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褚橙”之後,本來生活網在生鮮領域的破局之路

案例:“褚橙”之後,本來生活網在生鮮領域的破局之路

2012年,媒體出生的本來生活團隊憑藉“褚橙”這款明星產品打開生鮮電商市場,一戰成名。這一年數千家生鮮電商扎堆湧現,因此也被稱作中國生鮮食品電商元年。生鮮雖然是大賽道,但創業公司要跑出來,卻沒那麼容易。

2016年多家生鮮平臺出現資金斷裂、官網暫停營運、破產清算等現象,生鮮電商行業進入“寒冬”。本來生活網幾乎成為第一代生鮮電商中的倖存者。

如今,生鮮電商行業再次成為投資的熱門領域,在“新零售”的帶動下,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首的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入局,跑馬圈地,隨之而來的競爭自然更加激烈。經過市場洗牌,本來生活網卻得以生存。“褚橙”之後,本來生活網在生鮮領域做出了哪些探索,未來又有哪些更長遠的佈局與規劃,帶著這些問題,網易雙創採訪到本來生活全國運營總經理卞寧,讓他為我們解密本來生活網成立6年來在生鮮領域的破局之道。

本來生活對外宣佈計劃2018財年實現全年盈利。很多垂直類生鮮電商受困於流量增長乏力與盈利的困境時,本來生活是如何解決盈利難題的?上一個財年我們實現了4個月的盈利,2018年6月份也實現了盈利,這樣看來,今年全年有望實現盈利,全年盈利這件事情值得對外宣佈是因為對於生鮮電商或者生鮮零售來說,目前國內外還沒有能夠盈利的案例,我們希望今年能夠率先實現全年盈利,為中國的生鮮行業做出一個商業模式標杆。

今年明顯感覺到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玩法變化很大,過去所謂燒錢的玩法行不通了,兩年前我們就意識到這點,所以當時我們就提出了有質量的增長,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情況下也要保持盈利能力和增長質量,這幾年及時不斷地調整。能夠盈利主要還是發展道路的選擇問題。

與其他生鮮電商平臺把主要精力放在進口生鮮不同,本來生活六年多來深耕於中國農產品品牌,比如成功打造的“褚橙”。為何一直堅持這麼做?

做國產農產品品牌比進口農產品品牌更難,國產農產品生產標準化質量是落後的。我們幫助中國的農產品做品牌,是因為它能真正在供應鏈端幫助中國農業進步。我們2012年做褚橙之前,褚橙其實是一個賣不掉的橙子,在褚橙一炮走紅之後,它帶來的不僅是雲南玉溪褚橙當地橙農收入的提升,更帶動了全中國柑橘產業的振興,整個國產柑橘類的品質和價格都往上走了一大截。我們一直致力於國產農產品品牌的打造,希望我們把從供應鏈端到消費者端整體對國產農產品全面的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可追溯的系統作為產品輸出,未來4年在100個縣各選一款農產品品牌去打造。

打造農產品的品牌,大家對國外的品牌很熟悉,但是不會把國內的農產品當作一個品牌來看,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打造農產品品牌跟我們平常所說的區域品牌不同,褚橙是一個商品的品牌,不是一個地域,不叫雲南橙,我們中國大部分的農產品是地域品牌,國外比較發達國家的農產品都是商品品牌,比如世界上最有名的奇異果佳沛,在新西蘭的3月份上市,4月份運到中國上市,當時上市的時候總理親自代言,成為新西蘭國民品牌。我們各地的農產品,一定要把各種資源利用、整合起來,才有可能做成功,所以我們做百縣百品的賦能計劃,就是要把社會各個資源集中起來,也包括本來生活的賦能。

本來生活網致力於連接最後一公里與1萬公里,向上溯源至一萬公里的原產地,如何保證產品品質和供應的穩定性?這是我們今年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最後一公里”比較好理解,就是從我們的零售終端送到用戶家裡面,包括物流、品牌感知等等。“一萬公里”指前端的供應鏈,這是大家都不知道的黑箱子,比如說三文魚,真三文魚是大西洋鮭魚,假三文魚就是中國非常多的淡水養殖的虹鱒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三文魚,可能品質也會差一些,在“最後一公里”沒有區別。但是前1萬公里,它是虹鱒魚還是大西洋鮭魚,它在店裡待了多久,怎樣從產地到店裡,產地是挪威、智利還是新西蘭等等,這些用戶都不知道。

我們致力於前1萬公里的建設,把這樣的過程透明化給用戶。現在賣的比較多的三文魚都來自智利,智利離中國特別遠,飛到智利大概要30多個小時,我們如果用包機去運三文魚的話,從捕撈到通關、清關只需要33個小時,這是什麼概念?如果傳統不用包機從歐洲挪威或者丹麥走空運、貨運的話,要等倉位、轉機、通關,大概需要6到7天,通過包機的方式可以比傳統的供應鏈節約4到5天,這個用戶不知道。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不斷地對每一個商品供應鏈的改造,真正改造中國人的餐桌品質。

隨著阿里、騰訊等巨頭紛紛加入,目前生鮮電商基本形成AT兩大陣營,以及依託兩大陣營的眾多中小商家。本來生活怎麼看待和他們的競爭或者說平衡與之的關係?前幾年我們剛開始做電商,當時叫逐鹿中原,很多家創業公司問一個問題,如果阿里和騰訊做了怎麼辦?去年一看,發現基本上除了阿里和騰訊在做,就剩下我們在做了,我們幾乎成為了AT之外最大或者唯一一家比較大的做生鮮行業的獨角獸了,我們看到過去幾年接受AT投資的生鮮,其實有很多家發展的並盡人如意,甚至在市場中掉隊。

中國5萬億的生鮮市場,是最大的垂直品類,這個巨大市場能夠容納若干家偉大的公司,生鮮市場不在於我們跟阿里和騰訊競爭,在於我們自己在這個市場上能夠做到什麼樣的地位,這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每年有一批同行倒下,我覺得本來生活是非常幸運的。

在2016年本來生活網就對外透露了上市的計劃,最近很多企業紛紛扎堆上市,本來生活對上市是如何規劃的?一直在計劃之中,但是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最近上市潮,是大家應對錢荒應激的反應,現在行業未上市的獨角獸都紛紛的上市,這是一種過冬的方式,我們其實在兩年前就準備開始過冬,無論是上市還是怎麼樣,大家都需要準備的是過冬的方法,方案中當然也包含上市的選項。

回家吃飯這個公益活動今年有繼續在做,作為一個電商,本來生活網為什麼不遺餘力的倡導迴歸中國傳統價值呢?這是我們公司很奇葩的地方,我們公司創立六年來,一直提倡一個願景叫回家吃飯,強調家庭的場景,當時這麼想是因為中國認可各種各樣的成功,但是唯獨不認可一種成功是家庭幸福,我們倡導傳統保守的價值觀,發出一個倡議叫少加班、少應酬,多回家吃飯,希望減少在餐館中的消費浪費,增加與家人的互動,增加與家人的溝通,在家庭中獲得幸福,這個口號喊了六年,代表我們跟做生鮮有關係,做的是全球相對高端的食材,我們賣的生鮮是在教授大家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能夠過得更有尊嚴,能夠過得更不將就,能夠過得更認真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我們覺得這個不僅是食材的生活方式,也是你跟家人互動的要求。這個傳統價值觀的迴歸,最近幾年越來越重視,包括在美國也是,所以我們也覺得恰好契合了世界思潮,也是我們一直不放棄的追求。

本來生活的用戶群定位是什麼?本來生活網的用戶定位是偏中高端,我們目前的能力服務這類人群會比較適合,他們有比較高的消費能力,對新鮮的食材接受度好,對新的品類接受度高,我們相當多的用戶是母嬰家庭用戶。當家庭有孩子之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會突然提高,這樣的用戶是我們最核心的,或者說我們的整體用戶。食品很奇怪,你在家吃什麼別人是看不到的,不像買一個包包給人家看一下,我們有一個觀點,我們的用戶比LV的用戶不差,我們的用戶不是炫耀性消費,他知道什麼是對自己好的事情,對生活足夠講究品質。

生鮮的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它的滲透率目前比較低,本來生活網對於撬動這個大市場有哪些更長遠的規劃和佈局呢?剛才說了這個市場有5萬億,絕大部分在線下,真正的所謂線上或者用O2O轉化的佔比非常小,總體來說是轉化率最低的市場。在我們看來,第一,這個產業大;第二,它是一個真正的剛需高頻的垂直品類,也是一個很強的入口,這是我們選擇這個行業的原因;第三,中國消費者的生鮮習慣沒有養成,大家都在學習中,未來我們這個產業什麼樣都不知道,甚至看國外互聯網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幾家上市公司的情況都不好。我們只有一步步探索,去看未來生鮮怎麼樣。

我們在未來佈局中有很多具體的想法,比如我們有傳統的電商模式,有自己的O2O線下店,品牌叫本來鮮,有自己的供應鏈平臺,叫本來果坊,這些方向是我們認為的生鮮大的方向,供應鏈端我們做一萬公里,用戶端做最後一公里。最近我們跟首農食品集團合作成立了首農本來供應鏈,首農集團是全北京最大的食品國企,我們這個合資公司首期會投入30個億在全球食品生鮮的供應鏈上,我們也希望能夠跟首農這樣強有力的集團合作,一起去開拓供應鏈端。

不做無人貨架

他透露,在無人貨架方面,本來生活曾經做過多次市場調研,公司有很多優勢資源可以進入這個賽道,但是“實在找不到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我們發現維護一個無人貨架的成本比線上做電商維護一單的成本都要高得多的多。”

卞寧繼續解釋,無人貨架是此前一段時間“最瘋狂”的賽道,但是當時本來生活發現,還不能夠想象到這個行業獨立存在,在目前的資本情況下,高補貼、高虧損的狀態是不可維繫的,因此,無人貨架也就成了“最短暫”的賽道。

“本來生活創業六年多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所謂風口,O2O、新零售、無人貨架等,如果本來生活在其中的任何一個風口介入比較深的話,那麼可能到今天就已經掛掉了。我們也看到不計其數的同行,在過去一個個風口中掛掉,能堅持下來是我們認為堅持常識更重要,這些常識包括買手製、渠道建設、傳統價值觀的迴歸、零售業常識的堅守非常重要。”

另一個更重要的常識是,做企業要賺錢。卞寧認為,看不到賺錢模式的行業,一定會越來越快死掉,包括共享單車、無人貨架,無一例外。這些企業都背靠大樹,並且獲得了鉅額的投資,大家認為不會掛掉的,但事實情況是,在這個行業嚴冬真的來了的時候,唯一能夠救活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商業模式,而能不能賺錢是唯一的硬道理。

生鮮,毫無疑問是零售行業的超級入口和主賽道,本來生活選擇就是在生鮮賽道,服務高頻、高品質的用戶,帶著常識,在這個賽道中生根。卞寧認為,生鮮這個行業足以容納若干家偉大的企業。

本來生活的月度復購率達到50%以上,客單價兩百塊以上,跟正常在大型購物中心一次採買的價格差不多。在老顧客的優秀體驗中,卞寧預計2018財年,本來生活能實現全年盈利,“這是公司應對資本寒冬的方式”。

從公開數據看,中國從事生鮮行業的同行能夠做到淨利-50%的水平就已經算不錯了,“我們認為這是不理性的。這是中國電商發展中獨特的不理性,與國外是有差別的,與我們的電商常識也是相悖的,這輪資本寒冬就是迴歸理性的好機會,特別有利於行業洗牌,給有準備應對資本寒冬的人一個機會。”

本來生活能夠應對寒冬的辦法就是自己養活自己,度過寒冬。

百縣百品,賦能農業

案例:“褚橙”之後,本來生活網在生鮮領域的破局之路

“百縣百品—農產品賦能”計劃,即是希望扶持100個縣,做100個優秀單品,每個單品幫助銷售至少1個億,幫助100萬貧困人口,未來四年的目標是——百縣百品百萬百億。

同時,本來生活也該計劃做出了具體的步驟:第一,進行產業賦能。幫助貧困地區打造建立持久的市場競爭力和溢價能力,把農產品做的更有尊嚴、更有價值。第二,加強渠道賦能,中國不缺好的農產品,中國缺農產品的變現能力。第三,整合社會資源進行各地區農村扶貧的資源賦能。

本來生活網一直致力於推動賦能農業,2017年7月17日,本來生活網聯合國務院扶貧辦、農業部舉辦了精準電商扶貧高端研討會,本來生活網與12個貧困縣政府簽署了電商扶貧、精準扶貧的戰略活動,17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把很多貧困地區競選優秀農產品推向全國。此次發佈的“百縣百品——農產品賦能”計劃更是將賦能農業納入了企業的發展戰略。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各地的法陣很不均衡,本來生活將公司的發展和各地優質的農產品結合起來,不但提升了中國農產品的品牌形象,還為各地農發發展不均衡、精準扶貧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河南雲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豫見雲動”,始創於2012年,取意“心隨雲動,豫見未來”,一個宗旨“立足河南,服務中原,讓一億農民通過網絡富起來”,兩個定位“農村電商教育領航者,縣域經濟轉型行動派”,三個著力點“服務農村電商,聚焦電商扶貧,助力鄉村振興”,四個底色“正直、務實、專業、進取”,專注於農村電商實操人才培訓、地方特色產品整合上行、電商創業孵化、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大數據中心運維、“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農特產品防偽溯源系統建設等縣域電商生態體系構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