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為何會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則達385天呢?“寡婦年”咋回事

自立冬後的第二日天氣一直晴朗,這時節的農村終有秋高的感覺啦!村裡的王大爺看天預測能人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憂心了。這兩天經常見他在村頭曬太陽,逢人就邀人家一起曬太陽,有時還勸人家說:“小春已經種完了,難得十月小陽春”因此大家都會小坐一會兒,聽一聽王大爺的那些農村奇話

奇語。一起來看看這些你知嗎?啥意?

1年為何會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則達385天呢?“寡婦年”咋回事

啥是“寡婦年”?為何會出現寡婦年?2019年是“寡婦年”嗎?

說起“寡婦年”,王大爺感嘆地說:其實就是“無立春”的年份,不過以前人們多稱這樣的年份為“滑頭年”“光頭年”“無春年”,是過去的老輩人為按時節掌握四季變化,在農曆的每一十九年裡加入了七個月的閏月,這樣一來這19年中就產生7年出現沒立春。

又因為我們的傳統曆法兩種曆法合算,也就是陰曆及陽曆。但歷合算每月的日期並不固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大月小月。眾所周知,公曆,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農曆,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曆法的“陰”歷朔望月的平均長度29.5306天為基礎,以朔日是每月的農曆初一;“陽”是以基本根據迴歸年,以每年“立春”前或後的一朔日,為歲首正月初一即春節。

1年為何會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則達385天呢?“寡婦年”咋回事

夏曆平年12個月只有354或355天,也個別年份只有353天。如有閏月的年份則有第13個月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份則達385天,這樣的年份有25個農曆節氣,也就是年首年尾各有一“立春”,農村人稱“雙春”年時,如此一來下一年故只有23個農曆節氣,“立春”沒啦!也稱為“無春年”。

1年為何會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則達385天呢?“寡婦年”咋回事

最近,很多朋友都再問2019年是“寡婦年”嗎?根據以往的年份來看,2019年無立春是真的。不過相信,很多朋友更關心的是,民間的盛傳寡年無春“不宜結婚”的說法。對嗎?村裡的王大爺表示:“這是瞎說。”

實際上這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不值得大家如此耿耿於懷哦!

在農村還有這麼一句農諺:“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你知嗎?啥意?

1年為何會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則達385天呢?“寡婦年”咋回事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王大爺說:這句老話能預測“雙立春年”的冬季天氣預示冬天不會太冷,暖冬會出現。兩春夾一冬,其意明顯,陰曆年中分別在年頭和年尾都有立春。

恰巧今年的2月4日的立春,而2019年的立春也巧是2月4這一天。而春節剛好是5號開始,也就是說這正是“兩春夾一冬”,至於今年的冬天會不會“無被暖烘烘”呢?當然農諺之意並非真是指冬天真會有不蓋被子的意思,而是以這說明冬天的溫暖的天數會多一些罷了。農諺是否準確,我們不妨拭目以待,畢竟農諺具有一定的較強地域性哦!

1年為何會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則達385天呢?“寡婦年”咋回事

一年冬天看立冬,十月天氣似春風

農諺俗語云:不怕重陽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立冬天氣能預測冬天的天氣,很多農村都有這樣的一些俗語,意思大致相同,說的都是立冬日如下雨,冬季雨水就會充足。

為何十月的天氣會讓人有“小陽春”的感覺呢?這是與我們處在地球的北半球有關係的,我們在北半球獲得太陽的照射量是進秋季後會越來越少,但因秋季以前大地儲存了很多的熱量,而雖冷空氣漸漸來襲,但一旦冷空氣移動減速,出現晴空又無風的天氣,人們再感受了早晚溫差變化後,這樣的天氣溫暖舒適,故有“春風”拂面的感覺。

1年為何會出現383或384天,有的年則達385天呢?“寡婦年”咋回事

如今時代變化,這些農村農諺更多的也只是被年紀大一些的大爺輩們提及了。對於年輕人來說農諺的價值,已經顯得輕了淡了,大家也是觀點各有不同了,關於農村農諺,您覺得還有一定參考價值嗎?農村莊戶人家,無非是期盼老天爺能賞個好收成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