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大俠真的有歷史原型嗎?

水晶萍安果


襄陽城對剛去世的金庸表達了無限的懷念。在金庸武俠小說的地名裡,襄陽的出鏡率未必是最多的,但影響力堪稱是最大的之一。因為83版《射鵰英雄傳》和95版《神鵰俠侶》的影響力,再加上其他版本,無數人記住了襄陽。襄陽以點亮全城的方式紀念金庸離世,完全可以理解。

據統計,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兩部小說裡,襄陽被提到的數次多達260次。而在兩書中,和襄陽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郭靖是完美大俠形象的化身,你看郭靖幾乎沒有缺點,以至於更多的人反而喜歡優缺點更明顯的楊康。但寫到最後,郭靖在國家大義面前表現出來的正氣,折服了很多人。楊康再能招女孩子的喜歡,但在國家大義上明顯不如郭靖。

郭靖與夫人黃蓉死守襄陽數十年,面對蒙古大軍的圍攻,郭靖召開武林大會,各地義士共聚一堂為國抗敵。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大勢面前,郭靖選擇了與襄陽城同生共死,書寫了一代大俠最慷慨忠烈的江湖壯歌。

有人喜歡對號入座,研究起了歷史上是否真有郭靖這個人。

還別說,在金宋天翻地覆的歷史大動盪中,還有一個叫郭靖的宋人。這個郭靖是四川蜀地一個土豪的護衛首領,其實就一個保鏢頭兒。郭靖的一生,並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江湖事蹟,即沒有彎弓射大雕,也沒去桃花島羅蔓蒂克。而當金朝大軍壓境時,很多宋朝官員屈膝投降,郭靖卻留下一句:吾不忍棄漢之衣冠,然後跳江殉國。幾百年後的明末,大儒錢謙益也準備跳水殉國,因嫌水涼,又爬了上來。《宋史》取其大義,將這麼一個“小人物”列入正史,千秋萬代旌其英雄壯舉。

第二個原型,也姓郭,卻不叫郭靖。郭侃,蒙元時期的漢族名將,唐朝中興名臣汾陽王郭子儀之後。郭侃自祖父就仕於蒙古,是蒙古大汗少有的能信任的漢族將領。郭侃一生最大的功業,就是跟隨旭烈兀西征,有兩件事最值得一提。一是郭侃跟著旭烈兀屠滅了“山中老人”教,據說是中東地區阿薩辛派的勢力。另外就是滅亡了黑衣大食,《一千零一夜》中的都城巴格達就此劃上了休止符。

郭侃也被人稱為“東天將軍”,他的生平與郭靖做金刀駙馬,隨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的情節比較接近。有人說郭靖的原型就是郭侃,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郭靖死守襄陽,最後與宋朝共存亡。而郭侃卻向忽必烈獻平宋策,繞開釣魚城,先攻襄陽,直取宋之要害。1270年,蒙古軍圍攻襄陽城,郭侃就是主力之一,直至1273年襄陽城破。也就是說,郭靖的原型竟然是滅宋的“罪魁禍首”,這實在太不靠譜。

另外,郭靖還有一個原型,即不叫郭靖也不姓郭,就是著名的襄陽守將呂文德。為了在小說中突出郭靖的形象,呂文德被描述成軟弱無能的蝦將,遇大事腿就打哆嗦。實際上呢,呂文德是南宋名將,熟讀兵書,作風強硬,史稱“自奮於兵間,周旋三邊,大小百戰。”

在南宋抗元的過程中,呂文德堪稱是中流砥柱,就是在他的帶領下,襄陽城被蒙古軍狂攻了五年,屹立不倒。雖然呂文德個人操守有點問題,喜歡金元寶,識者笑之。但就南宋抵抗蒙古全面進攻而言,沒有呂文德死守襄陽五年,南宋早完了。

當然,小說是小說,和歷史不是一個概念。小說裡說蒙哥汗死了襄陽城下,實際上蒙哥死於合川的釣魚城,傳說是被炮石震傷,不治而死。小說中楊過用飛石擊殺蒙哥,應該就是受到蒙哥在釣魚城“上帝折鞭”的啟發。

小說裡,郭靖與襄陽共存亡,但真實的歷史,卻是南宋守將呂文煥(呂文德之弟)死守襄陽,彈盡糧絕,空城孤懸,最終在1273年投降了元朝。襄陽的丟失,讓南宋國都臨安失去了最後一道戰略屏障。苦撐三年之後,公元1276年,小皇帝趙顯出降,南宋滅亡(之後的三年流竄史不能算南宋正史)。

不會有人拿真實的歷史硬套小說,否則四大名著都是假的,孫悟空、豬八戒原型又是哪朝的名臣良將?金庸通過描寫郭靖與襄陽的不世奇緣,歌頌的是一代大俠的忠與義,傳之後世,成為中華民族美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就足夠了。


地圖帝


金庸老先生一套《射鵰英雄傳》寫盡天下豪邁與俠義精神,而讀者只知有郭靖,卻不知郭靖其人在歷史之中是有原型的。此人便是唐朝郭子儀之後,元朝大將郭侃。

郭侃出身名門,其祖父便是當年協助成吉思汗一統天下之能臣猛將郭寶玉。郭寶玉一門三代可謂“祖孫三代皆將才”,當年郭寶玉被木華黎引薦於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見其人,便加以重任,後郭寶玉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獻計獻策,曾助其大破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念其恩情,給予後人優厚待遇。其子郭德海(大獅語:為何我會想起郭德綱),也是個能征慣戰之輩,曾隨父參與西征,屢建戰功,與大金國作戰之時中流矢而死。

父子兩代於蒙古汗國皆有大功,郭侃長成之後,被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視為安答。郭侃自幼學習武藝與兵法,史書戰冊無一不精,20歲之時,便已經是“萬戶”身份。第一次上戰場,便是對金國之戰,當年父親被金國人用流矢擊中而死,國仇家恨不可不報。郭侃作戰勇敢,而且善用計謀,多次大破金人。

蒙古破金兵圖↓

公元1253年,郭侃隨旭烈兀(成吉思汗之孫)西征,連克數關,助其建立伊爾汗國。郭侃率西征大軍第一戰便是征服木乃兮之戰,這一站郭侃以寡敵眾,僅以騎兵五萬破一百二十八城。其後,郭侃又率軍攻打巴格達,這次戰役以七萬蒙古軍破巴格達守軍十萬餘人。郭侃深受蒙古文化影響,殺戮之心很重,敵人不投降便會在破城後進行屠城,巴格達被攻破之後,西城盡遭蒙古軍屠戮。東城被舉火焚燒。整個西征過程之中,郭侃為旭烈兀攻破城池城寨三百多,斬其敵軍不計其數。

其後,郭侃再次統兵攻打“天房”(今沙特阿拉伯),郭侃殺天房人無數,破城一百八十五座,當地人聞郭侃之名如畏虎,稱其為“東天將軍,神人也”。

緊接著,郭侃率兵逼近敘利亞“富浪”地帶,這裡居住著歐洲基督徒騎士團,其中以法國騎士為主。郭侃在地中海海岸策馬,攻破十字軍騎士團要塞浦路斯等地,而後北上直指小亞細亞半島,此戰得城一百二十座,西方人紛紛來降,不敢與之作對。

旭烈兀大軍正在商議北上進入歐洲或南下埃及之時,消息傳來,蒙哥汗去世,忽必烈繼位。旭烈兀在中亞建立伊爾汗國,而郭侃並沒有留下幫其治理國家,而是返回中原,聽從忽必烈派遣。

公元1270年,郭侃率軍攻打襄陽,並將其攻破。因其制壓江南有功,而被封為海寧知州,在職一年後去世。年60歲整。

蒙古軍攻陷巴格達↓

縱觀郭侃一生之中,攻下城池多達七百餘,可謂罕見。郭侃智勇雙全,有勇有謀,精通兵法,善於用兵。金庸著《射鵰》之時,將其原型引用到郭靖身上。但郭靖在某些方面強於郭侃,比如郭侃多次屠城,而郭靖卻從未如此。另外郭侃效忠蒙古國主,而郭靖雖在草原長大卻一心效忠大宋。由此可見,金庸先生對郭侃是有褒有貶地。


大獅


郭靖在金庸的小說中出現的大概有3部,第一部主要就是描述他的《射鵰英雄傳》、第二部是重要的配角《神跳俠侶》、第三部就是《倚天屠龍記》。倚天屠龍記中雖然沒有正面描述,但是有對郭靖的事蹟進行側面描述。

郭靖的性格特點就是憨厚、老實、重情義、勤奮、愛國、死板等等。

基本上所有的電視劇或者小說中的人物都有參照的,也就是對於這個人物進行塑造。具體的參照角色只有筆者知道,但是特別是這種武俠小說就有誇大的成分。歷史上是真正存在郭靖這麼一個人物,在《宋史》中就有記載郭靖

,是四川一個土豪的護衛隊首領。當時也是反抗真金國的壓迫,真金國當時要求漢人必須削髮並且改穿真金國的服裝。郭靖做為一個愛國人士,肯定不會就範,帶著當地的百姓沿著江邊逃,最後到無路可逃時就投江而死了。當然他不像武俠小說中提到的武功高強,可以以一敵百,但他的大義凜然精神和小說中的郭靖是一模一樣的。當然小說中還有很多虛構的故事,比如和成吉思汗的關係、和黃蓉的愛情故事。

還有一個人物就是《元史》中的郭侃,郭侃的經歷和小說中的郭靖有點類似的。郭侃是蒙古帝國的將領,出生在名將世家。少年時就是百戶長,有勇有謀、英勇善戰,被對手成為“神人”,跟隨蒙古軍隊西征,大概統計是有700多座城池,根據戰功已經達到萬戶長的職位,所以在59歲時被封為海寧知州,但只在位一年到60歲時去世。

具體金庸是根據哪個角色進行塑造的只有他本人知道,我們這裡只能是揣測作者的心理。並不能代表一定是,也有可能是作者只用了這麼一個名字。其他的都是作者根據小說劇情的需求自己塑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