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的《2018珠海航展觀後感》

外国专家的《2018珠海航展观后感》

2018年11月,War on the Rocks 發佈文章《Is China ahead of America in next-generation unmanned aircraft?》(中國已經在下一代無人機發展上超過美國了嗎?)。文中針對美國部分專家持有的“中國無人機已經趕超美國”的論斷進行分析,並討論目前美國對中國相關技術的瞭解程度,最終得出結論:中國在無人機上目前並沒有超越美國。現由學術plus編譯,僅供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外国专家的《2018珠海航展观后感》

作者:ANDREA GILLI意大利羅馬北約國防學院軍事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研究員; MAURO GILLI,蘇黎世聯邦瑞士理工學院軍事技術和國際安全高級研究員。

發佈日期:2018年11月13日

編譯:學術plus 譚惠文

原載:https://warontherocks.com

珠海航展是中國用於展示其航空航天能力進步的年度展覽。與往年一樣,今年的展會上,中國推出了多項技術,包括推力矢量低旁通渦扇發動機和抗干擾和反隱形量子雷達。然而,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新型隱形無人機 CH-7 的模型上,類似於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XB-47B。

許多分析師和評論家甚至得出結論認為,這一新的成就,中國已經通過或將很快超過美國的下一代無人機技術。例如,Sam Brannen聲稱“我們[美國]是一個領導者,現在我們是一個落後者,堅持使用昂貴的載人選項,而且幾乎沒有做我們需要的研究和實驗。我們現在需要向中國和其他國家學習。“

這個具體案例值得注意,主要有兩個原因。

  • 在一方面,美國長時間以來一直擔憂其喪失無人機技術的優勢地位。四年前,一些學者警告稱“ 世界其他地區正在快速趕上。”許多學者和觀察家都擔心,低成本和技術簡單性可能有利於無人機的擴散,對區域和即使是全球穩定。

  • 另一方面,中國試圖複製外國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許多人想知道數字時代是否開闢了新機遇,如網絡間諜活動,可能為大國競爭的新時代鋪平道路,其中技術優勢不可避免地是短暫的。幸運的是,這兩個因素並沒有所說的那麼誇張和嚴重。

我們可以從中國無人機上學到什麼?

只是看看這些無人機是什麼都無法知道的。就像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汽車一樣,現代武器系統的外形無法直接顯示出它們的整體質量和性能。原因很簡單:現代武器系統最重要的特徵:傳感器,軟件,數據融合功能,以及軟件工程和系統架構,這些都無法在照片中觀察到。即使涉及直接依賴於飛機外部形狀的特徵,例如其對雷達的低可觀測性(即隱身性),也不可能通過簡單地“目測(eye balling

) ”來推斷其雷達截面。除了那些特別明顯的設計錯誤,或者是中所周知的一些特定方面的錯誤可以一眼看出,如中國隱形戰鬥機J-20“黑鷹”的一些較為明顯的缺陷。

我們對中國航天傳感器和軟件瞭解多少?

很難評估中國在這個領域的能力。

毫無疑問,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在包括國防電子在內的航空航天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障礙。我們知道J-20沒有攜帶空對地電光瞄準系統,一些紅外傳感器和飛行控制軟件的開發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因此,我們知道的有限的信息提示我們,下一代無人機很有可能無法避免類似的問題。尤其是像珠海展出的自主系統需要“比像J-20這樣的載人戰鬥機更大,更復雜的軟件。這種類型的無人機需要軟件“ 能夠進行情境決策(contextual decision-making)”,而這一技術將成為需要攻克的最大障礙 ”。

我們可以說中國已經縮小了與美國無人機技術的差距嗎?

這似乎不太可能。

我們不知道中國的技術工業能力有多先進。但是目前並沒有模型或是任何證據顯示無人機正在部署當中。而現代武器系統通常需要多年的研究和開發,並進行廣泛而耗費精力的測試和改進活動,直到達到瑞士手錶的完美精準水平,因為極小的錯誤和不完善都足以導致系統性故障或使飛機容易受到敵人的反措施。

由於雷達技術和信號處理方面的進步遠遠超越了早期隱形飛機的優勢,同時,誤差幅度也在不斷縮小。正如我們在2018/19冬季國際安全問題的文章中(第43卷,第3期)所提到,逆向工程和網絡間諜的限制下,現代武器系統的複雜性使得無數極小和微妙的問題很容易出現,每一個都可能足以破壞飛機的使命或損害其可靠性。對於軟件來說尤其如此,即使相對較小的錯誤率,例如每1,000行軟件代碼的5.9缺陷,也會導致耗時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現代噴氣式戰鬥機的軟件已經達到百萬代碼行。不幸的是,對於軍事技術巨頭來說,這一問題不存在捷徑:在大型國防項目期間預測,發現,識別,理解和解決技術問題會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防禦項目也會遇到無數難題。

隨著CH-7的圖片在這次珠海航展中出現,許多人指出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XB-47B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RQ-170“ 哨兵 ”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導致許多人認為中國只是複製了美國的技術。

然而,模仿先進武器系統要比國際關係學者和從業者所認為的要困難得多。即使採用了現代通信技術,與新武器系統相關的專門知識並不會那麼輕易地從一個國家傳播到另一個國家。這種技術訣竅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默認的,正如前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所說:“這些默認的知識是保持軍事系統技術優勢的途徑:不能寫的東西很難被偷走(what cannot be written down can hardly be stolen)。“

即使說了這麼多,某些持懷疑態度的讀者可能仍然相信中國在下一代無人機技術方面趕上了美國。即使如此,最近的輿論也仍然會被誇大。中國顯示的隱形無人機最有可能的用途是作為與其他有人/無人駕駛平臺一起工作的前向傳感器,或者是用於空對地攻擊。像這樣的常規軍事行動涉及海軍、地面、空中的整體聯網,還包含空間平臺、節點以及從數據管理、分配到後勤支持和維護等,需要大量不同職能的熟練人員。這意味著,即使中國有這種新一代無人機隨時待命,只要其他節點達不到同樣的標準,其能力提升也非常有限。因為,網絡的性能取決於其最弱節點的表現。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