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男人不可與男人同寢,像與婦女同寢一樣。這是可憎的。”

——《利未記18:22》


西方世界對於同性戀的迫害,與《聖經》中的這段話脫不了干係。

LGBT在每個有記載的文化中都存在。

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女同詩人莎芙,一生創作了九卷詩集,“蕾絲邊”(lesbian)一詞來源於她的出生地Lesbos;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有Bacha posh文化,將女孩當男孩養大,可以像男孩一樣自由行事;印第安人相信有“雙靈”,也就是“第三性別”的存在。

結果這些有關同性戀的記載,都被歐洲白人當作了種族歧視的依據——他們認為同性戀是國外的,野蠻的,病態的。

在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時期,歐洲侵略者開始以上帝之名執行對同性戀者的懲罰。

恐同、反同的不一定都是宗教主義者,但宗教狂熱分子一般都會有同性戀恐懼。

2016年,6月12日,美國弗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一家同性戀酒吧發生大規模槍擊案,造成至少 50人死亡。嫌犯奧馬爾·馬丁,是位阿富汗裔移民,穆斯林。

仇恨犯罪是種極端行為,仇恨卻一直存在。

科洛·莫瑞茲主演的美國新片[錯誤教育],在基督教與同性戀的問題上,做了一番感性討論,雖然結論已經寫在了片名上,但“錯誤教育”的過程,才是最能體現同性戀青少年所面臨的矛盾與衝突的。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錯誤教育]資源已出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錯誤教育]IMDb7.0,爛番茄86%鮮




官方發佈的一版海報上,大寫著COME AS YOU ARE,相比之下片名“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倒像個副標題。

“come as you are”最廣為人知的含義是,涅槃樂隊在1992年的專輯《Nevermind》中發行的一首歌,意思是“來吧,保持你原有的樣子”。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錯誤教育]就發生在垃圾搖滾(Grunge)盛行的那幾年。




影片以一段原罪意味很濃的話開始——“感覺到的快樂實際上是敵人,並且它正在你的脖子周圍試圖接近你的鼻子。”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在從學校內的演講,隨著畫面切換變成畫外音,在還沒講完時,主人公的同性戀身份就點明瞭。




她們的擁吻,伴隨著那句“當你開始玩弄枷鎖,它就像個玩具,你說“哦,就這一次”,它就抓住了你。”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這段話中的“它”,是撒旦的化身,蛇



然後主人公的姓名、身份和生活才慢慢呈現。

她叫卡梅倫,是個11年級的學生(美國初中兩年制,高中四年制),父母早早去世,她和姑姑一起生活。

她參加學年末舞會有舞伴傑米,和男朋友差不多。和她親吻的女生,是克洛伊,在別人眼裡,她們是好朋友。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直到舞會時,她和克洛伊溜出去,到車裡“嘗試某些事”。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情到濃處,傑米突然出現在車窗外。



這個情境下傑米一個鏡頭都沒有,畫面中全是卡梅倫慌亂,迷茫的臉。[錯誤教育]本質上是部青春片,十七八歲的卡梅倫,對自己和未來,都沒有可以令她堅定的認識。

人生才剛剛開始,不過有一件事情確定且公開了,她是同性戀。自此以後,外界對她的認識和她認識世界的出發點,都離不開這個不那麼尋常的身份。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同性戀是病態的。不是生理有毛病,就是心理有毛病,再不然就是靈魂有毛病。

這些觀點,是在人類文明成熟到頑固的階段,產生出來的偏見。

過於成熟堅定,便不願意做出改變。這也是成年人常犯的錯誤。

卡梅倫的姑姑認為她屬於最後一種情況,靈魂出了問題,於是把她送到了基督徒訓練營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訓練營中的牧師、老師、主管,都是虔誠的基督徒。



訓練營中的“門徒”,要麼是缺乏“陽剛氣質”,要麼是感受到“同性吸引力”,要麼是癮君子,他們在這裡成為上帝的門徒,來把靈魂和肉體一起交給上帝。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在這裡,連跳健美操都是與耶穌共舞。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這裡的牧師瑞克,曾經是名男同性戀,按他們的話說,疾病被治癒了。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接觸過教會的人應該知道,《聖經》要求基督徒“有愛心、喜樂、和平、堅忍、仁慈、良善、信心、溫和、自制”(加拉太書 5:22),所以他們看上去都很和善。

他們和善地傳福音,因耶穌說過“所以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奉父親、兒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馬太福音 28:19),在他們的觀念裡,全世界都該是基督徒。

他們也在用和善的方式改造訓練營的門徒。

比如從細節改變他們的“性別混淆”,告訴卡梅倫不要再用名字縮寫“卡姆”了,這更男性化;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比如牧師和主管時常找門徒單獨談話,幫助他們接近聖靈;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比如聽一場搖滾版的唱詩班音樂會;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比如像在教會中一樣互相分享懺悔。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這和善,在全世界都擁有相同世界觀時是美好的,在基督教世界觀被證明為真理時是美好的,在我們都看見神蹟時,是美好的。

可惜沒有一個是事實。

當訓練營的同學馬克問“你信上帝嗎?”時,卡梅倫含含糊糊,說了句“我真的不知道。”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影片編導戴思睿·阿卡萬是位公開的雙性戀者。

在這張海報上,寫著“是同性戀或者異性戀已經是過去式了,幾乎一半的18—24歲的年輕人都說他們對兩種性別都感興趣。”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戴思睿·阿卡萬



若說[錯誤教育]質疑了基督教對於同性戀的態度,那就太高估了這部影片。

宗教不是一部電影能說清楚的,《聖經》上明明白白寫下的東西,也不是電影能去評判的。戴思睿表現了宗教與同性戀的衝突,她沒有說宗教是對還是錯,只是站在世俗世界的角度,說了句“我不相信”。

信徒對非信徒進行的宗教教育,便是錯誤教育。

儘管基督徒認為不信上帝的人會遭到審判,對於大眾而言,信與不信還是種自由的選擇。

當這種自由被暴力剝奪,教育就會被認為是錯誤的。

基地組織(القاعدة‎)發動的“911”恐怖襲擊,使2749人喪生。“القاعدة”‎除了直譯中的“基地”、“營地”之外,還有“原則”“普遍真理”的意思。

對於組織成員來說,伊斯蘭教是普遍真理;對於絕大部分人及遇難者來說,這真理並不普遍。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在上帝的審判遲遲未來之時,人類掌握著宣判的權力。

這種權力的合法性,來源於世俗,來源於人本身。

在缺乏統一性的當代,這種合法性說到底,也是種偏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認為的正義、歷史,與其它國家便有所不同。但這並沒有使我們陷入虛無,我們仍有判斷的立場和標準。

[錯誤教育]講的是宗教對不信上帝的卡梅倫,進行了“錯誤教育”。與其聚焦於同性戀,不如說這是藉著同性戀話題,探討了偏見與個體是如何對抗偏見的

宗教與同性戀的衝突最為尖銳,是強化了的偏見。將同性戀放置在當代宗教世界中,這種衝突的力量是最強大的。

[錯誤教育]表現了這種處境,也表達出了對於LGBT群體的支持。但並沒有更多深入的探討,如基督教認為同性戀是可以“治癒”的,那究竟同性戀傾向是否為天生的,不可抗的?


哪有什麼普遍真理,不過都是偏見罷了

[美國甜心]裡的95後演員薩莎·萊恩


這是反對基督教觀念的基礎。

影片沒有探討這個問題,實際上根本就沒想探討。科學目前也無法找到確切的證據證明同性戀的生理基礎。[錯誤教育]沒有更為牢固的世界觀基礎,所做到的僅僅止於人文關懷了

同時,正是這種“淺薄”使影片的人文關懷,沒有侷限於同性戀。

誰又能期望靠電影給嚴肅問題做出回答呢?作為一種對偏見的反思,一種引導,一種關懷或者一個故事,[錯誤教育]做得夠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