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都怪媽媽”,孩子不懂“感恩”還說難聽的話,家長要如何面對?

crewyor


感恩是一種情感,而非一個道理,從道理上來講,孩子要孝順父母,要懂得父母養育自己的不容易。道理說起來容易,做到卻不容易,為啥呢?我們的感恩教育一般會是:父母對你那麼好,付出那麼多,你都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報,讓你感覺你對不起父母,你對父母有虧欠。然而從人的心理角度上來說,讓人覺得虧欠和內疚後的行為,總沒辦法帶著愛,更多是補償性質,而感恩恰恰是一種愛的形式,是一種溫暖的傳遞。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呢!

這個就要從傳遞的源頭父母說起來了,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時, 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情:第一種心理:孩子是我自己做決定生的,我會為我的決定負責,我願意為他付出,給他愛!這因為是我自己的決定,所以我的付出屬於我自己的行為,孩子是否回報那是孩子的決定,我的付出不會成為還是是否付出回報的必然。另一種就是,我生你很不容易,養你更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還不聽話,還不服從我,不懂得感恩我的付出。

研究表明,聽起來後一種似乎是大家都認可的,可往往孩子完全不覺得你的辛苦,甚至有時候還會說出:我又沒有讓你生我!這樣讓父母傷心的話!而前一種沒想要孩子回報,反而與孩子的關係相處融洽,孩子也是時不時的為父母著想,懂得感恩父母給自己的所有。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基於這兩種不同行為背後的情感信息輸出,第一種輸出的是愛和付出的信息,因此孩子感受和學到的是愛和付出,容易內化成他的內心模式,自然也會對父母流露出愛和付出,這就是情感的流動。那麼後一種信息輸出的是:付出是辛苦的,渴望得到認可和回報。於是孩子也學到了付出是辛苦的事情,同時也沒有得到真正的愛的滿足,自然也回饋不出付出和愛,那麼看起來就是不懂得感恩,彼此之間都是不滿和匱乏,相互爭奪愛的需要,自然情感就沒辦法流動起來!


作者:曹蕾,一轉之念平臺專職心理諮詢師、心靈成長講師,所授課程有:《幸福密碼解析》,《生活與工作平衡》,《婚姻關係和諧之道》,《做孩子的好導師》《NLP智慧語言模式》,《做情緒的主人》等。


一轉之念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新浪微博同名簡稱“一轉之念”。一轉之念是由多位心理學家、企業高管組成的一個心理、管理諮詢類平臺,此平臺致力於用最簡單、直接、有效的管理、諮詢方式,解決有關於個人(情緒、職場、婚戀、親子、成長)、團體(學校、企業、組織、社團)的困擾。


一轉之念


大人就是一面鏡子,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這些行為舉止。

我媽脾氣比較火爆,性子急,我爸則恰恰相反,脾氣好,慢性子,急性子的人很多時候都看不慣慢性子,所以,老兩口在家經常是姥姥衝著姥爺嚷嚷,姥爺就只是自顧自的,偶爾也吵幾句。我娃現在跟姥爺說話的模樣跟姥姥簡直一模一樣,動不動就衝姥爺大吼大叫,等我發現這個問題質問他,他說姥爺又不會生氣。他能這樣管教是一方面,大人的行為也無形中給了他一個樣板。

你這個情況,有可能是受身邊人影響,也可能是你自己在一些言談舉止上給孩子一種暗示,所以他才會這樣。

有段時間,我娃說讓我教他騎自行車,我怕出危險,就藉口說我自己都不會騎,怎麼教你,後來又說你有時間也學開車,跟爸爸一樣都會開車我說我學會了,也不敢開呀。我娃就明顯有些失望的說你這也不會,那也不敢,那你能幹啥。我當時其實還真有些生氣,難道不會騎自行車,不敢開車就要被瞧不起?

其實,當我們期盼著孩子好好學習,考高分,多才多藝有出息,而孩子們心裡也對爸爸媽媽有一個期望。所以,責怪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讓孩子失望了,沒做到一個合格的家長。


天天天使1


讓孩子學會和明白“感恩”家長該怎麼教育?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要為幼兒樹立正確的榜樣,家長要孝敬和疼愛自己的父母,給孩子做表率,像曾經中央衛視裡的廣告,媽媽給姥姥洗腳,孩子看到後端洗腳水給媽媽洗腳。只有家長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才能為孩子做好表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才能使孩子朝著感恩的方向發展。

2、正確的教養方式。

家長要減少包辦代替,鼓勵幼兒自己學會承擔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收拾房間,打掃衛生的好習慣。不要溺愛孩子,不要對孩子所有的需求都得滿足,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可以滿足他的一些要求,為什麼不可以滿足他的另一些要求。要耐心的教育孩子要想有所獲得,必須要有付出。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常說“謝謝”。

3、讓孩子體驗辛苦。

家長不僅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有讓孩子多做一些家務,打算衛生,獨自去買東西,體驗一下父母的工作。只有孩子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不易,才會懷有一顆感恩之心。

4、讓孩子記住: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鼓勵孩子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對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別人幫助了你一定要懂得感恩,因為別人更本沒有幫助你這個義務,所以一定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家長在“感恩教育”中要注意的問題

1、家庭氛圍要和諧。

如若家庭氛圍不和諧,爸爸媽媽經常吵架,孩子會出現一些厭煩的心理,這樣的成長環境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2、寬容理解孩子。

雖然不能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但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可以讓孩子通過另一種方式去獲得,比如一個孩子家中已經有很多玩具了,但是他特別想要一個飛機模型,家長不要責備批評,家長可以讓他刷一個星期的碗筷來獲得,讓孩子以勞動的途徑活動他想要的。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心態。

3、對孩子要有耐心,切忌煩躁。

家長在對孩子的感恩教育過程中要要耐心,不要孩子干預太多,給孩子留有空間,多給孩子講講道理。若孩子失去耐心傾聽,大吼大叫,做家長的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下幫助幼兒控制好情緒。

有一顆感恩之心對一個孩子心理道德健康的成長非常重要,各位家長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讓孩子懂得感恩是什麼。家長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更要注意如何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之心,切忌焦躁,要耐心的教導孩子。

分享一個適合3歲以上孩子用得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可愛的嚶嚶醬


孩子不懂感恩,就不會懂得如何對父母長輩說話,孩子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跟父母說話,因為這樣的孩子根本沒有感恩那個概念,主要還是要家長多好好教育和影響,再加上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領悟。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著的,基本上都是被溺愛大的,缺少嚴格的管教,自然不會懂得孝敬父母和感恩父母,因為父母沒在身邊,孩子的心理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比正常孩子欠缺了很多的東西。

所以,當孩子出現以上這個問題的時候,父母也不要生氣和衝動,要理智地對待這件事情,加以重視。首先,把孩子弄到自己身邊,自己帶,不讓爺爺奶奶帶。然後,多帶孩子去學習一些課外知識,如跳舞、畫畫、音樂等等,這些培訓機構一般都會重視每年的母親節和父親節,讓孩子給父母送禮物,多幾次之後孩子就有了印象。再加上在學校裡同學的影響,老師的教導,以及書本上的引導,孩子就會慢慢領悟到什麼是孝順、為什麼要孝順,感恩是什麼、為什麼要感恩。

家庭影響和教育也非常重要,父母平時孝順長輩,他也會懂得孝順長輩的。總之,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而且教育過程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都是一個影響。


澊沽愛生活


我們通常講教育孩子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潤物有聲,孩子不懂感恩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父母缺乏對教育的正確理解,受傳統影響“萬官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影響導致父母人成績好分數高,其他的不太重要,另外父母沒有做好榜樣的力量,教育的目的讓孩子發生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僅是通過言語,更多的是通過影響,父母孝順、感恩孩子就會孝順感恩,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您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就引導孩子去接近什麼樣的人,其二、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環境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身邊的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那麼孩子就會朝著他希望的方向發展,正能帶來正念、正念往往會正行、關注正面積極的觀念,環境改變人就會改變.其三學校缺乏正確的引導,在學校教育方面,學校十分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對孩子人格的正確引導.


家庭教育指導師李豫


把孩子當朋友輕鬆溝通,認真引導,自己心中有愛,孩子也差不到哪裡去


待山花爛漫時4


其實,當孩子小時,他的行為和言語父母不必太過生氣,但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及時做出一些正確和積極的引導。

其次,因為現在小孩與周圍人,包括同學或者小朋友的相處,都會涉及到行為和言語的模仿。有時,孩子可能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父母這時,可以正好找機會給孩子一些積極理念的教育和引導,教會孩子什麼才是他要學習的。

總之,孩子不懂感恩,父母首先得用行為和語言感化孩子,讓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去感受。面對周圍環境影響時,早一點給孩子積極引導和教育。



木槿木木


細心開導,多和孩子一起玩,增強之間互動感情。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看看是什麼原因,是不是自己沒做好,同時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