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AI)!科大訊飛迎來一聲嘆息


哎(AI)!科大訊飛迎來一聲嘆息


作者 | 陳煒

來源 | 人民創投(公眾號ID:renminct)

核心提示:

近日,科大訊飛麻煩不斷。

2018年10月12日,央視新聞頻道《東方時空》欄目曝光科大訊飛非法侵佔安徽揚子鱷自然保護區,以建設培訓基地為名開發房地產。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1986年正式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本次土地非法侵佔涉及涇縣經濟開發區內200多家企業和機構。

曝光後,科大訊飛回應稱,央視報道中所提及的觀塘科技島,是訊飛子公司設立在涇縣經濟開發區內的IT產業研發中心,並非地產項目。至於是否涉及土地侵佔,科大訊飛表示之前毫不知情。

如今該中心已停止運營,正在配合當地有關部門進行整改。

禍不單行,2018年9月20日,一位同傳譯員在知乎上發文稱,在上海的一場會議中,訊飛的翻譯其實為人工同傳,而非機器智能翻譯,並且譯文由機器進行朗讀。

這名同傳譯員感覺“被AI”了。

“我甚至能腦補出科大訊飛被戳穿後的辯詞:‘我們這次使用的產品是訊飛聽見,識別同傳的翻譯打在屏幕上方便聽眾,並無意冒充AI同傳,對惡意造謠者,我們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力’”。

事實上,科大訊飛的回應同這名同傳譯員猜測相差無幾。當晚科大訊飛官方回應稱:“某位同傳譯員對於科大訊飛產生了誤解,是對會議服務方面的分工溝通了解不清,也沒有聽到科大訊飛的說明。”

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工智能的應用和落地也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謝億楠告訴人民創投,如今,人工智能的確存在泡沫,只有等高科技正式落地,在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後,AI泡沫才能消失。

AI語音識別並未成熟

哎(AI)!科大訊飛迎來一聲嘆息


科大訊飛樓外有座被稱為“頂天立地”的雕像,兩頭牛頂著地球,該形象為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所創。劉慶峰一直把“頂天立地”當做公司的產業發展戰略,為此他不惜重金,打造了一座具有標誌意義的藝術品。

劉慶峰曾說,創立公司核心的核心是用技術推動社會進步,希望科大訊飛的技術頂天、產品立地,公司的品格和價值觀頂天立地,科大訊飛每個人頂天立地。

劉慶峰常在不同公開場合談到:“只有核心技術具備了話語權,企業才有話語權;只有國家和行業在核心技術上有影響力,這個國家才可能在全球有影響力。”

語音識別是科大訊飛的看家本領。

劉慶峰創業第一天的夢想就是要“讓機器像人一樣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科大訊飛官網顯示,基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智能語音技術,科大訊飛已推出從大型電信級應用到小型嵌入式應用,從電信、金融等行業到企業和消費者用戶,從手機到車載,從家電到玩具,能夠滿足不同應用環境的多種產品。

目前,科大訊飛已佔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市場份額,以訊飛為核心的中文語音產業鏈已初具規模。

當然,這也讓科大訊飛譽滿全球。

2017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公佈“2017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科大訊飛排名第六。2017年11月,科大訊飛繼BAT後成為國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之一,負責人工語音項目開發;12月,承建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7年整年,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方面獲得七項世界第一。

不過,曾經“力挺”科大訊飛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也表示,科大訊飛“把技術轉化為生意的這個過程還沒有成熟”。

百度金融首席架構師葛浩在接受人民創投採訪時表示,AI同傳如今應用存在困難,主要有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和翻譯三個難點。語音識別方面,現場發言人常有口音、語速、吞字等問題,也存在“嗯”、“啊”等語言習慣,加上特有專業術語,這為語音識別帶來挑戰。若要解決,往往通過語義判定是同音字中哪個字最合適,這本身也是挑戰。

葛浩還稱,在翻譯方面,字對字的翻譯比較容易,但要考慮俗語、習慣、專業表述等,純粹靠海量數據去訓練模型,這很難覆蓋真實世界的邊邊角角,只有語義和知識積澱,輔助關聯推理能力,才能更好解決翻譯技術困難。

劉慶峰也曾說,希望外界不要神化人工智能技術,訊飛一直所努力的,是希望通過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幫助同傳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形成人機耦合的同傳新模式,並不是去替代同聲傳譯。

深陷質疑旋渦

哎(AI)!科大訊飛迎來一聲嘆息


科大訊飛並非首次深陷輿論漩渦。

2017年8月,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薛雲奎《科大訊飛風險巨大》一文直指科大訊飛,直斥其是“股市上的大公司,財報上的小公司”、“管理團隊擅長要錢,不擅長賺錢”、“目前科大訊飛的經營能力不能支撐這麼高的市值”等。

根據科大訊飛2018年上半年財報,科大訊飛淨利潤1.31億元,獲得政府補助1.49億元。扣非後淨利潤後,2018年上半年科大訊飛僅有2019.87萬元,同比減少74.3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8.23億元。

所謂的扣非後淨利潤全名為“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通常代表除去資本溢價等因素,體現公司經營能力。

此外,政府補助也讓科大訊飛被外界所詬病。

2013年到2017年,科大訊飛獲得政府補助分別為1.12億元、1.47億元、1.67億元、1.8億元、1.18億元,2018年上半年獲得補貼1.49億元。

科大訊飛官方回應政府補貼金額過高時表示,企業獲得的政府補助和公司持續的研發投入有關係。2017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7.92億,相對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3.38%;2017年前三季度政府補助1.01億,佔公司營業收入僅3%。在上半年1個億的政府補助中,軟件增值稅退稅4320萬,政府其他補助5807萬。軟件增值稅退稅是國家政策,對於所有軟件技術開發企業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予以退稅,不是專門針對科大訊飛的扶助。其他政府補助的5807萬,比起投入研發的7.92億零頭都不夠。

應收賬款數額持續性增加也被稱為企業“腫瘤”。從2013年到2017年,科大訊飛應收賬款分別為6.75億元、11.92億元、14.3億元、17.98億元、25.52億元,數額持續增加。

2018年上半年,僅半年的應收賬款超過2017年全年的應收賬款總額,高達33.19億元。

科大訊飛回應稱,應收賬款方面,公司主要客戶來自於政府、電信運營商、銀行等長期合作的大型行業客戶,客戶質量較好,應收賬款安全性高。

薛雲奎認為,科大訊飛所擁有的核心技術是智能語音識別與合成,其產品已佔到中文語音技術60%以上的市場份額,語音合成產品70%以上的市場份額,以及在電信、金融、電力、社保等主流行業的份額更是高達80%以上。很顯然,這個“概念”有多大已足夠我們去發揮和想象。

資本狂熱後的泡沫叢生

哎(AI)!科大訊飛迎來一聲嘆息


風口過後,人工智能發展勢頭漸趨平靜。

據《2018年北京人工智能白皮書》,2015年,北京人工智能新增企業226家,2016年新增237家,2017年新增116家,企業增長勢頭放緩。

2010年前,中國從事人工智能技術及服務的企業不到20家,而後人工智能企業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北京市經信委發佈《2018年北京人工智能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能企業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1070家;全國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能公司合計1237家,北京市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431家。

除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放緩,全球人工智能落地同樣預冷。以人工智能中雲計算產業為例,Gartner數據顯示,全球雲計算規模自2016年前不斷髮展,最高達到2016年25.36%增長率,此後增長率不斷下跌,預計至2020年跌至20%以下。

億歐發佈《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獲得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但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卻不足100億元,90%以上AI企業虧損。

李開復曾對人民創投表示,今年(2018年)上半年已經有些項目估值下降了20%-30%,若是再下降20%-30%,不少項目的估值就合理了。

在李開復看來,這種現象用人工智能“泡沫”描述並不準確,“AI泡沫的意思是有太多項目用AI概念進行包裝,造成項目估值過高。”

百度金融首席架構師葛浩向人民創投表示,如今人工智能產業在近幾年發展中的確存在泡沫,如今資本市場逐漸迴歸理性,“人工智能要和具體的產業結合。各種以核心技術為立足點的公司,要麼賣專利授權、要麼做2B的服務、要麼做估值賣身。以人工智能為噱頭的創業從生意本質上講不通。”

在葛浩看來,人工智能僅為技術概念,這就像汽油發動機技術很重要,但催生的是汽車產業巨無霸的產生。同理,如果僅憑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並不會誕生人工智能產業龍頭,龍頭最終屬於落地巨無霸企業。因此僅憑人工智能概念就能獲得大規模融資,本身是泡沫體現,也最終有泡沫破裂的一天。

BAT的AI佈局

哎(AI)!科大訊飛迎來一聲嘆息


2018年10月,騰訊迎來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騰訊 AI Lab(人工智能實驗室)、微信 AI 和優圖實驗室和今年成立的騰訊 Robotics X(機器人實驗室)將不進行團隊層面的整合。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CEO馬化騰透露未來騰訊在AI醫療領域兩大布局:一是AI醫療影像處理,二是AI輔診。

馬化騰介紹,“醫療影像處理方面,我們推出了‘騰訊覓影’,運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對各類醫學影像進行學習訓練,目前已經在早期食道癌、宮頸癌、肺癌、乳腺癌等領域,輔助醫生進行高效、精準的診斷與篩查;AI輔診方面,目前我們的智能導診技術,可以根據醫院需求定製,緩解醫院導診的壓力。”截至今年中旬,騰訊覓影已經落地100多家三甲醫院。

去年年末,阿里巴巴斥資一千億元成立專攻未來技術的研究機構,並用武俠小說中代表頂尖武學機構的“達摩院”來命名,專攻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支付寶、菜鳥網絡等也輸出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助推智慧城市發展。

作為城市大腦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阿里雲創始人王堅曾表示,“城市大腦的內核採用阿里雲人工智能 ETa 技術,可以對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缺陷,成為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能。”

6月19日,阿里雲在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發佈的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其城市大腦將在國內50個城市落地,預計平均為用戶的每次出行節省時間10%。平均延誤下降6%,停車比例降低3%,原本紅燈時間過長、信號燈配比不合理的現象被解決。

李彥宏在2017年度百度世界大會上,公佈人工智能最新落地成果,包括最受矚目的渡鴉智能音箱 raven H;Apollo + 雄安新區的智能城市計劃;手機百度大升級以及百度即將量產無人車的信息等。

作為建設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百度Apollo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雄安新區正式服役,今年10月百度Apollo開放平臺的自動駕駛汽車——包括無人駕駛快遞送貨車、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等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園區展開了真實道路試運營。

烏鎮指數和網易科技聯合發佈《2016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稱,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商零售、安防、金融、個人助理、醫療健康、教育、自動駕駛等領域開展應用。

短期遇冷,未來可期

哎(AI)!科大訊飛迎來一聲嘆息


BAT人工智能應用遍地開花,但科技轉化仍面臨掣肘。

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謝億楠告訴人民創投,人工智能產業出現衰落傾向,主要同技術和產業面臨的兩個挑戰相關。挑戰產生之前,資本會催熟新興產業,但是因為內功不足,人工智能定會短期讓資本失望。這要等困難找到合適解決方法後,才會重新開啟更快速的發展。

作為市值超百億的AI領域新任獨角獸,曠視科技仍面臨發展難題。

“我們是做人臉識別的公司,最關心人工智能技術能解決哪些應用場景問題。比如無人店使用我們的技術後,毛利、銷售效率、成本是否相應改變。我們可以對零售店進行分析,雖然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分析人、貨、場之間的關係,但現在仍無法做到通過分析對零售店運營體系進行大規模優化。”謝億楠分析稱。

謝億楠還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僅為技術集群,其軟技術拓展會受到硬件制約,比如人工智能能讓手機變得更聰明,但是不能隨便增加手機內容和電池消耗。

葛浩表示,人工智能的落地困難,這是造成人工智能泡沫破裂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有專用技術和通用技術之分。專用指在特定場景應用的技術,通用指在複雜場景應用的技術。”

葛浩認為,互聯網專注人口紅利,現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把人口的眼球時間佔滿,要想從現有的高頻應用中把用戶拉到人工智能,難度極高。

面對AI遙遙無期的成熟落地難題,地平線創始人兼CEO、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前常務副院長餘凱持樂觀態度。

餘凱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個長期發展的過程,現在人工智能技術尚處初級階段,但是已經產生重大的經濟價值,從這個意義考量,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落地了。

“未來,不斷有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會成熟落地,我認為這個發展會持續50年。未來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持續提高是超出想象的,所以短期可能有人會覺得人工智能有泡沫,但是長期來看是完全正常的。”餘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