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走進“汾西縣夕陽紅老年園”

汾西縣城東門外,坐落著一座極為普通的小院。小院內有六間普通的平房,栽種著十幾種常青常開的花草,院牆上有幾面彩旗,房頂上高高飄揚著一面紅旗。就是這座普通的小院,常常歌聲四起,笑聲不斷,這座普通小院的大門口掛著一塊金光閃閃的銅牌“汾西縣夕陽紅老年園”幾個大字,醒目耀眼,親切溫暖。這座普通小院的主人是郭建華、李八嬌夫婦和十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

九九重陽節,走進“汾西縣夕陽紅老年園”

1、 不忘初心辦老年園

我叫李八嬌,汾西縣團柏鄉李家坡村人,也是汾西縣夕陽紅老年園的園長。我園創建於2010年初,剛開始是在城北邊租用了6間樓房,購置了一些基本的設施設備,進行了廣告宣傳,共投資了5萬餘元,開啟了“夕陽紅老年園”的第一頁。當時費了不少勁,流了很多汗,結果半年時間只入住了兩位老人。當時很多人因觀念的問題,老人是看的人多,入住的少。面對重重困難,我只有堅定信心,東奔西走。

艱苦磨練人,我是一個兩歲喪父,五歲喪母的苦命人。從小就跟著哥嫂和姐姐們生活,小時候每逢遇到委屈時,就會自然投到嫂嫂的懷抱裡,得到一些安慰和溫暖。每逢遇到一些煩心事,就會依偎著大姐的膀臂,認真聽她給我的鼓勵、教育。在他們身上我雖沒有吮吸到乳汁,但我懂得了親情。我慢慢長大了,雖不懂人生深奧的道理,但我知道哥嫂、姐姐,他們就是我的恩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完成了父母的任務,在他們的教育下,我學會了感恩。

“感恩”這顆種子從小就播種在我的心裡。大姐生病了,幾次住院我都陪護。在醫院裡耳聞目染,無形中學到了不少護理常識,學會了簡單急救、心理安慰。我特殊的人生經歷,從小到大得到了家人、親朋以及社會上他人的關愛和幫助。我心靈深處這顆“感恩”的種子,也不斷膨脹、發芽、破土……

2、 擼起袖子加油幹

2014年7月,我園從原址搬到縣城苗圃西側南街區,這裡交通便利,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入住的老人漸漸多了,有老年痴呆者,有臥床不起的,有重度殘疾的等等。面對這些特殊人群,我不只管好吃住,我還琢磨他們的心理,要開導這群老小孩,讓他們的唉聲嘆氣變成歡聲笑語,讓他們的憂愁煩惱變成說笑逗樂,讓他們從飲食單一變成科學搭配。

家住霍州的李老,患有腦梗,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孩子們都很孝順,但都有各自的工作,一家人協商後決定將老人送到我園。他們隔三差五就打電話瞭解母親的情況,有空就來我園看望母親。從電話裡,從談話中, 我深深感到兒女對母親的關心和孝順。去年中秋節,兒子帶母親回家團圓,節後又返回園裡,可能是回家團圓一家人太高興了,在吃喝上沒太注意,老人拉肚子了。一夜之間她拉了6次,我一直都在照顧著,整夜沒閤眼,要喂水、喂藥、揉肚子,要收拾這6次的屎尿。我累的腰都挺不起來了,但我不能偷懶,我要讓老人覺得我就是她的親人,感受到親情,要讓老人乾淨舒服的躺在床上。

僧唸的王老,因車禍造成大腦嚴重損傷,右腿截肢,右眼失明,成了一個重度殘疾人。孩子們都在外工作。入園一段時間後,他認準了我一個人,有時叫姐姐,有時叫姑姑,稱呼是糊塗的,認人卻是準確的。一會兒要抽支菸,一會兒要玩水槍,一會兒要吃蘋果,隨心所欲。這些小小的要求,我都會盡量去滿足。儘管他的腦傷很嚴重,但一見到我就會像小孩一樣的笑。

我對園內的老人,除了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還特別注重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關心。一個帶著憂傷的人,看到的景色是灰暗的,聽到的聲音是嘈雜的。所以,我刻苦學習,分析他們各自不同的境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從形式到內容,圍繞老年人開心生活去做工作。其中有汾西縣文化局的下鄉表演,有第一小學學生的義務慰問演出……這些活動開闊了老人們的眼界,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生活。

除此之外,讓他們看電視、聽廣播、學唱歌、學跳舞……讓入園的老人,快樂開心每一天。

九九重陽節,走進“汾西縣夕陽紅老年園”
九九重陽節,走進“汾西縣夕陽紅老年園”

三、敬老愛老,繼續前行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在現實生活中,只靠家庭養老的單一形式,也不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要發展各種形式的養老事業,也是社會亟待解決的一重大事情。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這一傳統發揚光大,讓我們的老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都能歡度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就要義不容辭的承擔起這一使命。辦好一個養老園,讓一部分老年人融入這個開心生活的空間,度過他們晚年的幸福生活。

2016年,我又投資了20餘萬元,建起了“愛心小院”,擴大了活動場地,建立了檔案資料,完善了管理制度,招聘和培訓了護理人員。我們對園內老人實行全方位服務,全過程負責。我們要做到“讓老人開心、讓家人放心”,為更多的家庭排憂解難,為更多的老人歡度晚年。

愛老敬老,中華美德。我之選擇,我之擔當,我之前行!

(供稿:小寶 李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