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二)

营销的原点其实是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也就是消费者的心,想要走进消费者的心,你首先得懂得消费者的心。做好消费者洞察,了解顾客思考和行动的方式,营销才更容易成功。

点击学习《 》

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二)


五、心理账户

生活中同样一件标价为2千元的衣服,如果是给自己买可能觉得贵,舍不得买,但如果是送给心爱人的生日礼物,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是因为用户把这两类支出归到了不同的“心理帐户”,衣服买给自己的是“日常衣物支出”,但是买给心爱人则会归为“人情或情感维系支出”,显然大多用户会更舍得为后者花钱。

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二)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东西,其实就是要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来满足这个账户。可以先分析了解目标用户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帐户,普遍舍得在哪个帐户上花钱,然后运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强调,也就是为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从而减少花钱的心理愧疚,促成购买。

六、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指一旦人们拥有某物就非常不愿意失去它,人都是害怕损失的。这是因为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我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七、峰终效应

人们对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记住两个部分,一个是过程中最强体验——峰,一个是最后的体验——终。

宜家的峰终体验设计非常好,它的“峰”就是过程中的小惊喜,比如便宜又好用的挂钟,好看的羊毛毯以及著名的瑞典肉丸;它的“终”是什么呢?就是出口处1元钱的冰淇淋!

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二)

如果没有出口处1元钱的冰淇淋,宜家的“终”体验可能会很差。所以,1元钱的甜筒看似赔本,却为宜家带来了极佳的“终”体验,成为人们记住宜家的一个标记。当人们再回忆起宜家的购物之旅时,会觉得整体行程都非常棒。

写一篇文章和做一次演讲,妙用峰终效应会让你的文章和演讲大放异彩!

八、社会认同原则

大部分营销人员已经意识到这个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认同指人们会采取他们喜欢或信任的人的观点和行动,也就是从众效应。

比如在募捐的场所,如果我们看到里面已经有钱,我们就会更有可能往里面放钱;如果里面没有钱,我们反而更不可能往里面放钱。这背后的心理活动就是:里面有钱时,我们会告诉自己,别人也觉得这个东西该捐钱,我不如也捐;里面没钱时,我们会告诉自己,这个东西别人都不捐,估计不靠谱。

大众点评就是对实体店的评分和评论为基础,顾客在选择去哪里就餐时,会按照好评排序,更倾向于选择排名靠前的餐厅。因为他们信任平台上大多数顾客的观点。

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二)

九、折中效应

如你去水果店买苹果,下面有两种苹果供你选择:A苹果:3.8元/斤;B苹果:5.8元/斤。结果显示,各有50%的人选择了A和B。

下面看另一种情况:A苹果:3.8元/斤;B苹果:5.8元/斤;C苹果:9.8元/斤。此时,选择B的人大大增加了,大约有70%的人选择了B,20%的人选择了A,10%的人选择了C。

这个现象就是“折中效应”,当人们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看起来更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

营销最有用的9大心理学(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