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杭州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因事務,數次與它擦肩而過。多年前,還曾在此停留兩晚,但忙得酒店都沒出,街景也沒看到就匆匆離開,留下無盡的遺憾。這次源於老同學邀請,在此地參加相逢四十年的同學聚會,兩重吸引,如此大好的機會焉能錯過?同學相聚感受頗豐,需細心整理,這裡暫且不表,留待下回敘述。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杭州西湖的早晨

西湖和阿里應是杭州最大的兩張名片。阿里如日中天,西湖默默無言。但個人以為西湖的分量比阿里要高出不少:你可以不認可阿里但你不可能不認可西湖!當然作為在IT 圈子裡混飯吃的人,阿里也是個不應錯過的朝聖之地。

來到阿里淘寶總部,大氣磅礴的建築盡顯其高大上及財力和實力的非凡。現代藝術風味的大樓造型各異,讓我這個缺少藝術細胞的人很不得要領。與同學瞎討論某一部分構築物是功能所需還是裝飾效果所需。哎,理工科人的職業病深入骨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阿里園區裡的建築極具現代藝術氣息

阿里淘寶總部靠近秀雅的西溪溼地,它們彼此交換作靈氣,相互映襯到也相得益彰。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阿里淘寶總部靠近秀雅的西溪溼地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淘寶園區一瞥

阿里看來很注意自己形象和企業文化的展示,特別設有訪客接待中心並有專人進行解說和介紹。展示的內容也經過精心篩選和製作,圖文並茂地展現企業運作模式和企業文化。它的“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陳”對員工的定位雖顯生硬卻也不失新意,但沒有五年以後狀態描述。其實IT人最關心的是35歲後的狀態。總體看來訪客中心提供的信息和展示的內容有點偏少,但一個企業能作到這種程度已經難能可貴了,畢竟它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阿里的企業文化

G20會場也是許多杭州人自豪的地方,來到這裡,我只能用震驚兩字來形容。在這裡,大國的霸氣、豪爽展現無餘。整個建築群顯得豪氣萬丈、氣勢不凡。大挑高、大跨距、大立柱、2000平方米的會議廳、直徑9米的主燈、21米直徑的會議桌!總之,大,是要表現的主題,包括亞洲第一大的空中花園和各種大手筆的製作,處處彰顯著大國的雍容華貴和鮮有匹敵的豪情。在這個大樓裡,你真可能會迷路的,因為它太大了!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參觀G20會場

主會議廳是精華中的精華,華麗的設施,精雕細刻的各式木雕彼此相互照應地佈設到窗上和牆面,美輪美奐卻又不失莊重。腳下的地毯也是經過精心設計、選材和製作,據說會議廳的挑梁、柱子、桌子、地毯的選擇和製作方案、各式浮雕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和東方哲學深厚的哲理,各種象徵和引申表達難以盡述。面對含蓄而富有深意的東方文化和大多中國人都只知皮毛的精深之東方哲學,不知那些西方代表能否理解其中的萬一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主會議廳是精華中的精華

會議廳的最精華、最大氣磅礴的木雕作品深藏在了會議廳主展示板的後面,在整個會議期間未能露面,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不知藝術總設計師和會議佈置設計人是怎麼溝通的。個人覺得會議的主展示板沒有任何藝術美感,只是起一個會議logo的展示作用,製作上也就是普通的電腦噴繪,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和深邃的含義。在這一批製作精美、工藝複雜、富含哲理的藝術品中間顯得不倫不類,和極不相配, 完全可以把展示板縮小或乾脆不用,只突出顯示logo 即可,這樣既表現了會議的重大又使藏在深閨的藝術品得到展現。

空中花園據說主要為代表們餐後休閒之用。具有動感的珩架結構頂棚彷彿展翅欲飛,既可遮陽避雨又不妨礙極目遠眺。花園中庭院,草坪,小橋恰到好處的安排使這個亞洲第一空中花園溫馨而緊湊,毫無空曠的感覺。

壯哉G20建築!這些驚人的成績,還是在“勤儉辦會”的方針下取得的。這,只能是一個奇蹟!她既昭顯了天朝大國好客、敬客、重客,來客都是上賓的禮儀品性和不放過每一個細節讓客人處處都能感到賓至如歸的體貼,又在有意或無意間顯示出了大氣、豪爽和實力非凡的霸氣!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空中花園

我和同學們在欣賞著奇蹟同時,抑制不住職業病:兩位技術權威,一位在判斷結構的鋼板厚度,另一位在評判焊接的工藝水平!而我則指著珩架頂對我們的另一位學術大拿說:“瞧!你的有限元!”

和同學分別後,我開始了獨自遊。首選自是西湖。 西湖名聲遐邇,她秀麗、嬌美,引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仿造者一直未斷,近幾十年尤甚,但無論怎樣費功夫,西湖還是高高在上。她優雅地對仿冒者不屑一顧,因為她太有獨享盛名的理由了。跟風者好像也有自知之明,他們只敢叫瘦西湖或小西湖!

環湖的路上游人如織,這是國內所有頂級景點的共性。望著如潮的人流,不禁想起“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現在對這首詩的感受與年輕時完全不一樣了。南宋在軍事上根本不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手,但對方也沒能力把南宋滅掉。彼此簽署條約和平相處。由此或得了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南宋得以修養生息,人民才基本上可以安居樂業。簽署了條約,即使覺得很不公平和屈辱,你也得遵守。不能因為有了實力或情況有變就單方撕毀條約、重啟刀兵。若那樣,誰還會相信你的承諾?所以“直把杭州作汴州”真無不當。

西湖景區免費,這是杭州市政府作的極為英明的決定,因為整個景區與四周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有機體。我簡直想象不出來把西湖封閉圍起來,讓她變成大塘子,再設若干售票點會是一個什麼景象。但在國內這種大煞風景的行為極為普遍。

飛來峰和靈隱寺景區,我更喜歡飛來峰的自然景觀,峰秀石怪洞奇,林廕庇日,山色如黛仿如畫中。山間小路也彷彿經歷了修練,在薄霧中時隱時現。與許多山裡景區一樣,這裡也建有索道。我不太接受這種現代技術粗暴的介入,特別是有歷史感的地方和純自然的景觀。像溶洞景觀,人們常常愚蠢的給鐘乳石加各色燈光,再告訴遊客某部分像獅像豹子,俗不可耐。我捨棄了索道,沿小路信步攀登。嵯峨的岩石、古樹老藤,每一個都在述說自己的故事。這裡的摩巖造像製作細膩精美,多慈眉善目,看到讓人感到親切,不像藏傳佛教塑像,面目猙獰,看到了只想遠離。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飛來峰

岳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進入岳廟悲壯之情油然而生。一代英雄,金戈鐵馬、戰無不勝卻陷於冤獄,抱恨九天。岳廟內遊人摩肩擦踵,但卻少有的安靜,肅穆的氣氛濃烈。此時人們應心靈相通,感受相同。遺憾的是廟裡歷史文物不多,估計多數在文革中遭到破壞。秦檜和張俊夫婦的塑像不知道是否原物。但他們身後的趙構才是罪魁:“二帝既歸,此身何寄?”所以塑像中最不該缺的應該是他。但邏輯上似乎不通,那時的概念是趙家的江山,想怎麼敗家、賣地、苟且都是他的私事,“哪容江山私帝王”是現代的理念。所以在趙構看來,犧牲岳飛換來皇位穩固和偏安的江山是一筆合算的買賣。雖然他達到了目的,爪牙也曾權勢熏天,但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他們永不會下來!

岳廟中游客眾多,但不知為何風波亭卻看不到一個遊人!悲涼的風波亭冷清清地孤立在秋風中,向蒼天述說著它哀怨。據記載,殺害岳飛用的是弓弦,遇難地是詔獄裡的風波亭。詔獄早就不見蹤影,現存的風波亭是清代所建,具體位置清人應作過考證。當被押解至此時,一代名將內心不知有多少不甘和憤懣!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嶽王廟

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 曾經繁忙的槽運為各朝各代帶來無盡的生機。王朝的興亡多與大運河息息相關。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還能大部分使用的人工工程。但見河面寬闊,水流平緩,煙波浩渺。河面上船舶往復,一派繁忙。靜靜流淌的河水曾是王朝興衰的生命所繫,也見證了無數個普通家庭悲歡離合。很難想象,僅憑人力就能建造出如此宏大的工程。當皇權無邊時,人民幸福全靠運氣:當遇到稍能體恤民情的皇帝時,民眾就能活得稍像人樣。反之若趕上一個好大喜功、橫徵暴斂的昏君時,則民如螻蟻。這條運河的確是個偉大的工程,但這個偉大不知加重了多少徭役、新徵了多少稅賦,又是多少人家破人亡換來的。沿著運河步行,過去的痕跡基本無處尋覓。偶爾能看到三兩個漁人撒網捕魚。運河岸陡水深,漁人無需駕船便可撒網。我發現他們儘可能在對岸有船駛過時撒網。一琢磨,應是對岸過船時,魚被船的馬達聲音驅趕了過來,此時下網成功率會大不少。這些漁人,他們的前輩也應在運河邊上生活,應該見證了運河隨朝代的興衰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杭州大運河

杭州商業發達,商業區一派購銷兩旺的景象,也是現代和歷史結合得不錯的城市。許多歷史建築得到了保護。如:西湖邊的老別墅群,市裡許多老建築。這在中國相當難得。當你漫步在繁華寬敞的街道或阡陌的小巷時,常常會不期而遇的碰到一兩處具有歷史底蘊的建築。城裡的宋街應是彌補老建築沒能成片保護而建,雖有不少的現代仿造,但舊建築的比例還是不低。宋街上游人稀少,青石路面,幽靜的環境,使街道的古味自然而真實。這種成片保護的方式還是比較成功的。但在國內,成片保護成功的似乎不多。因為城市已沒有可用的成片存在的老建築了,大多被不肖子孫拆完敗光。基本上所有幸存的老建築都成了城市零星的點綴。城市的發展歷史看不到實體展示,偶爾一顯的老建築就成了敗家子向人們炫耀的可憐的資本:老子祖上也曾富過!在古物保護這點上,杭州無疑在國內是比較好的。杭州的市政建設也很注重細節,如杭州行人天橋,它的橋面和整個護欄建造得非常厚實,充滿了鋼鐵質感,有點像上海外北渡橋和蘭州黃河鐵橋的風格,讓人彷彿觸摸到二、三十年代的歷史,同時也提醒遊客,杭州不僅是個商業發達的城市同時也是個製造業發達的龍頭。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杭州的夜晚

另外感觸很深的就是這個城市的人性化:所有的人行天橋、過街隧道和地鐵站都有上下兩向的自動扶梯。大的路口都有為非機動車遮陽擋雨的涼蓬,非機動車過街、左轉彎基本不影響機動車的通行,非機動車過街也不需要走行人天橋。這些人性化的設計甩出了我所居住的城市成都不知有幾條街。東西部的差別除了經濟實力,更主要的是在人的觀念上。成都還曾因推出了缺德的公交站座凳方案而聲名遠揚,而那種情況,我相信不可能在杭州出現。

杭州變了,由過去的嬌小嫵媚發展成了今天國家經濟技術的領頭羊。互聯網經濟和IT行業引領著世界。但她同時又沒有變:娟秀、俊美。水墨畫般的山水和厚重的歷史需要細細的品味。杭州我期待下一次與你再見,與你娓娓長談。

「楊學再」最憶是杭州——漫遊杭州雜記

四十年重逢在杭州

(完)

*版主編後自注:作者:楊學再,四川人,畢業於東北大學流體傳動及控制專業。現居成都。某系統控制公司總工。

*版主自注:薩堡兒,杭州人。工科大學畢業,從事製造業,愛好閱讀及旅行。業餘主持“薩爾茨堡”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