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民族精神,警惕“蚊蠅之音”

铭记民族精神,警惕“蚊蝇之音”

曾幾何時,我們開始忘卻了所謂的奉獻精神和無畏精神,忘卻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精神。有人開始質疑與詆譭先烈的奉獻,有人開始冷嘲熱諷埋頭苦幹的人民大眾,有人開始鼓吹與追捧所謂的“利己主義” ……但中華民族的真正脊樑、真正懷有大夢想與民族精神的人民大眾卻仍是低頭苦幹,默默地以自己的汗水乃至鮮血書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

中國近百年的近代史,是書滿了鮮血與恥辱的鬥爭史。數以萬計的先烈前赴後繼,為著復興中國的大業一往無前……他們的功績始終鐫刻在中華大地遼闊的山河之間,始終銘刻在中華兒女相傳不息的血脈之中。是他們的拼搏與奮鬥換來了當下的和平與發展,是他們的鮮血與身軀奠定了如今的繁榮與富強。

但當下的時代並非一帆風順,風平浪靜的表面下暗流仍舊湧動。改革開放以來引入的市場經濟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也極大地衝擊了人民的思想觀念。“拜金主義”開始成為部分人判定成功的標準,“利己主義”開始成為他們奉行的人生準則。他們開始質疑先烈的偉大奉獻與犧牲,試圖解構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可任由他們質疑,中華之脊樑仍舊存在,他們仍舊為著中華之發展復興而埋頭苦幹。埋頭土地、投身科研數十載的袁隆平院士,他曾說過:“搞科研如同跳高,跳過一個高度,又有一個新的高度在等。要是不跳,早晚落在後頭。退一步說,即使跳不過,也可為後人積累經驗。”已經八十八歲的他至今仍忙碌在科研的第一線;紮根鄉村、琢磨藝術的蛇醫曾憲國,23年來,他接診普通患者15萬餘人次,以自己摸索出蛇傷救治方案救治蛇傷患者3000餘例;致力童話,力求中國風格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和她的團隊一直堅持為農村孩子開闢一片閱讀的天空,如今已在湖南桑植、安化、株洲、郴州、永州等地鄉村學校建立了閱覽室——她還在湖南師範大學設立“素蘭文學創作獎”,獎金百萬全來自她的稿費……他們都是三湘大地上的普通人,但他們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書寫當代中國的奮鬥篇章,在以自己的力量描繪未來中國的美好藍圖。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樑!”魯迅先生的話到今天仍舊振聾發聵。一個發展的時代、一個前進的時代是由千千萬萬條“中國脊樑”所支撐起來的。而那些擾人的蟻蟲蚊蠅,也終究不過蚊蠅之音、無利而百害——對於這些音調,我們則應與之奮鬥不止,為真正奮鬥的“脊樑”造出一片乾淨的天地。

“民族魂 奮鬥曲”紅網系列評論文章:

矢志奮鬥,續寫湖南發展新榮光

在民族魂、奮鬥曲中傲立科技“脊樑”

民族魂護衛中華文明薪火相傳

用奮鬥凝聚民族魂書寫國家未來

擦亮民族魂英雄底色,唱響奮鬥曲磅礴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