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父母常常給子女發“要感恩,不懂感恩的孩子再優秀也沒用”的話語?

達蒙達蒙呀


記得我小的時候最反感我媽說的兩句話就是,你看別人家孩子怎麼怎麼樣,我一天這麼累到底是為了誰?

我也搞不懂這些父母到底是怎麼了。人生皆苦,每個人的生活重心不應該都是自己麼?幹嘛要把那麼大的壓力壓到孩子身上。保護幼崽本來就是動物的本能,而幼崽長大了去反哺父母同樣也是本能。這哪裡需要什麼耳提面命的天天嘮叨。

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經常在反思,就很怕走上小時候我和父母之間的那種模式,因為我愛她,所以我為她所付出和割捨的都是心甘情願,再不能用此去綁架她。至於感恩,其實並不需要,只是希望她可以更好。


碾轉成泥


如果父母經常發要感恩的信息,孩子可能感受是:父母在邀功,父母照顧孩子是心不甘,情不願,是要求回報的。

父母確實不容易,教育孩子感恩是應該的,但教育孩子要感恩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對,引起孩子反感,那就適得其反了

什麼樣的家庭培養什麼樣的孩子要想孩子學會感恩,父母應言傳身教,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平時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多帶孩子去看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時間久了,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學會了感恩自己的家人。父母平時還要教育孩子說感恩的話和做感恩的事,比如: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說“謝謝”,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等等。

如果孩子有顆感恩的心,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如果人只知道受恩而不知感恩,品性是自私的,是會害了自己的,享受愛和付出同樣重要。


甜心千里眼


人不知感恩只知道索取享受別人給你帶來的成果叫自私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懂得珍惜惜福。我們之所以有衣食無憂的生活首先感謝的是老天爺讓你投生在一個讓你能吃飽飯穿好衣的家庭。其次要感恩父母沒有他們的精心培養努力工作來照顧你方方面面你不會成長成才何況他們還給你生命要知道如果他們當初放棄生育也沒有你。再來你要感謝這世上所有能供給你吃食成長的植物動物沒有他們的犧牲你早就餓死了。想想那些戰爭貧困地區的人民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每日面臨著生命的危險你有什麼理由不感恩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人要時時刻刻懷著感恩的心。學會了感恩才能更好的理解。當然感恩父母不是愚孝盲從。我們感恩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恩他們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成人。當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感恩他們之前的付出更加精心用心的照顧他們的老年生活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羊羔麻麻love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遠勝過學校和社會對孩子的影響。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父母的自己先樹立起好榜樣,孩子自然不會差。

而“身教”勝於“言傳”,所以做父母的先要身體力行地做到自己所倡導的事,潤物無聲般地影響孩子,而不是一味空洞地喊口號,拿自己沒做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如果做父母的自己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平時孝順父母,睦鄰友好,關愛他人,回報社會,那麼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也會成為一個有感恩的心、做感恩的事的人。相反,假如父母自己是一個白眼狼,不孝順父母,嫉恨他人,感覺所有人都欠他的,那麼他去要求孩子感恩,恐怕只會讓孩子反感吧。

不管怎樣,為人都應當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領導同事的關懷幫助之恩、晚輩的贍養照顧之恩、社會大環境之恩等。感恩,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潤物無聲1329


現在我們的工作生活節奏比父母那輩,變快了很多,孩子下學早,我們根本沒法接,否則這班誰上誰不上啊!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們長大成人了,他們卻老了;我們都已經有了些許白髮,他們卻也不願走遠路。

在我們正工作忙的時候,也總會接到他們的電話:“晚上來我這吃飯嗎”;下大雨我們正往家趕的時候,也總會接到他們的電話:“下雨了,帶傘了嗎”。

每次從他們那回來,我習慣了發個微信“我到家了”,他們會馬上回過來一句“早睡吧”;

每次週末的時候,我習慣了給他們打個電話“晚上我們都回去吃”,他們就樂此不疲的準備一桌飯菜;

每次夢裡夢到他們,我都會在第二天給他們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幹什麼,別累著,多休息。

我習慣了這份牽掛,但也成了心頭一把打不開的鎖,我沒有什麼能力去改善他們的環境,甚至也不能再像小時候和他們寸步不離,但是比小時候更加的叨唸他們。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何談感恩,父母恩重於泰山;怎說報答,養育情豈止汪洋。


E圖表述


父母教育孩子的水平停留在”言傳“的層次,希望孩子懂得感恩。

但是最好的教育還是“身教”,以身作則的父母,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大道理。如果自己都做不好,說再多的道理也沒用。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感恩,知回報,能理解父母養育之恩,能過知恩圖報。這個心情大家都理解和支持。本來,父母不易,一輩子的心血,都為兒女打拼。

父母發這些,應該是父母的心裡話,不過父母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所以,作為孩子,我們要理解他們的意思,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回饋父母。

我不知道提問者是多大?婚否?沒有結婚的小孩子,經常打打電話,努力學習和工作,好讓自己將來有條件回饋父母。已婚的人員,那就多關心父母,多給父母買東西,讓父母感受到被愛,感受到你心中惦記他們,關心他們。總之,父母需要孩子的關心和愛護,需要孩子的關懷和溫暖。

所以,付出些時間和精力,多給父母一些愛!


Veeyn


看題目,就有種相互矛盾的感覺:

父母常常給孩子發要感恩的信息,說明父母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感恩。這樣的話,以我的理解,父母就應該會培養、教導孩子要懂得感恩啊!那樣做了的話,孩子不會是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啊,為什麼,還要常常發要感恩的信息給孩子呢??

兩種可能,一種是,孩子本身就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但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期望過大,以至於常常都要提醒,卻不知,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反感。

另外一種可能是,父母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但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所以才要常常提醒。

這就需要父母重新審視問題所在,改變一下教育方式了。


寧靜似安然


說教過多隻會讓小孩反感,甚至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要以身作則,看望老人時可以帶著小孩,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孩,學會感恩。


xi10


父母素質有待提高。

如果父母以身作則,根本不需要發這種沒營養的雞湯,如果父母都不感恩,發再多都白髮。

又或者,父母在向孩子索取,這樣的人配做父母麼?孩子只會和你們一樣。不改變自己,所有的期待都是妄想,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微微浮塵映朝露


如果父母只是給子女發這樣的雞湯,而自己不去感恩、孝順他們的父母,恐怕也沒什麼用處。日本不是有這樣的民間故事嗎?一對年輕的夫妻,要把老了的父親用筐挑著到山裡扔掉,小夫妻的兒子堅持要把裝老人的竹筐帶回去,理由是當小夫妻老了,他好用這筐挑他們來扔掉。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如果你想讓你的兒子對你好,你就得拼命對你的父母好。盡心力孝順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師長,比發什麼雞湯都更管用。畢竟身教勝於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