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北方人以為南方人過年也吃餃子,南方人以為北方人過年只吃餃子,這是真的嗎?有什麼依據嗎?

傢侑娘仔


不是真的,是錯覺。現代社會沒剩幾個那麼孤陋寡聞的人了。

餃子源於周代,至漢代時已經與今日的餃子在形制上無異,北宋餃子已經是除夕的節令食物,所以稱它為漢家的“護命之食”一點都不為過。

但近來網上輿論則對其非議不斷,而且大多要和央視春晚牽連在一起批評謾罵。



中國傳統(人文)的南北分界線是長江,現代的地理分界線是秦嶺淮河。

在人文北方,過年吃餃子的習俗最普遍,極少例外。過了長江,這種正統漢家飲食便不再受到歡迎,是受“有原罪的北方人”搞的央視春晚牽連?經過仔細查證,顯然不是。

自從有“春晚”那年以來,多數時間央視臺長是南方人。導演也是南北各半,從第一屆開始就有由四川人擔任的總導演,近些年更是南方人居多,顯然這口“黑鍋”央視不該背!




誰背?正主在這裡:革命聖地——延安!

抗戰軍政大學改善生活要吃餃子,前線敵後歸來的同志到了延安要吃餃子,三五九旅豐收了要吃餃子,一到過年所有延安的黨政機關食堂都要統一吃餃子。。。這時餃子漸漸“紅了”,成為一種象徵。各種南方口音的老紅軍對於“過年吃餃子”也是一百個贊成!

49年後,不論南北方,部隊、中直部委機關的食堂,在春節必然供應餃子,首長們也必然年復一年的端著一盤盤餃子送到值班的一線崗位,以示盡了關懷之責,也延續了紅色傳統。

央視,也是正統的“中直”,因此春晚要說“吃餃子”是必須的,無關南北。

前面解決了“春晚餃子”的問題,下面再說說南方為什麼沒有吃餃子的習俗。

餃子沒面做不成,而南方大部分地區就沒有面粉(當地年俗形成之時)。平民自古都是自種自食,種什麼吃什麼,而且“民皆淡食”說白了就是菜粥度日,乾飯都很少吃。以廣州為例,清代中早期官家才有山東麥面馱運而來,旗營兵將全年都難得吃到一次,百姓更是無從得見,這種情形在嘉慶年後才逐漸改變。

託蒸汽機的福,如今南方各種麵食是有的,隨隨便便就能買到,但你注意沒有?南方農村依然很少消費麵粉,城市之中雖然各類麵食齊全,但你會發現所有面食都是商家售賣成品,很少見自己在家擀麵條、包餃子、蒸包子、油炸鬼兒、烙大餅、打燒餅。。。因為這些都不是當地傳統食俗,是外來的生意人帶去的。在北方做這些麵食都可以是在家完成的,若是主婦們不會這些基本技能,都不好意思出門和人打招呼。

漢家飲食遵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養精氣”,麥面、莜麵、粟面、蕎麥麵等等都可做皮料,牛肉、羊肉、豬肉、魚肉均可與蘿蔔青菜調合入餡,或煮或蒸或煎炸,再佐以香醋,餃子正是傳統漢家飲食精髓的直接體現。


AspTT


我們過年不吃餃子,就吃餃子也叫過年嗎?去年過年拍的,這才是過年。我家在江西一個偏僻的小農村








她說。。


吃餃子是一種習俗,餃子在中國歷史文化裡起源於河南,在中國的北方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餃子的做法是用皮包裹餡料製作而成,口感溫和,香味撲鼻,在中國做餃子的傳統方法比較一致,但在吃法和餡料的調和裡還有些區分。
談起北方人愛吃餃子,這也和當地的飲食習慣和風俗文化有些關聯,北方人對餃子的理解是有感情的,這是團圓的象徵,意味著生活的美滿和諧。每到過年的時候,尤其大年三十的晚上那是餐桌上的必須有的,餃子意義厚重,在北方人眼裡不只是一種單純的味道。而且在有些地方,並不是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吃,每當親人外出打工短暫離別的時候,家人也會準備一頓豐富的餃子給孩子吃。

南方人可能對餃子的理解是有些模糊的,身為一個北方人通俗的講,我並不會認為南方人過年的時候也吃餃子,一個地方自然有一個地方的傳統節日的過法,這和他們地方文化也是息息相關的,南方過年吃不吃年糕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年糕的工藝和口感值得稱讚
至於南北方過年吃不吃餃子的論點,其實是毫無爭議的,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在中國的商業模式下,早已形成了一種產品。


沿途筆記


反正我這個正宗的湖南人!從小就沒怎麼吃過餃子🥟!甚至在年夜飯上連餃子🥟的鬼都找不到!好幾年都不吃餃子🥟!活了三十四年吃過的餃子🥟次數沒超過二十次!!由於近十年經常去東北三省出差!導致開始吃點餃子🥟!所以餃子🥟!這玩意對我們南方人完全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紫霄騰龍


廣西人在過年在山東朋友家裡過,年三十中午挺豐盛,想著晚上會怎麼樣。。。。嗯,,,等到七八點等到一碗餃子。。。好尷尬


波波42220


我想說,廣東人過年,雞是必有的一道菜。正所謂“無雞不成宴”,凡隆重的日子,雞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餃子,說實話,要不是看春晚,還真不知道有餃子這東西!


宏遠knight


關於過年吃餃子的問題,是南北最大的分歧之一!北方人過年吃餃子是件大事,尤其驚喜的是竟然吃韭菜餡的,高興得不得了,立馬要拿酒出來。而南方過年根本不會吃餃子,那算什麼,過年吃餃子,這個年是不是過不下去了。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親戚不跟你翻臉算你贏。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太深了。其他不和諧的話就不說了。


訥敏914


中國越往南方越不知道餃子是何物,在老家四川,大多人聽過餃子知道餃子,但比較少人吃,倒是有種餃子的近親叫抄手,算是四川版的餃子吧,這是家家都會吃都會做的。到了廣東,很多本地老人連正宗餃子長什麼樣都不知道,但也有餃子的親戚叫雲吞。超市裡一般都有餃子賣,但那是和掛麵一樣,是偶爾不想做飯時用來勉強解決溫飽的,絕不是什麼過年必吃品。所以餃子文化基本算是北方的產物,春晚別再說啥家家戶戶包餃子過年什麼的,搞得南方人以為被排除在中國人之外了呢!


懶驢村村長


最重要的是不吃餃子吃啥?沒有哪種東西有儀式感,又被大家普遍接受。年糕?太寡淡,極少數農村有那玩意。海參?一隻棘皮蟲,科學證明不具任何營養價值?魚翅?不符合環保。燕窩?重金屬有害又不具任何營養價值?螃蟹?膽固醇和嘌呤含量那麼高不健康。大魚?用什麼魚種什麼做法?大肉?雖說有周禮祭祀的儀式感,有沒有考慮我國上千萬穆斯林同胞的感受。實在沒吃的,那就建議吃外來物種紅薯吧,好像地無分南北東西都有出產,又健康又果腹加工簡單口味一致。


渭然


這只是一個很宏觀的說法,一點都不嚴謹,而且罪魁禍首不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而是春晚……作為一個南方人,我並不認為北方人過年只吃餃子,肯定還有面條,偏北而非南的中性地區必然也把米飯當做年夜飯主食。就算是東北人,也不至於光吃餃子吧,畢竟全國人民都知道東北產的大米很好也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