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黎曼猜想看如今的學術壁壘

從黎曼猜想看如今的學術壁壘

黎曼猜想是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於1859年提出的關於黎曼ζ函數ζ(s)的零點分佈的猜想。其重要性相信大家這幾天也已經被刷屏了。2018年9月24日,英國數學家邁克爾·阿蒂亞在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公佈其證明黎曼猜想的5頁論文。雖然其公佈後數學界並沒有給出明確結論,但是從數學家們的表現來看應當是普通對於證明過程不認同的,只是出於對數學界老同志的尊重,所以不好明確表態。

雖然這次黎曼猜想榮升黎曼定理可能涼涼了,但是話語權在這次事件中進一步凸現。世上其實研究黎曼猜想的不少,尤其是我國的許多民科,許多都以能一舉證明一個世界級的猜想而一舉成名。然而這麼多年以來卻並沒有哪個無名之輩能夠如此,為何?

一來,如今的學術,包括數學,已經被無數人深耕多年,深度已遠非百餘年前可比。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都不能取得什麼大的成果。想取得成果必定要是集本門學問之大學者方可有所突破。而無名者往往只是急功近利,學問並不到家,所以雖花大量時間研究頂尖問題,但終因基礎知道的缺乏而不能成功。

二來,無名者的成果很難得到承認。在學問頂端的人終究有限,而無名者的成果要想被世界承認必然要先經過學問頂端的人的肯定。但是無名者多如牛毛,又因為第一條原因的限制,真正能做出結果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當學問頂端的人看到眾多無名者發來的論文之時,他去認真的去看,然後挑選其中的金子嗎?當然不會,有這些時間我還不如自己研究。

其實說到底就是話語權的問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如今的學術研究中已不可能。只有老老實實的學習專業知識,一步步的積累自己在業內的聲望和話語權,這樣有朝一日才能像阿蒂亞博士一樣,振臂一呼就讓我們刷了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