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手握凱美瑞、漢蘭達兩大籌碼的廣豐,還敵不過一豐,這是真的嗎?為什麼?

天生wo麗質


手握凱美瑞、漢蘭達兩大籌碼的廣豐,為何還敵不過一豐?


從車型上來看,兩家合資企業都有相同級別的競品車型。從選車來看,雙車戰略還是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的,不過這種影響是建立在對豐田這個品牌認可的前提下。我之前就被問過這樣的購車問題:

“想買混動,看上雷凌雙擎,和卡羅拉雙擎怎麼選,買哪個?”

一般到這個地步的話,消費者就很難再跳出去,去選擇到其他品牌了。這時候,比的就是兩款車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性,比如外觀和配置等等。可問題在於,大家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不可能你後排兩拳,我就能做到三拳,你用鋼化玻璃而我卻是用夾層玻璃,誰也沒法在車輛的基礎表現方面,做出特別大的差異化來吸引消費者。

就拿卡羅拉卡羅拉和雷凌為例,卡羅拉走家用,雷凌和卡羅拉各方面的表現都比較相似,開起來也都是一臺買菜車的樣子,只是在配置與卡羅拉有所出入。所以說做到這裡,產品本身的差異化到此為止了,所以只能在宣傳上說我們是走走運動路線。

雙車佈局,車輛的差異化就很難體現不出來,選車的時候,這種A或者B的困難情況就會越來越多的出現,整體上講,兩臺車的總的市佔率確實是在提升,但仍避免不了A和B之間的互相爭鬥。

所以說雙車戰略是一種明爭暗鬥的一種表現”,明爭,爭的是該級別車型的市場佔有率;暗鬥,說兩個合資車企之間,能不能在車上做出差異化。

廣豐第一第二工廠設計產能是40萬倆,超負荷也就能增加5%-8%,所以近年來基本年產都是40萬出頭而已,第三工廠17年底竣工10年貢獻多10萬19年再增加10萬,合計也就是60多點,一汽豐田現在工廠產能就能達到80多萬在算上18年改建好的至少達到100萬,所以從產能角度來說,廣豐就無法和一豐相媲美,只能在加工組裝工藝上下功夫,比如17年合資車企廣豐質量第一,豐田全球工廠質檢排名也是數一數二的。

另外,相比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產品佈局更為全面,而佈局全面的背後,其產品的定位似乎顯得極為不統一,以至於出現類似分裂的局面。如此一來,新車推出,竟不知道往哪邊站了。這也是其屢屢屢屢敵不過一豐的重要原因。

對此,各位車友們怎麼看?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歡迎分享關注交流。


雪狼CC


1.與合作伙伴有關。在合資初期,一汽和廣汽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而且一豐建廠也比廣豐早了大概四年。別小看這四年,正是中國車市剛起步的那幾年,等於說,正是因為有了一豐,豐田才在國內站穩了腳跟。那麼相對而言,一豐就能有更大的機會拿到優勢車型。

2.凱美瑞+漢蘭達的確很強,但卡羅拉+威馳+RAV4的組合,也差不太遠。而且從總量上來說,一豐甚至還要比廣豐的車型多一些。

3.廣豐在產品方面的一大問題就是產能。雖然漢蘭達很厲害,供不應求,但去4S店問問就知道了,這款車經常需要加價才能提車,這就讓很多潛在消費者很不滿意了。但是相比之下,一豐很少發生此類問題。

4.一豐在車型上佔了先機。比如卡羅拉,在廣豐叫雷凌,但是很顯然,喜歡這款車的消費者,還是喜歡卡羅拉這個正牌名字,而非知名度不高的雷凌。

5.對於凱美瑞的熱銷,一豐也打算推出亞洲龍,算是對銳志失敗的一個補充,如此一來等於又削弱了廣豐的一些產品優勢。

但總體而言,隨著兩家公司的產品線趨於雷同,未來的競爭將是品質和服務的比拼了,這方面廣豐確實要比一豐做的好一些,而且廣豐還有一個工廠被豐田評為“全球樣板工廠”,表明廣豐在這方面確實很強。


車聯中國


廣豐服務態度不是一般拽,想當年想買1.8低配雷凌,預算大約14萬,因報價超15萬不了他,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我問1.8,你推1.6給我還要加裝你們那些5000元垃圾禮包。好吧,第二次去,年輕三五個剛出社會沒多久的人過去,就是我們嘛,態度差到狗,1.6報14.5,1.8的報16萬,態度囂張到沒人有


積木消費金融


你怎麼知道廣豐敵不過一豐,你猜的嗎?


波哥天下


卡羅拉太厲害了。


生得亮


我也覺得一汽厲害,皇冠和銳志都被一起玩死了,一汽好樣的!期待著一汽把豐田玩完!


等一分鐘157


一豐更官僚,廣豐更商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