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學生已經開始學七年級的代數內容,這樣超前的學習真的好嗎?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前幾天我曾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說真的,我覺得我們必須要承認一個現實問題——有些孩子真的是天才!

反正我家孩子我嘗試過,他不是天才。

我曾在他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給他報過暑假的初一課程(網上的一元課,就才一塊錢)。結果不出所料,三年級我們只聽了一節課就放棄了,四年級有進步,我們堅持下來了十次課,課後題孩子正確率也就40-60%的樣子。

今年孩子五年級了,暑假我們又報了,結果這次沒問題了,能聽懂,而且課後作業正確率已經可以達到80%-100%,而且秋季班繼續上了,並且也已經續報了寒假班和春季班。實際上因為網課難度略大,所以孩子已經提前學完了初一課內了。

而跟孩子一起學的,就我瞭解還有一些四年級的。

但是題主說的是二年級孩子,那麼二年級孩子行不行呢?

我這裡截圖了知乎上的一個回答,因為沒有跟人家原創聯繫過,所以我就不全文引用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看看。

大概意思就是他跟一個6歲的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聊微積分……





所以二年級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學得了七年級的數學這個問題,我持保留意見!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做不到就認為別人也做不到,不是嗎?更沒有必要替那些能做到的人(大人孩子)去操心———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有資格去說教嗎?

我只知道這個國家有一個東西叫“少年班”,而且他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兒子現在讀二年級,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已經會做一元二次方程了,還參加了數學競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所有這些都是很自然的情況下取得的,我們沒有故意給他加課來完成。我覺得他確實在數學上有天賦,所以我有想到也許他真的適合學習奧數什麼的。稍微嘗試了給他加大力度學習,但是發現他就會很牴觸的。畢竟年紀很小,非常喜歡玩,不喜歡花太多時間學習。所以到現在我們依然是順其自然,不給他太多壓力,因為我們覺得保持他的興趣是最重要的,還是象我們以前一樣,如果偶爾他自己有要求了,給他講些難的數學,這樣的狀態應該是最好的。觀察了周圍的小孩極少超前這麼多,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情況沒有普遍性,所以我想說這樣超前的學習不好!


我們是快樂的藤爸藤媽


這樣超前學習是把一個孩子一切報廢的最佳手段。超前學習孩子是聽不懂的,更不可能掌握系統的知識,給孩子的感覺就是:數學太難了,沒法學懂,於是厭倦數學,後果可怕。我一個朋友多年不見,偶拜,他兒子6年級,聽說已經學塊兩年的初中數學,我翻看發給孩子的作業到勾股定理了,我問效果,他老婆說初中才顯現出來。我問這樣做的原因:他老婆回答,我看不起小學老師教的都是些婆娘賬,應用題都是一些看不懂的婆娘賬……。我回答:你孩子可能報廢了,小學老師教是算術法,是初中的基礎,怎麼就成了婆娘賬呢……果真,這孩子現在就讀於高職,哎!


休閒驛站42525511


這是非常不可取的!這是拔苗助長的行為!

一個二年紀的孩子,他應該幹什麼?在學習完二年級的功課之後,應該適當地發展他的興趣愛好,提高他的情商。因為當今的社會是人情社會,當他長大步入社會之後,情商的作用遠遠大於智商的作用!


再試想,如果孩子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習完了七年級的內容,那麼,在他上七年級的時候,老師講的他都學習過,他會幹什麼?

  1. 學習高年級內容,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越往高年級難度越大,越不容易理解,大部分人可能剛開始有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懂的越來越多,逐漸地他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適得其反!

  2. 既不聽老師講課,也不學習新的內容,就在那兒玩,玩不是關鍵,關鍵是他會自以為自己很聰明,老師講的他都懂,其他的同學沒他牛,他就會有一種優越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成績在不知不覺地下滑,當他進入初三的時候,就會發現,他的基礎不好,什麼都是一知半解,他會產生一種挫敗感,結果也可想而知。


在學習的時候認真地學,

在玩的時候盡情地玩。

這才是學習的真諦!

所以,不要拔苗助長,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試題清單


初一課堂上,老師問,這個%%%知識點,你們外面都學過了吧?學生點頭。好,那這個???知識點,有誰不會的舉手。沒人舉手。所以,老師自然而然開始講初二的內容了。初二差不多高一的內容已經涉獵了。大家都在外面學,你沒學,你跟得上嗎?老師不會照顧少數人的。這就是現實。不是每個家長都想孩子那麼超前那麼累的,但風氣已經形成,你拗不過的。誰來扭轉這種風氣?


HHTN


能學懂,能學通,沒啥不好啊。

孩子智力有高低,這個是實際存在的。而且對學習的專注度差異就更大了。其實回頭想想,初三以前的學校學習體系,如果不考慮綜合發展,只關注一門,大概三年能學完了。畢竟都是靠背啊。又不要你研究問題,就是把公式記牢靠。可能幾何會比較抽象,孩子理解比較困難,代數這些計算類學科,基本沒啥難度。

小孩如果有能力,而且的確是在初級知識體系的基礎之上的繼續學習,那沒啥問題的。只不過家長不要有樣學樣。你的孩子未必會接受。如果架空直接傳授沒啥意義,畢竟數學是門邏輯課程,先有什麼後有什麼都是邏輯相扣的。這個東西羨慕不來的。


鄰居說A輕點


非常肯定地回答不好。這是拔苗助長的典型實例。萬物成長過程有規可循,包括人類。

也許有人會是槓精,我家孩子就是聰明,就是可以接受和理解這種超前教育。我選擇相信,但這是個例,不是普遍存在,不具有代表性。並且不具有持續性,很少會聽到小學6年級的孩子代數達到高二的水準。

二年級的孩子,7,8歲的年齡,心智成熟嗎? 不成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需要的是紮實的各學科根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功利性的速度教育。

奉勸有些父母,慎重對待孩子的教育。畢竟,這是一項長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Liu嘟嘟媽


如果這個孩子頭腦確實聰明,老師講課一聽就懂,一看就會做題,這樣天資聰穎過人、人才難得。跟得上班,是可以跳級上學。反之亦然,孩子只是家長當做自己的想法代理人,數學題不會做,別的科目學不懂、純粹是趕鴨子上架的好面子七年級,那是禍害孩子。孩子還小,心智不成熟。


明天會更好一點的gg


不好。不支持。

國家的教育體系設計,是經過了幾千年歷史的沉澱和修正,什麼階段學習什麼知識,是個人的學習能力匹配的。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可以在這個體系稍微做一些調整,例如初一提前學初二的知識,問題都不大。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天才就是劍走偏鋒。自己感興趣,自己要學習的例外。但是,天才總是極少數,這種二年級就學習初中的課程,是拔苗助長,其實二年級的孩子,有很多他這個年齡段需要學習的東西,例如多出去看看自然,瞭解一下星空萬物…純粹理論上的東西不是人生的全部。


蔚藍de生活


二年級七歲的孩子,學七年級的內容?難道他家真的出來傳說中的神童?不,應該是神童的n次方。

如果從孩子角度看,肯定沒好處,超負荷的運行,任何動植物生理機能與機械都承受不了。再說學不到什麼,或許記住一點知識點,也猶如編程程序,不會運用,換個題就傻眼了。

如果從家長角度,肯定有好處。遇到同事與親朋好友,可以吹牛,我家孩子孩子聰明絕頂,我們也注重孩子教育,在學初中的知識。

孩子現場說一兩個小知識,親友一片誇獎聲,使家長滿臉笑容,完全沉浸在驕傲自豪的喜悅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