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將構建失信聯合懲戒體系

日前,中山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情況報告。中山將構建綜合治理的大格局、加強執行工作的協調聯動並構建失信聯合懲戒體系,使全社會切實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信用懲戒工作格局,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

受理執行案件99263件

今年7月11日上午,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的兩宗強制執行案件同時啟動,並在網絡平臺進行直播,最高人民法院、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在直播中進行了實時連線。這場鐵腕執行行動的直播,當日獲得超過10 0萬網友的圍觀。

據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潘墀介紹,2016年至2018年6月,中山兩級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99263件:結案77785件,結案率分別為65 .3%、65.1%及46.5%。

潘墀舉例說,近期,在全市兩級法院靠前指揮下,市第一法院成功執結了2宗涉環保重點案;市第二法院則通過債權整合、集中處置、引入第三方合作等方式,成功執結涉案標的達4億元的14宗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市中院則將涉及中山某鎮政府的物業合同糾紛10宗系列案,通過和解結案。

同時,切實關注涉民生案件的執行工作,今年以來共執結此類案件845件,當場發放執行款16 .56億元,執行司法救助14件19人,發放救助金39.8萬元。

配合公安機關追究刑責14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加強了執行震懾力度。潘墀表示,按照《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中山依法加大了對抗拒執行,阻礙執行甚至暴力抗法行為的懲治力度,“用足、用活法律規定的罰款、拘留、邊控、失信曝光、限制消費等各種強制措施,嚴厲打擊失信被執行行為”。

據介紹,今年1至6月,全市法院共配合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14人,司法拘留136人,罰款150萬元,限制出境40人次,限制高消費15187人次,納入並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1553人(個),“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讓‘老賴’難逃法網、難逃懲戒,切實增強執行威懾效應”。

打破過往的法官“包乾制”

據悉,為了破解執行工作難題,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早在2016年8月就啟動了分事、分人、分案、分區、分權的“五分法”執行改革,打破過往的法官“包乾制”,提取出執行工作精確節點,對具體對應事務制定標準,重塑執行工作流程。

近兩年來,這一改革已經凸顯成效。2017年,該院共結執行案22260件,同比增長50 .72%;2018年1—6月,該院共結執行案13313件,同比增長41 .79%。

另一方面,潘墀介紹,中山加強了執行信息化建設。“依託信息化手段,推動法院與公安、國土房產、稅務、工商、銀行等部門的網絡查控系統對接,推進實現執行聯動單位、聯動對接、協助查控的執行指揮體系,進一步提高跨部門,跨系統的執行聯動機制效果。”

執行案件持續增長,存案量大

談及“執行難”問題目前仍舊存在的困難,潘墀表示,中山是全省案件大戶之一,今年至今已受理各類案件88559件,兩級法院“一把手”一竿子插到底做得還不足。

此外,執行案件持續增長,存案量大(居全省第五位),至今存案21473件(大部分在基層法院),清案工作壓力大,辦案力量不足,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目前執行幹警工作量已超負荷。

另一方面,潘墀表示,執行幹警能力水平還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執行工作辦法不多,效率不高,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參差不齊,個別指標排名墊底”。

另外,執行信息化建設全國法院系統上下不統一,連接不暢,影響效率。“此外,執法工作‘一盤棋’意識和規範化執行仍需加強。”潘墀說。

舉措:將強化失信懲戒威懾

此外,根據當日會議作出的《中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支持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決定》,中山將積極構建失信聯合懲戒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聯合懲戒,構建多部門、多手段對失信被執行人的聯合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切實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信用懲戒工作格局,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

人民法院則須將失信被執行人信用信息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立健全人民法院向政府部門、徵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金融機構以及社會組織提供失信被執行人信用信息機制。未來,中山將強化失信懲戒威懾。

來源 | 南方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