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從阿來作品重新認識中國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 應妮)“打開阿來的作品,我只感到藏區撲面而來。”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17日的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說。

以“邊地書、博物志與史詩”為主題的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17日在北京舉行。這位中國著名藏族作家的作品研討會,匯聚了鐵凝、莫言、麥家等作家以及來自瑞典、美國、德國、英國的14位漢學專家、學者等眾多重量級嘉賓。

鐵凝表示,民族、自然、文化等等這些都是讀者進入阿來文學世界的路標,但是我以為阿來的意義絕不僅限於此。阿來的作品真正落腳點仍是中國,以及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普普通通的人。

鐵凝引用阿來的話說:“只有把這些非漢族的人民也當成真正的中國人,只有充分認識到他們的生活現實也是中國的普通現實,他們的未來也是中國未來的一部分,這才是現代意義上真正的天下觀。”她認為舉辦這次研討會的意義正在於此——“我們可以借阿來的作品重新認識那個生機勃勃的中國,也可以由此討論種種重要而有趣的話題,譬如地域、民族給一個作家的寫作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史詩在今天的文學書寫中有著怎樣的新的可能性,一箇中國作家可以給世界文學提供怎樣的經驗。”

莫言在致辭時幽默地說,地理上有中心和邊地之分,但文學上沒有邊地,只有好的和不好的,阿來用他的筆把一個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變成了在文學上引人注目的地點,“如果世界文學是一個百花園的話,那麼阿來的創作應該是這個百花園中具有特色的一朵”。他希望通過這個研討會,更加全面地閱讀阿來、研究阿來、翻譯阿來。

瑞典漢學家、翻譯家陳安娜則盛讚阿來的短篇。她認為,不僅《塵埃落定》這種偉大的作品要讓全世界看到,他的短篇小說也應該為更多人閱讀。“他的短篇中有一種特殊的安靜,一種寂靜,有種夢幻迷離的特質。他讓我們看到一個不同的中國。”

《阿來散文集》同日在現場揭幕,該文集包括《成都物候記》《一滴水經過麗江》《大地的階梯》《人是出發點,也是目的地》和《讓岩石告訴我們》5部散文集作品。

阿來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作品曾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遙遠的溫泉》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意、俄等二十餘種語言,在世界被廣泛翻譯和傳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