987年,摩托羅拉3200正式進入了中國大陸銷售,它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哥大”。在大家還用有線電話和BP機的年代,擁有一部“大哥大”可以說是身份的象徵了。

20世紀90年代,手機市場已經是摩托羅拉的天下,他們幾乎壟斷了100%的市場份額。在當時有諾基亞員工感慨道,與摩托羅拉爭奪市場無異於虎口奪食,其他公司要想和摩托羅拉競爭,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了。

進入21世紀,摩托羅拉地位逐漸鬆動,諾基亞開始崛起。 2000年,本來在市場份額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摩托羅拉下滑到了13%,而諾基亞則增加到了31%。在此後多年裡,諾基亞也逐漸坐穩了頭號寶座。慘淡的業績直接影響到了二級市場,2003年,摩托羅拉股價跌到8美元以下,競爭對手諾基亞的股價則在4年中上漲了544%。2008年,摩托羅拉淨虧損額達到41.6億美元,當時摩托羅拉欲拋售手機業務,沒有任何廠家願意接盤。

連年虧損,終於壓垮了這個巨無霸,業內人士指出,摩托羅拉衰敗是因為從沒有緊迫感。在錯過3G良機、失去創新能力、不重視中國市場等方面,可以說是把大公司“傲慢”的通病展現的淋淋盡致。而與之相對的是,諾基亞已經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不但與三大運營商加強合作,還把主要產品的研發中心和發佈地點都設立在中國。其實,不光是諾基亞,蘋果、三星、HTC等如今最強勢的終端商都將核心力量放置中國市場。可摩托羅拉卻把位於天津的其全球最大手機工廠出售給新加坡代工廠商偉創力。這意味著,摩托羅拉將不再從事手機制造,只專注產品研發和銷售運營。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各大手機廠商無不在竭力推陳出新,每年僅旗艦機型就多達數十款,但摩托羅拉卻罕有亮眼的作品,在群雄混戰的時代,自以為是“壟斷者”的摩托羅拉落伍已是板上釘釘了。

兩度賣身,尋生存之機

2011年,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從當時陷入困境的通信公司摩托羅拉剝離。7個月後,在苦尋金主而不得的情況下,憑藉專利積累得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併購交易。被谷歌收購後,摩托羅拉有一段時間似乎要再次復甦,當時,廉價機型Moto G和Moto E席捲了歐洲、印度、巴西等多國市場 。第二代的Moto X配置和體驗都達到了旗艦標準,而且價格有所降低,但令人遺憾的是,因市場定位等原因並未能大獲成功,而且拖累了谷歌當年的業績。

業內人士表示,谷歌是Android平臺背後的主導者,如果大力扶植日漸衰敗的摩托羅拉移動部門,勢必會引起諸如三星、HTC等其他Andorid平臺核心廠商的不滿情緒,如果三星等廠商投奔微軟陣營,這是谷歌所最不願意看到的。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摩托羅拉雖然在此次收購中得以苟活,但也失去了大公司應該有的憂患意識,這也可能是其日漸衰敗的主要原因了。在被谷歌收購的兩年裡,蘋果、三星等廠商不斷推出重磅級產品,甚至就連遲暮的諾基亞在與微軟結盟後,也集合自己的優勢,推出包括Luami 920等一系列的旗艦產品以及1050這樣廉價卻能大賣的低端利器,積極開展自救行動,然而摩托羅拉卻幾乎沒有一款能讓人眼前一亮的革命性產品面世。

2014年10月30日,聯想集團僅用29億美元從谷歌公司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比起此前的谷歌收購價,近乎折價100億美元,但這也標誌著摩托羅拉正式重返中國市場。此次聯想的初衷恐怕也和谷歌一一樣為了專利,而收購也得到3500名員工,2000項專利、品牌和商標,和全球50多家運營商的合作關係,但已被榨乾的摩托羅拉的專利、品牌恐怕也早已不復從前了。據北京商報報道,在聯想對摩托羅拉展開重組後,該品牌的多個靈魂人物相繼離開,摩托羅拉開始變得空殼化。摩托羅拉原總裁兼CEO Rick Osterloh宣佈離職,加入了老東家谷歌,摩托羅拉設計部門原主管、首席設計師、設計部的靈魂人物Jim Wicks也離開工作了12年的摩托羅拉。當時,聯想掌門人楊元慶相信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在聯想的帶領下,會於12至18個月後開始盈利。他安撫摩托羅拉員工:聯想沒有削減美國崗位的計劃、也不會把這些崗位轉移到中國。

2015年8月,聯想宣佈在全球裁員,當時,摩托羅拉位於芝加哥的總部至少有近100名員工員工被告知部門取消,相關單位轉移到中國。根據當時媒體的預測,此舉能為企業節省一年13.5億美元的成本,楊元慶對摩托羅拉不裁員的堅持也在此時終結了。

在業務方面,或許是由於押寶中國人的“摩托羅拉情懷”,當時聯想並未大力運作摩托羅拉重返中國的營銷工作,導致此次收購併沒有給摩托羅拉帶來積極的影響。據IDC預計,2015年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出貨量為20萬部,同期小米手機的出貨量為6500萬部。

直到2016年聯想發佈年度業績財報時,顯示淨虧損1.28億美元,這是聯想自2009年之後的首次年度虧損,雖然聯想將原因歸結於收購摩托羅拉。但也有媒體報道稱收購摩托羅拉可能是聯想最大的“敗筆”。

靠5G翻盤

如今摩托羅拉頻頻傳出將被出售的謠言,但也被聯想多次闢謠。摩托羅拉口碑深入人心,雖然已不是當初的領軍企業,但其品牌依然有較高的影響力。就在今年5月聯想業績發佈會上,楊元慶就明確表示,智能手機的市場空間,遠超過PC,聯想不會輕易放棄這樣一個巨量市場。

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表示,聯想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每年投入80億-100億元,研發支出進入國內前十五。對聯想來說,5G時代,或許是一個機會。聯想集團高層透露,在5G方面,聯想早在10年前便開始佈局,已獲得500多項相關技術專利。

5G到來,將迎來換機潮,對於聯想和摩托羅拉這都是一個翻身的好機會。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此前在某次發佈會就表示,“今年年底很多廠家會推出5G手機,除了Moto存在可能性,其他家的全是噱頭。”

歷經沉浮,從起高樓到樓塌了,如今摩托羅拉時隔多年後再次盈利,標誌著這家曾經的王者或許要再次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