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萬里行·廣東 梅州篇」梅州市巧用信用助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梅州,

廣東省省轄地級市,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

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了梅州豐饒的農業資源,

梅州金柚、梅州大米更是享譽全省。

「誠信建設萬里行·廣東 梅州篇」梅州市巧用信用助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近年來,

梅州市借力信用助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取得了優良成績。

一:建紅名單制度助推金柚誠信生產

梅州是全國最大的柚類商品生產基地。柚類產業已成為梅州最具有區域特色的支柱產業,生產地域覆蓋了梅州市所轄的六縣一市一區。據統計,至2017年,全市柚類總面積58.64萬畝,產量89.92萬噸,柚類產業已成為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個別生產經營主體不顧金柚生長規律惡意早摘灌水、搶市等現象時有發生,造成金柚的品質、價格大大地下降,嚴重影響梅州金柚品牌,極不利於保證柚果品質、樹立品牌。

為打造和維護金柚百年產業品牌,農業部門在積極實施良地、良種、良法、良品的基礎上,未雨綢繆嚴格管控。在2016年9月與梅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同出臺《關於加強金柚產業管理共同維護金柚品牌的通知》,實行紅黑名單制度。制定金柚紅黑名單企業評定標準(暫行)對符合七個方面的生產企業列入紅名單。建立良心企業紅名單制度。把實行標準化生產、不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遵守行業規範、產品質量高、企業信譽好的生產經營者,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不使用國家明令禁(限)使用的農藥的,自覺執行備案和承諾制度的,列入紅名單。並設置“良心企業編碼”,以此形成“良心企業聯盟”,通過媒體等渠道公佈良心企業名單,並在對外宣傳推介、農業優惠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對存在有六個方面不良行為的列入黑名單,建立黑名單制度。對有多次惡意早摘行為、屢勸不改的生產經營者予以懲戒,一經發現或被舉報的,在生產過程中風險監測或監督抽查中,出現禁(限)用藥物超標的,因生產、經營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產品,違法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存在其他嚴重違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行為的,經核實列入黑名單。必要時可作為失信行為錄入政府誠信網絡系統。對列入黑名單的生產經營者評優評先時實行“一票否決”,直至撤消其已獲得的農業類榮譽資格。

目前經各縣(市、區)農業部門推薦、專家評定、現場檢查,我市已評定三批30家金柚紅名單企業,起到了很好輻射帶動示範作用,加強了行業內部以及對外交流與合作,有效地遏制惡意早摘等有損金柚品牌形象的發生,金柚品質得到提升,價格逐步提高,更好地維護金柚品牌,保護廣大生產經營者利益,使金柚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建農戶誠信信息服務系統助推“誠信大米”誕生

科誠家庭農場位於“世界長壽之鄉”梅州蕉嶺縣,農場主林幹松是當地精準扶貧脫貧的領頭人,因為信用記錄保持良好,得到了銀行等資金提供方的支持,成功推動了“世界長壽之鄉”蕉嶺生態大米的問世和熱銷。

2011年,梅州自主研發了農戶誠信信息服務系統,與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進行對接,設計了適合貧困戶特點的信用評價制度和指標體系。在系統評級中,林幹松信用等級為A,幫助他順利申請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他開始承包鄰里的土地,帶著村裡信用貧困戶一起種植生產大米,在他的帶動下,貧困戶們有了固定的勞動收入,雖然不多,但足以讓大家的生活過的更好些了,村民對林幹松的評價也越來越高,讓林幹松的信用等級也一直保持A以上。

2012年,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試點推動“兩權”抵押貸款,農業銀行蕉嶺縣支行經過考察,向林幹松發放了全省農行首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22萬元,將大米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

2015年,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主動對接廣東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引進農業互聯網眾籌平臺,將農戶徵信系統評級較高,確實有發展生產資金需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薦給平臺,創新解決缺少抵押物的貸款難題,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生產。林幹松因信用良好,有創業意願,順利獲得了首張“信用三農眾籌體驗券”。2015年10月他通過互聯網眾籌平臺發起“世界長壽鄉蕉嶺的生態大米1期”眾籌項目。項目上線24小時內,47名陌生人認籌金額達到20萬元,為大米生產添了一筆可貴的農機購買資金,得到時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的充分肯定。

同年12月,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引導法人機構推出“信用戶+支農(扶貧)再貸款+互聯網金融擔保”助貸模式,在以“互聯網金融公司對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助貸服務,銀行利用支農再貸款給予互聯網金融公司10倍以內擔保放大倍數”的合作方式基礎上,蕉嶺縣農信聯社向“信用戶”林幹松發放了100萬元授信規模的貸款,為其建立大米加工廠提供了資金支持。

說起自家大米的成長經歷,林幹松感慨良多,種植面積從當初的30畝地擴展至1030畝,參與種植的農戶由10戶、100戶發展到300多戶,幫助農戶增收達到14400元。如此好的效益,正得益於林幹松的誠信經營、敢於創新,更得益於“信用下鄉”所帶來的“真實惠”。因此,村民把他種植的大米親切地稱為“誠信大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