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鯉魚的魚窩其實很簡單,無非就在這麼幾個地方,找到了就不難釣

找鯉魚的魚窩其實很簡單,無非就在這麼幾個地方,找到了就不難釣

野外釣鯉,難的不是怎麼去誘魚、打窩聚魚,是怎麼找鯉魚,因為鯉魚生性膽小、警惕,好奇心不大,所以野外作釣鯽魚,第一難題就是如何去找鯉魚,那麼鯉魚一般會在哪裡藏身呢?

找鯉魚的魚窩其實很簡單,無非就在這麼幾個地方,找到了就不難釣

第一處、水底深淺水交界處,有釣魚圈子裡的大師給這種地形形象的起了個名字,叫做坎,一般深淺水交匯處,因為地勢導致的水流衝擊帶來的地形凹凸,地形是比較複雜的,一般類似水庫、湖泊退水後近岸處就能看到這種非常明顯的地形,這類地形因為水域的深淺區域交匯,所以對鯉魚魚群也好,單獨個體也好,進退即可,而且因為水溫差在這種區域不明顯,久而久之是天然的鯉魚魚道,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那麼這種地形基本不會離岸邊太遠,太遠就是深水了,所以一般用5.4的杆子多打幾次,出現淺、深、淺,也就是連續的凹陷地形,基本上即可判斷深淺水交匯處差不多就在這裡,當然,這裡所謂的淺、深都是相對,不可能距離差50釐米以上,一般最多也就20釐米左右的差異。

第二種,非常安靜且有水草生長的水域,鯽魚的好奇心是最大的,鯉魚的膽子是最小的,所以一般嘈雜、吵鬧、噪音很大的水域附近是不會有鯉魚的,所以選擇安靜、有水草的水域,不能說百分百有鯉魚,但是鯉魚一般都會喜歡這一類的水域藏身。

找鯉魚的魚窩其實很簡單,無非就在這麼幾個地方,找到了就不難釣

第三種,水底淤泥較多的水域,鯉魚進食非常類似豬拱食,喜歡從水底拱著淤泥進食,而水底淤泥多,自然匯聚大部分沉底的草籽殘渣、昆蟲實體等食物,相應的鯉魚底層拱食的時候會帶起大量的氣泡,不規則、連續但是無序,一般從水面上就能觀察到這種現象,我們成為魚星魚泡。

找鯉魚的魚窩其實很簡單,無非就在這麼幾個地方,找到了就不難釣

第四種,起風天時迎風處,也就是下風口,一般的淡水魚都有逆風遊曳的習慣,主要是因為下風水域會在水面上吹來大量的浮游生物、草籽等食物,在逆風處能得到大量的食物來源,加之下風口的水域含氧量相對比上風口高一些,所以在河流、大水面水域中,下風口水流較緩的位置,都是非常適合作釣鯉魚的好位置。

找鯉魚的魚窩其實很簡單,無非就在這麼幾個地方,找到了就不難釣

第五種,便於藏身,容易掛底的地方,倒不是說鯉魚知道我們要釣魚才躲在這裡,而是類似水底草多、樹枝多、亂石多等水底位置複雜,而且很方便藏身,鯉魚膽小,越是這種複雜的地形越能給鯉魚帶來安全感,加之這類水底地形因為地底不平整,會起到攔截水流、減緩流速作用,既能補充鯉魚的體力,也能點來大量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