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螺丝钉”,忍耐还是离开?

文 | 黄盛

投行“螺丝钉”,忍耐还是离开?

“敢问路在何方……”

对于不少初入职场的“小白”来说,工作碰壁、资源不通、无处求助等难题并不鲜见。

但对于“别人眼中”身着一线名牌、出行头等舱、住宿五星级、工资条上的0多得数不过来的投行精英来说,初入职场时的努力与迷茫大概也是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幕。他们在前三四年的事业开拓期最为辛苦。

或许是出于对商业逻辑和项目投资的浓厚兴趣,也或许是出于对传说中投行“三高”(高薪、高平台、高地位)的艳羡,他们带着对生活的向往,踏进了精英汇聚的投行业,开始从一枚职场“螺丝钉”做起。

要么忍,要么狠

投行“螺丝钉”,忍耐还是离开?

投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光环比较集中的“前台部门”一般有三个:投资银行部、销售交易部和资产管理部。

但对于“螺丝钉”来说,不管在不在光环集中的部门,唯一的出路就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

螺丝钉们的任务,就是处理好各种paperwork。而判断螺丝钉技术熟练程度的最简单标准在于,做PPT、Model时候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比例如何。因为上述两项工作,特别是Model,绝大部分都能通过键盘省时省力地完成,鼠标使用得越多,说明技能越不熟练。

杨舒怡的梦想就是进投行。她出身普通家庭,有着过人的智商和情商,刚考取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硕士。在其他学生正在纠结毕业旅行是去韩国还是日本的时候,她不得不在自习室里夜以继日地准备六月份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这项考试以国际公认、含金量高、通过率低而闻名,只有优秀到能够碾压众人,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内,投行的HR一般非清华、北大、复旦金融系成绩拔尖的学生不要。在国外,则往往非常春藤名校的不要。

对于杨舒怡来说,争取到一个投行的工作能够给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她倍加珍惜。“我知道我不能依靠任何人。这是一条非常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而且能保证我尽快实现财务自由。进投行是每个金融系学生的梦想。”杨舒怡说。

“给投行工作就得准备好每周把自己7X24小时地卖给投行。”作为瑞银UBS投行部的前员工,大卫回忆起自己的投行时光,感慨不已。

“老板要东西是不会分时间的,我老板曾经给我同事打电话,让他打印一份文件——完全不管那时候是周末晚上六点,而我的同事正在香港出差。老板就坐在办公室里,打印店就在办公室楼下,但是他不考虑这些,就跟你要。你做不到?OK,那就开了你。”大卫说。

这一点都不夸张,对于投行新人来说,工作高于一切。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投行当了分析师,头三年一般就是底层的螺丝钉,基本的任务无非是做Pitch book和各类备忘录,做港股业务的每天开各种电话会和建模估值;做A股业务的似乎工作更繁重,每天都在写招股书和搜集底稿,而招股书通常四五百页,可能你需要准备一年,改七八十遍,甚至路演前一天的半夜一两点还在改。一周工作120-140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一周工作140个小时,意味着每天休息的时间最多只有4个小时。

对投行人来说,周末与朋友聚餐郊游是一种奢望,就算有点时间,提前约了,也往往会泡汤。“还是那句话,老板要东西是非常随机的。如果邮件联系不到你,他会毫不犹豫地给你打电话,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你在干什么。”大卫说,“所以,亲爱的女性朋友们,以后找一个做投行的男朋友吧,钱多事儿少死得早。”

留下还是离开?

投行“螺丝钉”,忍耐还是离开?

对于大学生而言,获得投行的工作机会是职业生涯一个很好的开始。

除了优厚的薪水和福利,没有其他金融机构舍得一掷千金地培养新人——全资把新人送去纽约或伦敦,请全球顶尖培训机构中最好的老师给他们做培训,每天学费可能不低于七八百美元。

但这还不是全部,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投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能让人站得更高,看到更美的风景,有更多的选择。在这里,分析师可以经常接触企业高管,甚至可以和不少大名鼎鼎的董事长、总经理碰面。

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女分析师说:“工作带来的最大的不真实是,我居然能和那些叱刹风云大佬的合影。当你走到他们面前,会发现他们往往比较风趣和容易亲近。我也是很努力才克制住了发朋友圈的冲动,然后顿悟许多。”你心中一个似乎很遥远的憧憬,此时竟成了现实。

在一个好的平台上,执行好的项目,了解整个流程,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而在这过程中,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和获得的成长,都是其他工作无法比拟的。

只是有多少“螺丝钉”能在这条路上坚实地走下去,从一棵小草变成参天大树?

(来源: LinkedIn领英、直通投行(ID:zhitongtouhang)、华尔街见闻、TalentGuide职场成长、金融街李莫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