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太輕難治酒店衛生亂象

11月14日,微博網名“花總丟了金箍棒”的博主發佈一段視頻,對國內五星級酒店衛生亂象提出質疑。視頻中曝光的14家五星級酒店,無一例外都存在用同一塊髒抹布、顧客用過的髒浴巾等擦拭杯子、洗手檯、鏡面等衛生亂象。15日,14家酒店中的北京柏悅酒店和福州香格里拉酒店承認情況屬實並表示歉意。(11月15日澎湃新聞)

這樣的衛生亂象,不僅存在於一些星級酒店,也存在於一些快捷酒店,而且隔三岔五就被媒體曝光。不過,與酒店衛生亂象高頻曝光不匹配的是,涉事酒店要麼將責任推到清潔人員身上,要麼只是口頭上整改,等風口浪尖一過,就來個“濤聲依舊”。之所以“屢曝不改”,一個眾所周知的“病灶”是酒店捨不得投入。例如,消除酒店衛生亂象,一個辦法是對毛巾、床單、杯子等作統一回收清消處理。有人計算過,300間客房的酒店進行統一回收清消,每月只需多支付3萬元成本。但即便是每晚售價高達數千元的高端酒店,也不願意支付這筆費用。再如,清潔人員清理一間客房,一般需要45分鐘,而酒店給的時間只有15—20分鐘。這無形中又壓縮了酒店成本,增加了清潔人員工作壓力。

更致命的是,管理部門對酒店衛生亂象的處罰太輕,導致酒店違規成本與獲利相比實在太低。按照相關規定,衛生監督部門對酒店存在的衛生問題,首次抽查到只是約談,第二次發現視作整改不力,會給予5000到2萬元左右的罰款。2015年,杭州衛生監督部門給予衛生存在問題的38家酒店行政處罰,處罰金額為5.65萬元;2017年,北京對35家酒店衛生問題予以處罰,罰款只有區區6.9萬元……這樣輕描淡寫的處罰力度,效果不難想見。

嚴格他律才能有效自律,乾淨的酒店從來都是管理出來的。這裡說的管理,包括酒店內外兩個層面的管理。監管部門管理不到位,酒店的內部管理就很難上水平,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監管部門需要做好不定期抽檢工作,一旦發現酒店衛生出現問題,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罰款、摘牌、罰星、上黑名單等方法進行懲治。只有讓酒店產生真實的、難以承受的痛感,店方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加強內部管理和監控,確保消費者有一個放心、乾淨、安全的住宿環境。

处罚太轻难治酒店卫生乱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