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錦鯉,得好運”全國都在轉的錦鯉,為什麼這麼火?

最近,儒風君的朋友圈又被錦鯉刷屏了。

原因是國慶假期某支付平臺官微搞了個帶有錦鯉圖的轉發抽獎活動,一名網名叫@信小呆的呆萌小姐姐抽中了這個鉅額大獎,小姐姐也因此又被廣大錦鯉愛好者們當成了

“中國活體錦鯉”,瘋狂轉發。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先是被大獎砸中,後來又一躍成為坐擁八十萬粉絲的網紅新人,如此開掛,連小姐姐自己都要開始懷疑人生了。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記得上次出現錦鯉在社交平臺瘋狂湧現的盛況,還是“火箭少女”成員楊超越成團出道的時候。楊超越也因此成為“人形錦鯉”的初代代言人。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這逆天的運氣,讓大家變得不淡定了——為什麼那個幸運兒不是我!?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一連串“錦鯉轟炸”後,儒風君也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

華語世界最靈驗的許願之地,不是寺廟,不是道觀,不是教堂,而是每張錦鯉圖在微博、朋友圈的轉發和評論區!

一條魚而已,就那麼靈?為什麼那麼多人信?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出於好奇,儒風君圍觀了下。赫然發現存在一個和錦鯉相關的微博賬號,粉絲數量竟然有將近1600萬……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另一條跟錦鯉有關的新聞,更是讓儒風君驚掉了下巴:

10月4日,日本關島的一隻錦鯉“S傳說”,在日本錦鯉阪井競賣會中,被拍出了2億300萬日元的天價,摺合成人民幣大約有1250萬。隨後網上瘋傳拍下這條世界最貴錦鯉的神秘金主和馬雲關係不錯,可能是要送給“馬老師”的退休禮物。

當然這只是猜測,不過可見,無論是在朋友圈轉錦鯉圖的吃土青年,還是購買活體錦鯉以求庇佑的壕們,其願望有相通之處:轉發這條錦鯉,你就能過上幸福生活。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但是,錦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幸運的化身的呢?

錦鯉也是鯉魚的一種,其最原始的功能,當然是用來吃的。彼時,它還沒有現在錦鯉的盛世美顏。

鯉魚發源於亞洲,在淡水魚類中分佈最廣。兩萬五千年前的山頂洞人,通過鑽木取火等科技手段,逐漸得出“鯉魚好吃”這個研究成果。於是鯉魚就被我們的祖先人工養殖起來,成為最早的漁業產品之一。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古代中國養殖的魚類有限,還沒多少人像今天的老饕一樣嫌棄鯉魚肉刺多且腥,在當時,鯉魚還一度是王公貴族專享的高檔食材。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食用鯉魚

但在古人眼裡,鯉魚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因為它實在太能生。產卵期雌鯉魚腹中的魚籽,會佔其體重一半。

春秋越國名臣范蠡,還寫下致富教材《陶朱公養魚經》,大力推廣鯉魚池塘養殖,幫齊威王賺零用錢。據說,齊威王也沒全盤採納,僅僅在後花園挖了個魚塘,就收穫了三十萬錢;而“種魚”,不過二十來條而已。

有趣的是,范蠡強調鯉魚須與王八同養,否則蛟龍會帶領鯉魚飛走。可見

“鯉魚化龍”、“鯉躍龍門”之雛形已經產生,為後世學子轉發“逢考必過錦鯉”,提供了理論依據。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後人疑《陶朱公養魚經》是偽作。1965年,陝西漢中東漢墓出土養鯉池模型,符合范蠡“鱉鯉同池”的設計理念,敢情這書在東漢時就已得到應用。

鯉魚好養。其適應性極強,耐寒、耐鹼、耐缺氧。對居住地也不挑,江湖待得,泥塘更好;無論滔滔江水還是平靜湖面,都不妨礙它產卵帶娃。鯉魚還不挑食,雜食性,什麼都吃。進入冬眠前,它會狂吃長膘,然後下潛,等到來春河開,曳尾上浮,又是好魚一條。

美國人民曾低估了鯉魚的生命力,吃了許多虧。

彼時,為了清理鯰魚池的海藻,美國人引進了亞洲鯉魚。後來發現這魚實在是個吃貨,每天要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一半的食物。它們不但從美國魚嘴裡奪食,還會吃掉魚池裡許多原住民小夥伴。吃完後,特別喜歡把水攪渾,增大池塘混濁度。關鍵,鯉魚不但吃獨食,還“殖民”——每條雌性亞洲鯉魚年均產卵300萬枚……

據說“消滅亞洲鯉魚項目”已獲聯邦政府高度關注,但無論是電網,還是投毒,都沒法阻止亞洲鯉魚魔鬼式的複製粘貼。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美國氾濫成災的亞洲鯉魚,據說大的能長到100多磅

鯉魚就像灰姑娘,先有實用內涵,再有欣賞價值。觀賞型鯉魚自西晉時代即有記錄,唐代宮廷開始大規模養殖錦鯉。唐代陸龜蒙《奉酬襲美苦雨》就提到過“絲禽藏荷香,錦鯉繞島影。”還有一條發展路徑,可追溯到公元200年左右,一批錦鯉被引入日本,此後便不斷培育出新品種。文章開頭的天價錦鯉“S傳說”,其遠祖,恐怕就是這批古代中國的錦鯉。

教育家夏丏尊曾說過:“中國民族的重實利由來已久,一切學問、宗教、文學、思想、藝術……都以實用實利為根據。”那麼,在生活中用途廣泛、為百姓帶來較高價值、非常接地氣的鯉魚,自然成為了大家讚美的焦點,並逐漸伴生出以鯉魚為中心的文化情感。鯉魚本身,也就具有了文化象徵意義。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比如:

——鯉魚豐收,生活質量提高,象徵了吉祥富足。

孔子就為其子取名孔鯉,“嘉以為瑞”,希望孩子能有祥瑞護身,平安長大。明清以後的節慶,往往使用象徵性圖案和諧音組成吉利話。年畫中常見的抱著鯉魚的胖娃娃,表示的便是“年年有餘(魚)”。而傳統年夜飯,也總少不了圓桌正中的那條鯉魚,所謂“無鯉不成席”,且決不能吃完,取“吉慶有餘(魚)”之意。

——鯉魚多產,象徵多子多福,表示家族繁盛,夫妻和樂。

錦鯉體態優美,色彩繽紛,也會被拿來充當愛情信使。古人有“魚傳尺素”之辭,正是將信件放入魚形信匣中,託遞給心上人,美觀方便又浪漫。一些地區的婚宴,紅燒鯉魚是標配。若一時沒活魚,廚師便會用精湛刀工雕刻出一條木魚,淋上紅燒魚的澆汁,比之有活鯉魚可以享用的婚宴,也是一樣的美滿忠貞。

——鯉魚生命力強,對環境的適應力強,象徵了人的毅力和韌性。

我們最熟悉的“鯉魚躍龍門”故事,正起源於鯉魚逆流而上的習性和頑強的生存能力。後人用“鯉魚化龍”比喻金榜題名後的脫胎換骨,以此鼓勵寒門學子刻苦學習、積極生活,即使遇到困境,也能一往無前地克服困難,一展宏圖。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通過對鯉魚的膜拜,古人描繪著自己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而今天轉發錦鯉的人們,願望依舊,祝禱之辭中也多了些許詼諧:“轉發這條錦鯉,三天內脫單”;“轉發這條錦鯉,一個月瘦十斤”;“轉發這條錦鯉,考的都會,蒙的全對”……

當代的都市人,尤其是青年,更是在轉發錦鯉中,獲得了某種歸屬感和支持力——雖然生活壓力大,但,我不是一個人在奮鬥呀!大家一起加油!

“转锦鲤,得好运”全国都在转的锦鲤,为什么这么火?

儒風君覺得,轉發錦鯉雖有“每日迷信”之稱,但說到底,還是中國傳統吉祥物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新的傳媒平臺和表現形式,賦予了錦鯉們新的形象和生命力。而錦鯉最本質的那些優點,一點也不曾改變,人們依舊從中獲取著力量。

錦鯉崇拜,誕生於古代勞動人民在勞動中對動物的想象和認識,是一種溫和的祝禱,是對豐足生活的嚮往。

錦鯉的形象,也蘊含了一個道理——幸福生活只有通過勤勞的雙手,才能創造出來。

“中國活體錦鯉”@信小呆在中獎後,說自己還是打算先忙完第四季度,給工作單位有個交代後,再去兌現大獎。現實中,她是一位在工作中滿懷成就感的IT工程師。

而前文說的那個錦鯉微博號,個人簡介裡,是這樣一句話:願望交給錦鯉,你就只管努力。

所以你看,與其說是迷信某種神物能帶來好運,不如說是給相信自己能行提供一些內心支撐,最終給我們帶來好運的,終究還是我們自己。

越努力,越幸運

竭力向前拼搏

或許你就是錦鯉本鯉

不光轉發錦鯉

轉發本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