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吹葫芦丝,我们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

近日,一段女演员在舞台上倒吹葫芦丝,且表情十分投入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据了解,这是发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中秋晚会上。在表演过程中,女演员身边的一位搭档试图纠正其握姿,却被傲娇地拒绝了,不少网友讥讽称是现实版滥竽充数。

倒吹葫芦丝,我们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

对于此次风波,杨姝荣还表示是有人恶意报复,“因为我们这边团队比较多,300多个团队,一万多人的汇演,每次演出只能上十几个节目,不可能每个节目都上,这就得罪人了。在排练的时候,我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有些人就是羡慕嫉妒恨,我确实是有一点毛病,但也不至于这么炒啊,陷害啊,上纲上线。”

此番言论引起网友热议。

倒吹葫芦丝,我们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

澎湃新闻评论员西坡表示:

我真正关心的不是杨姝荣究竟会不会吹葫芦丝,毕竟这个节目像许多节目一样都是假吹假唱,这一点她从一开始就心知肚明。重要的是,在假吹和倒拿葫芦丝曝光之后,她竟然如此坦然,不单不认错道歉,反而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什么样的环境培养了这么强悍的心理素质呢?

薇薇老师说


从女演员的心态来说,有这样一个定势:

不承认 = 不存在 = “ 我没错 ”


在表演过程中,女演员身边的搭档试图提醒纠正,但女演员当做不存在。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为了证明自己 “ 我没错 ”,忽略、狡辩、发怒、耍赖

,这些都是常见的表现,成为一个受害者的形象。

“受害者”是一个很微妙的身份,因为中国人的潜意识同情弱者,我们也习惯于让自己扮演弱者。当我不能立于不败之地,那最好的身份反而是成为“受害者”。

倒吹葫芦丝,我们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

这么大点错误,承认了又如何

“承认错误”,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件倍感恐惧的事情。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是不能犯错的,中国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的父母,自己的成长就恐惧于犯错后被批评、被否定,并因此背上不可磨灭的黑印记。

我们的成长环境必须确保 “ 正确 ”,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家庭环境。

“承认错误”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原谅,反而拱手送出他人打击我们的武器。

在中国的家庭模式中,父母对孩子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须是优秀的,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错误零容忍

妈妈和儿子正在洗碗,爸爸和女儿在客厅看电视。突然,传来一阵盘子打碎的声音,然后就是一片静默。女儿看了看父亲,说:“肯定是妈妈打碎的碗”。爸爸问:“你怎么知道?”“因为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倒吹葫芦丝,我们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

父母永远期待孩子在被表扬的名单中,倘若不在优秀的名单中,孩子已经能感受到父母的负面情绪和谴责的眼光,哪怕自己并没有犯错。

校园里的宣传栏粘贴着“校园十大优秀学生”的照片和名单,接送孩子的父母看到都会不经意的发出艳羡和称赞,甚至对比。而孩子满脸愧疚的站在一旁,一声不吭,感觉自己做错了。

在孩子的信念中产生:错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是不能犯错误的。如果事情有犯错的风险,宁愿不去做。

不承认就当作不存在

这是中国孩子常见的模式

近期去日本跟团旅游,同行的有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女生。在酒店住宿时候,女生不小心打洒了方便面,倒在了榻榻米上,女生随后若无其事的跟团外出。

当服务人员清洁卫生时,榻榻米的内衬已全部受到污染。

酒店的工作人员与女生沟通,

“发生状况的当时怎么没有通知服务人员帮你清理呢?”

“ 我急着外出,原本是想过一会打电话的,结果就忘记了......”

或许,她已经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羞于承认把方便面洒了,难以面对,当做事情没有发生。当服务员发现这件事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潜意识轻松了 “ 啊,终于有人发现了!”,然后,她只需用父母的钱赔偿酒店就可以了。

可是,这个孩子没有想到,当方便面的汁水只是污染了表面,她只需要为床单付赔偿代价。而静待自己的错误被他人发现,小错误已经演化成更大的错误,这个女孩子最后赔偿了整个榻榻米毁掉的金额。

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做错了事不敢说,拖到被人发现的那一刻?

还记得2018年河南高考调包案事件吗?雷同的画面一次次重现!

倒吹葫芦丝,我们丧失了承认错误的勇气

对于这个日本旅游的女生

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误

哪怕只是“失误”

是可怕而无力的

拖到事情被人发现

再去表达自己的“无知”和“无辜”

是她熟悉的处理方式。

赔偿损失对于她来说是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

中国父母总会一边生气责骂

一边无条件承担孩子的烂摊子

为孩子支付代价

孩子也愿意接受父母的责备

因为只需要支付被父母“骂”这个代价

她所要面对的压力和责任就会消于无形


这位倒吹葫芦丝的女演员可能也是一位妈妈,我们看到了一个妈妈面对失误的呈现,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孩子面对失误的呈现。多么惊人的相似!

我们的下一代,正在丧失面对的勇气、承认的力量,和脚踏实地负责任的能力。

不承认错误,确保的是过程,但丧失的是结果。

不断丧失结果,我们就会丧失自己。

我们不怕犯错,最可怕的是,

我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的孩子出现“错误”时,

你能坦然原谅他,并带领他一起改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