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慎防心腦血管疾病來襲

剛剛過去的立冬,預示著寒冷的冬季又拉開了序幕,隨之而來的是大面積的降溫天氣和寒冷乾燥的氣候,最近大家議論最多的可能就是供暖了,但是在這個季節,不光是外部供暖,身體內部也需要“供供暖”,尤其是暖暖我們的心血管。北京東城中醫醫院國家級名老中醫武澤民表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根據往年的經驗,入冬後,一是部分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好的話,血壓容易驟然升高,一些既往有腦血管病變的患者極易誘發卒中,也就是中風。另外,一些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老病號,這個時期症狀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加重,到醫院就診者增多。

冬季溫差大 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武澤民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在談到為什麼冬季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這一問題時,武澤民告訴我們,進入冬季,整個大自然的陽氣都處於一個收斂的狀態,自然界陽氣銳減,但是人對陽氣的需求並沒有減少,所以這個季節的人就會容易出現氣虛,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液的運行主要靠氣的推動,氣虛推動血液運行緩慢,會出現血虛現象。這樣會導致人的心臟負荷加重,腦部缺血。人們在此時感到的胸痛、憋氣或是頭暈、麻木等,都是人體對天氣變化的一系列“應急反應”,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提醒的是那些對環境溫度變化耐受性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種反應很可能使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出現缺氧、缺血的症狀,以至誘發如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還有就是中風也是這個季節的高發病,若不注意,甚至會導致死亡。

而這個季節的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是不容置疑的,這與其生理特點有關。老年人普遍存在動脈硬化症狀,如遇寒冷空氣襲擊,便會全身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肌梗死。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還與人的心理狀況有很大關係。由於氣候和溫度的變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產生抑鬱情緒。心情不暢、心理壓力過大及居住環境、生活飲食習慣以及過度勞累等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所以冬季對待心腦血管疾病要採取謹慎的態度,提前做好預防準備。

調好氣血 預防血管疾病

在從事臨床診治的同時,武澤民一直潛心鑽研中醫氣血理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醫學研究和臨床診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氣血理論”體系,即:氣虛、血瘀是內科疾病的核心根源,他將方藥分作益氣和活血兩大類用於臨床治療。這一理論對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指導意義。武老認為秋冬季節心腦血管疾病的頻發與氣虛血瘀有很大關係,治療和補益當在補氣益血方面下工夫解決問題。

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要做到以下幾點:

1 避免感冒。冬季感冒是家常便飯,一不小心就會誘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減少被傳染的概率。

2 測壓要準。測量血壓不能以一次兩次的數據為準,隨便減掉或者增加降壓藥物劑量。測血壓時間與服藥時間關係密切,一兩次結果並不能真正反映血壓狀況。高血壓病人一定要定期複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

3 注意保暖。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保暖對於有該類疾病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心腦血管患者天冷時不要去晨練,因為冷空氣的刺激會誘發心絞痛發作,最好在上午10時以後再出去鍛鍊。鍛鍊中不要選擇跑步、跳繩、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此外,按時服藥、注意飲食、保持樂觀情緒等也很重要。

4 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當出現呼吸困難、肢體麻木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③鴨肉:冬天除吃一些能補陽的食物外,還要注意養陰,鴨肉營養豐富,是滋補妙品,尤適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特別是低燒、虛弱、食少、便秘和水腫的人,食鴨肉最有益。

溼冷天氣如何保暖防寒:溫水刷牙

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若經常給牙齒以驟冷驟熱的刺激,長久會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甚至導致牙周炎、牙齦炎等病症。因此用35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含漱,有利牙齒健康,還利於清除齒縫內的食物殘渣和細菌,達到護牙潔齒、減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