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阿里巴巴逆勢增長的祕訣

礪石導語:阿里巴巴剛剛公佈了2019財年第二季度(2018年7月到9月)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這一季度收穫了54%的增長,在全球經濟形勢出現波折的當下,這一亮眼成績再次展現一個事實:把握住每一次全球經濟危機中的逆境機遇,實現逆勢生長是阿里巴巴成功的一大秘訣。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究其根源,金庸先生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對於阿里而言,“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讓阿里巴巴從來不為看得見的機會佈局,永遠只為未來投入,這使得阿里巴巴不僅很難被暫時的風浪和波折傷害,反而一直能在逆境中逆勢生長。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阿里巴巴逆勢增長的秘訣

劉學輝 | 作者

1

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零售平臺。在這一時刻,阿里巴巴集團的營收表現和經營策略,影響著世人對宏觀環境的判斷和對未來的信心。

54%的季度增長,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突破6億達到6.01億。這是阿里巴巴交出的成績單。在經濟調整的當下,阿里巴巴仍展示出“大象起舞”的動力。

更值得關注的,還有阿里巴巴應對變動環境的舉措。阿里巴巴主動宣佈調低收入增長指引至50%到53%的區間,這一收入區間足以保證阿里巴巴繼續在互聯網企業中領跑,但又留出更大空間讓平臺上的商戶獲得幫助。

在中國,像阿里巴巴這樣深刻認識“危機”一詞的企業並不多。

“危機”一詞的本義是有危險又有機會的時刻,弱者會在危機的“危”中沉淪,而強者則能抓住危機的“機”逆勢生長。阿里巴巴集團就是一個在逆境中不斷逆勢增長的典型案例。

爆發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至今讓很多親歷者都還心有餘悸。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先是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又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與中國等地。這場危機不僅使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股市的大幅下跌,也嚴重衝擊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的外貿企業,造成許多製造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與社會經濟蕭條。

阿里巴巴正是於亞洲金融危機餘波未消的1999年,誕生在中國民營企業最為活躍的浙江省,這裡以及沿海的江蘇、廣東一帶彙集數以萬計以外貿為生的中小型製造企業。信息閉塞以及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讓這些中國中小製造企業陷入困境。

馬雲在這場駭人的金融風暴中看到了機會,他希望能為國內中小製造企業提供一個免費的信息發佈平臺,以幫助經濟寒冬中的中小企業獲得國際訂單。馬雲於是率領團隊創立了阿里巴巴,相繼推出“中國供應商”與“誠信通”等幫助中小企業進行互聯網營銷與推廣的產品服務。阿里巴巴集團後來名揚天下的“中供鐵軍“,指的就是這個時期的“中國供應商”網。

那時,“中國製造”才剛剛萌芽,沒有外貿經驗和客戶資源的眾多中小工廠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貿易渠道,阿里巴巴的產品與服務於是成了他們重要的選擇。在1998年這場亞洲金融危機中,阿里巴巴不僅為中小企業搭建了一個高效安全的網上交易平臺,成為國內首家通過B2B實現盈利的互聯網企業,更洞察到成做中國亟需的數字經濟時代基礎設施的良機,這為阿里巴巴日後成立雲計算、螞蟻金服與菜鳥網絡等基礎設施性服務埋下了伏筆。

2

歷史有時候如此巧合,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十年之後,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又爆發了更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在2008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之後整十年,2018年,全球經濟又開始出現明顯的衰退,股市暴跌,很多企業都岌岌可危,讓政府、專家與民眾都又開始擔心是否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又要到來。

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之時,成立近10年的阿里巴巴已經超出最初的B2B信息服務領域,成為涵蓋B2B、C2C等多種業務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旗下的C2C電商平臺淘寶,當年交易額就已經達到999.6億元,作為中國C2C市場的絕對領導者,淘寶已經成功帶動了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的發展。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阿里巴巴逆勢增長的秘訣

面對2008年這場危機,2008年7月23日晚,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給員工寫了一封題為《冬天的使命》的內部郵件。在這封郵件中, 馬雲呼籲“我們不僅不能讓自己倒下,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阿里巴巴集團為此,相繼推出賦能中小企業的“出口通”、“春雷計劃”等項目,這些項目不侷限於幫助中小企業做銷售,還要解決他們的管理、資金等難題,最終讓許多中小企業得以更好地應對市場風浪的挑戰,阿里巴巴也藉此真正成為服務中小企業的商業基礎設施。

在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經濟危機的同時,阿里巴巴在2008年還成立了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這是阿里巴巴從C2C市場走向B2C市場的起點;2009年,天貓商城發起“雙11”促銷活動,“雙11”現在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同一年阿里巴巴雲計算業務也開始起步,帶動阿里巴巴開始向一家技術公司轉型。

在2008年這場危機中,阿里巴巴不僅和中國數萬家中小企業一起挺過了全球金融危機的難關,更在嚴冬時刻堅定佈局未來,為後來的長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在2018年又一次危機有可能到來之時,阿里巴巴是否還能保持之前兩次危機期間逆勢而上的神奇?

2018年10月30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最後一次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身份致信全體股東。在股東信中,馬雲坦承,“目前全球經濟正在遇到困難,貿易、消費、股市、製造業一切開始變得不確定,中美貿易摩擦也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慌亂”。

但這已經是阿里巴巴在19年間第三次經歷這樣的全球性的波折,過去兩次逆境生長的經歷讓馬雲堅信“這些波折,焦慮,摩擦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機會”。馬雲說,“生意難做之時,正是我們兌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時”,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做好了應對這場危機的準備。

正如馬雲所言,2018年面臨的危機,有可能會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再一次騰飛的契機。

2016年3月23日中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親自組織了一場名為“e-WTP:互聯網時代的全球貿易規則”主題午餐會,馬雲在午餐會上呼籲在全世界範圍建立一個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的平臺。e-WTP,全稱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電子世界貿易平臺,旨在促進公私對話,推動建立相關規則,為跨境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營造切實有效的政策和商業環境。e-WTP旨在推動“4T”(Trade、Tourism、Training、Technology)的全球普惠,讓全球中小企業、年輕人和女性都能平等便利地參與全球貿易。

經過將近三年的努力,阿里巴巴已經利用自己的技術,經驗和資源,打造了一個服務於全球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的普惠性的貿易體系,正在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與全球玩。

2018年這場經濟波折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傳統工業時代的貿易模式和貿易規則遇到了巨大的問題,導致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開始出現巨大的貿易摩。而這恰恰是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竭力打造的全球新型普惠貿易體系致力所解決的,這給了阿里巴巴在全球化業務拓展上進一步施展拳腳的大好時機。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阿里巴巴逆勢增長的秘訣

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相比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之時,也已經從一個電商公司成長為一個橫跨商業、物流、金融、雲計算、娛樂等領域的數字經濟體,有了質的飛躍,有了抵禦更大危機的實力與底氣。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其致股東的公開信中介紹,”阿里巴巴集團最新一個財年的核心電商GMV達到7600億美元,集團收入同比增長58%,創IPO以來最高增速。其中,天貓進一步擴大B2C的市場領導者地位,實物GMV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5%。包括Lazada和速賣通等國際商業零售業務整體收入同比增長94%。阿里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101%。文娛領域也有了重大突破,2018年夏天在優酷觀看世界盃比賽使用的播放設備已突破1.8億臺。新零售版圖進一步夯實——過去一年通過參股高鑫零售和居然之家,收購餓了麼並隨後和將其和口碑合併為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更多商業力量融入了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

張勇還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在服務超過6億消費者的同時,阿里經濟體內多元的商業場景和所形成的數據資產,與雲計算相結合,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數字經濟時代的“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是一個能夠幫助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阿里巴巴逆勢增長的秘訣

2016年10月13日,在阿里巴巴集團舉辦的一年一度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就曾對外介紹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與新能源”的“五新”觀點,馬雲預測未來30年,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的,對各行各業發動巨大的衝擊和影響。而“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將能賦能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業的轉型變革,並貢獻巨大價值。目前,作為新零售的旗艦,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和淘寶成為全球品牌和合作夥伴商業數字化升級主陣地,目前已經幫助約1200個品牌客戶的超過20萬的線下門店升級成為了數字化的”智慧門店”。

另外,以製造業為例。未來的製造業,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是個性化、定製化和數據化的生產,阿里巴巴也將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幫助製造業變革,幫助千千萬萬的製造業企業應對未來的挑戰,這是阿里巴巴集團和製造業共同的挑戰,也是阿里巴巴與製造業共同的機遇。

馬雲還在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樂觀地寫道:“我覺得阿里巴巴正走在一條前所未有的發展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更加堅定的相信未來,相信自己”。

3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讓阿里巴巴找到服務中小製造企業的發展方向,推出“中國供應商”與誠信通,奠定了阿里巴巴在B2B領域的成功基礎;2008年在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的全球經濟經濟危機中,阿里巴巴推出淘寶商城與阿里雲,迅速佔領了B2C與雲計算兩個領域的新高地。

回顧阿里巴巴的歷史,把握逆境逆勢增長的是阿里巴巴取得成功的一大秘訣,其是如何做到的呢?

10月30日,馬雲極為敬重的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去世,10月31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微博上悼念金庸,他表示,”家國情、俠客夢、浩然氣,融入阿里血液,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阿里創始人馬雲認為對於阿里,“為國為民”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創業就是做別人做不得之事”,這決定了阿里巴巴從來不為看得見的機會佈局,永遠只為未來投入。

正是因為從不為看得見的機會佈局,永遠只為未來投入,才讓阿里巴巴不僅很難被暫時的風浪和波折傷害,反而一直能在逆境中逆勢生長。馬雲說,只要為了解決問題而創新,只要創造了真正的價值,一定不缺市場、不缺利潤。

2018年,面對全球經濟已經迎來的新的巨大挑戰,在全球化、新零售、新制造與新金融領域提前佈局,積累頗深的阿里巴巴,讓馬雲,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阿里巴巴和阿里巴巴生態中的參與者,不僅將度過這一段經濟波折,更可以把握全新機遇,實現新的突破和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