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人生两大败笔,断送婚姻,断送亲情,可惜她至死不懂

薛宝钗人生两大败笔,断送婚姻,断送亲情,可惜她至死不懂

刘旦宅绘红楼梦图

薛宝钗在《红楼梦》一众少女里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长得脸若银盆,眼若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为人端雅大方,入份随时,藏愚守拙。薛宝钗与林黛玉形成红楼女主双壁,二人代表不同人生观、价值观,姿容不差上下,才情不分伯仲,各自拥有自己的支持阵营和粉丝朋友圈,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男主宝玉,一人收获爱情,一人收获婚姻,只不过,林黛玉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薛宝钗的婚姻更是绝望的婚烟。

薛宝钗人生两大败笔,断送婚姻,断送亲情,可惜她至死不懂

刘旦宅绘红楼梦图

薛宝钗最突出的人格特点,就是自觉自愿维护那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她其实是有自我意识的觉醒的,但她是要把这“热毒”打压下去,一旦有偏离主流的苗头,立即来一“冷香丸”压制住。宝钗认为,男人就应该十年苦读,一朝高中,为官作宰,光耀门楣;女性就该泯灭天性,从善如流,以针凿为重,读书多了容易移了心性。贾宝玉对整个社会是失望的,或者是对整个男性群体失望的,即所谓一开篇就写时代背景为末世,所以宝玉是不可能融入这样的社会中的,就连与贾雨村这些人交往也感到痛苦,所以宝玉不融于世,也为世所不容,在这点上,同样推崇庄子思想的妙玉倒和宝玉殊途同归。但薛宝钗不明白,她不懂或者说她不理解宝玉的这个思想根源,甚至即便她懂,她也要教诲宝玉觅封侯,适应社会,光宗耀祖,因为宝钗不考虑整个社会,那不干她的事,她只管与她相关的。宝钗与宝玉在三观领域尤如两条平行线,永无交集的可能。

薛宝钗人生两大败笔,断送婚姻,断送亲情,可惜她至死不懂

刘旦宅绘红楼梦图

婚姻选择的错误已经决定了宝钗悲剧的人生,宝姐姐犯的另一个巨大错误,就是彻底绝灭了自己的后路,就是和自己哥嫂的关系。

薛家与桂花夏家结亲,两家本也是门当户对,薛家位列四大家族,夏家垄断着全国高级桂花树和盆景的经营,经济实力肯定是有的,在四大家族里活成了一个笑话的薛蟠,偏偏入了夏家女主人夏金桂之母的眼,一眼相中了薛蟠,估计薛蟠长的应该还行,一肚子草包短时间的确不容易看出来,有意思的是薛蟠和尚在闺中的夏姑娘见了面,用一句俗话说,就是王八对绿豆,对了眼了。提亲、筹备、迎娶一气呵成。

这桩婚事的最初阶段,两家应该是相当满意的,夏姑娘过门没几天,薛家的日子就开始鸡飞狗跳了,平心而论,如果夏金桂是知书达理的淑女,薛蟠对她的兴趣能维持多久呢?想当年呆霸王看上了香菱,不惜把冯渊打死也要蒋香菱抢过来,又跟母亲打了多少饥荒,又是摆席明公正道的把香菱给了他做妾,也就半个月功夫,就把香菱抛之脑后,视作马棚风了。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夏家姑娘不走寻常路,外虽花柳姿,内是风雷性,对下人使性弄气,是个性气盗跖之人,没几个回合,薛蟠就败下阵来,薛蟠虽说是见惯了风月场中的女人,再就是妹妹宝钗这样的大家闺秀,夏家姑娘这一款着实少见,面对夫人夏姑娘,薛大傻子懵了圈,就连薛姨妈对这儿媳妇也没一点章程。

薛宝钗人生两大败笔,断送婚姻,断送亲情,可惜她至死不懂

刘旦宅绘红楼梦图

薛家的主心骨本来就是宝钗,对于这样的嫂子,宝钗看不下去了,宝钗采取的是: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夏金桂做人做事是没有章程,也没什么底线,可是她不傻,小姑子宝钗对她的态度不但不会让她反思和改进,只能加重她的嫉妒、怨恨和报复之心,其结果是,薛蟠焦头烂额,香菱如惊弓之鸟,薛姨妈享受不了儿媳妇的伺候,而未出阁的宝钗恐怕很难称心如意了。

薛家选择与夏家联姻本就是家族败落后的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四大家族甚至了解一些薛蟠的大族人家,不会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能娶夏金桂本来就是薛家现实和薛蟠其人还不错的选择了,无论薛家结局怎样,薛宝钗能起的作用都非常有限,按照封建礼法,她早晚要离开薛家,关系好,她是娇客,关系不好,娘家甚至可以断了她的归路,薛蟠娶妻后,他已是薛家的当家人,夏金桂是事实上的女主人,薛姨妈没有诰封,所以她只能从子。而薛宝钗,她拯救不了夏金桂,更拯救不了薛家,可是她螳臂当车了,她对薛家的责任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激起了夏金桂的愤怒,她折磨香菱,改香菱为秋菱,一部分是嫉妒,另一部分难说不是向宝钗示威,夏金桂在辖制了丈夫、藐视了婆婆之后还接连不断的闹事,为什么呢?她要把薛家当家女主人的权利夺回来,一天不达目的,她不会罢休,才疏学浅的她同样也要众人服气她,一天不达目的,她也不会罢休。

薛宝钗人生两大败笔,断送婚姻,断送亲情,可惜她至死不懂

刘旦宅绘红楼梦图

无论婚姻也好,家事也罢,宝钗站在自己正统的立场上,是没有什么错的,错的是她与宝玉三观不同,错的是薛家已经没有希望了,你越懂宝钗,越觉她可怜可悲。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