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綁架”的董明珠?究竟是誰譁眾取寵


被“綁架”的董明珠?究竟是誰譁眾取寵


因董明珠入股而聲名大噪的銀隆新能源近期負面新聞纏身。

董大小姐也有一個“造車夢”,卻終惹得一身騷。

曾經夥伴如今反目

11月13日,銀隆新能源對外宣稱,公司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超過10億元。

其中,涉及民事訴訟的,大股東及關聯公司侵害公司利益的三起案件,標的總額超過7.8億元,其中本金部分6.8億元。涉嫌刑事犯罪的,涉案金額2.7億元。

工商資料顯示,由魏銀倉100%控制的珠海市銀隆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銀隆新能源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5.99%。

在銀隆新能源發佈消息幾個小時之後,當事人魏銀倉進行回應。魏銀倉稱,已經起訴銀隆新能源第二大股東董明珠,近期會向社會交代澄清事實。起訴的原因是因為雙方對於當初董明珠投資珠海銀隆的協議存在爭議。

魏銀倉直接把矛頭指向董明珠,曾經關係友好的合夥人,已反目對簿公堂。

然而,11月15日事情再次發生變化,銀隆新能源官方發佈聲明,調侃魏銀倉起訴董明珠屬於法盲行為,跳樑小醜譁眾取寵,並明確指出魏銀倉在澳門賭博,拖欠1000多萬賭債一年多未還。

董明珠“空手”豪賭造車夢?

2016年,銀隆新能源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若不是因為董明珠堅定的造車夢,可能依舊鮮有人知。

董明珠非常看好銀隆新能源,並稱其是:“長期埋在沙漠裡的金子”,甚至在公開場合曾拿特斯拉作為比較對象。董明珠稱,自己買的特斯拉三年就要換電池了,而珠海銀隆的車,“我保證至少十年不用換”。

的確,珠海銀隆的核心技術就是鈦酸鋰電池。

鈦酸鋰電池是鋰電中壽命長、安全度高的電池,可以實現6分鐘快速充電,耐寬溫、30年循環使用壽命、不起火不爆炸等優良特性,這也正是董明珠看好銀隆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能量密度低和成本高也是非常明顯的缺點。業內人士稱,鈦酸鋰電池其實是小眾市場,並不能消化大規模的產品生產,也不能支撐企業業績持續保持高增長。

在2016年10月28日,董明珠因為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被質疑,在股東會上當場發飆。

“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兩年給你們分了180億,格力人從1個億、從1%利潤都沒有甚至虧損的企業做到今天,達到13%的利潤,是靠你們來嗎?”

這段“發飆”視頻亦一直在網絡上流傳。

最終,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投資,並拉著王健林、劉強東一同為其輸血30億,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其中董明珠曾聲稱將投資10億元。

此後,董明珠通過舉債的方式增持珠海銀隆的股份。

據工商資料顯示,董明珠出資約1.93億元,持股17.46%。

對於這場注資,魏銀倉如今有不同的觀點,這筆資金究竟是投資還是借款,按照魏銀倉的說法,當時雙方並沒有達成共識。

魏銀倉對媒體表示,董明珠注資的2.5億元實際是“借他”的,而雙方翻臉正是因為這2.5億元。

“出現今天這件事情的原因,在於兩年前她買銀隆股份的時候,沒有出過一分錢,是借了我的錢去買的。”魏銀倉對媒體表示,“正是因為她借了我的錢,又不還,我才不得已在外面借錢,都是高利貸。”

危機纏身原因為何?

在董明珠入局之後,珠海銀隆瘋狂加速產業佈局。

董明珠入主珠海銀隆之後的8個月,帶領其共簽下總計約800億元的7個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產業園區分別位於珠海、邯鄲、石家莊、成都、蘭州、天津和南京。

同時,銀隆新能源也定下了自身發展目標。2017年銀隆的目標是3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銷售額300億元;2020年的產能目標是10萬輛。

然而,事實與預期恰恰相仿,加速擴張的同時,銀隆新能源卻屢陷危機。

在年報中2017年營收略增的同時,淨利潤下滑近七成。從實際銷量上來看,2017年的3355輛與2016年的6200輛相比,幾近腰斬。

銷量不及預期、利潤大幅下滑、高管離職、供應商上門討債、被曝多處廠區遭遇大面積停工停產、累計欠款超12億元、裁員8000人…

同時今年5月,珠海銀隆IPO輔導終止,上市無望。

更嚴重的是,去年銀隆新能源被媒體曝光,大躍進式發展以及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改變令其資金鍊出現危機,負債金額高達237.67億,資產負債率高達75%。

一直以來,格力電器想依靠關聯交易助理銀隆吸能能源的業務。2017年,格力電器與銀隆新能源原本預計的關聯交易金額為200億元,最終只執行了不到10%。

同時,格力方面還幫助銀隆大舉投資,興建新工廠,董明珠也多次為銀隆站臺。

此次事件,就算拋開業績不提,單從公司治理上來看就有不小的問題,究竟是盲目擴展帶來了資金鍊緊張?還是鉅額公司利益被不法侵佔腐蝕?都值得深思。

此前因不具名原因,魏銀倉與孫國華兩名“老銀隆人”先後卸任銀隆董事長一職。目前,魏銀倉已在香港滯留3個月,同時據媒體報道銀隆新能源只有很少的人還在工作,現在又爆出此等醜聞,是誰在操縱此次事件,目的為何還需持續關注。

(部分內容來源於騰訊稜鏡、南都汽車、上海證券報、每日經濟報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