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奇劫》:如果片荒,可以解馋

《飓风奇劫》海报上印了一堆电影名字:《速度与激情》《极限特工》《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飓风营救3》,显然是引进公司担心影片导演与主演的知名度不高。其实灾难片看的是场景、特效、创意,而不是明星脸,演员只要别长得太磕碜,观众没那么在意咖位是一线还是十八线。电影周末三天入账4800余万元,虽然比不上去年上映的同类型影片《全球风暴》,但在这个秋意萧瑟的档期,也算是相当成功的市场运作了。

《飓风奇劫》:如果片荒,可以解馋

《飓风奇劫》在大场面上比不了《全球风暴》《2012》以及《后天》,新鲜之处在于类型片元素的混搭。灾难片常有,抢劫片亦常有。灾难片混搭抢劫片,《飓风奇劫》实现了“1+1>2”。

影片搭建的室内、室外场景,对于灾难片而言,绝对不算多,妙在场景利用得充分,又借助剧情来回腾挪,在有限的场景里颠来倒去玩出了好几番不同的花样。“精心布局,悍匪洗劫6亿美金”的故事,对于抢劫片而言,同样不过是小儿科般老生常谈的剧情。电影的巧思在于,利用飓风这一气象灾害制造困局,既困住了悍匪,又困住了男女主角。观众当然不会担心男女主角功败垂成,但电影如何安排男女主角脱困和获胜,直接决定了影片能否扣人心弦到最后一刻。《飓风奇劫》没有浪费影片里设定为数十年不遇的飓风,枪战戏和飞车戏都充分利用了飓风元素,相当有想象力。

《飓风奇劫》:如果片荒,可以解馋

与类似的电影一样,《飓风奇劫》免不了为主角“开挂”。不过,灾难片的观众本来也不关心电影里配角领便当的五百种死法。如果让主角也如配角一样,表演领便当的第五百零一种死法,那电影情节就进展不下去了——观众也不答应。《飓风奇劫》给男主角的职业身份是气象学家,负责“斗智”;女主角的身份则是钞票运送员、曾经的退役军人,负责“斗勇”。这样的男女搭配,一改类型片里男强女弱的套路:男主角甚至从头至尾都没有拿过枪,只负责当军师;所有枪战戏和打斗戏都交给女主角亲自上阵——偶尔由男主角那位职业身份为电工的哥哥“分担”一部分。这样的“打女”设定,当然是沿袭自《古墓丽影》和《生化危机》系列,但在灾难片这一类型片种里,也算是新鲜。

《飓风奇劫》:如果片荒,可以解馋

影片中的悍匪,当然不能跟高智商犯罪片里的犯罪团伙相提并论。电影的叙事重心也并不在悍匪抢劫银行时的“智取”和“强攻”上。男女主角与悍匪团伙斗智斗勇,既受到飓风的阻碍,又得益于飓风的“协助”。电影真正的主角不是缠斗的正反势力双方,而是飓风。人类角色或借力于飓风,或臣服于飓风,而都无法改变或削弱飓风本身。灾难片的精髓是制造不受人为控制的外力,并放任角色在外力支配下或不免于死亡,或侥幸于苟活。观众在安稳舒适的影院环境里,看配角如草芥般被外力摧毁,主角如锦鲤附体般躲过一轮又一轮的死亡考验,从而享受到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快感。《飓风奇劫》添加了一重智力快感,正面角色“借力打力”,利用飓风这一外力,完成“2VS多”的不可能任务。影片里男女主角在户外凭借上风口优势掷物退敌,以及在购物中心打破玻璃穹顶、利用“压力反转”效应干掉悍匪,都是可以让观众喊一声“干得漂亮!”的机巧桥段。

《飓风奇劫》:如果片荒,可以解馋

电影除了在给男女主角安排心路历程戏份上显得有点拖拉,以及在反派虽然没有死于话多但死得太无厘头这一点上显得有些烂尾,作为爆米花电影,应该说是没有辜负观众的爆米花和机打碳酸饮料。影片没有转制成3D抬高票价,更是业界良心。灾难片的卖点从来不是曲折的情节或者复杂的情感,只要能让观众看得“过瘾”看得“爽”,就算不辱使命。《飓风奇劫》够劲儿,即使观众很大可能看完就忘,至少在影院的103分钟,看点总还是多过“尿点”。

《飓风奇劫》:如果片荒,可以解馋

另外的题外话是不管观众怎么抱怨《飓风奇劫》这样的买断批片引进得太晚,以致电影在豆瓣网上早已被“海外党”剧透了个底朝天,这一类型的灾难片,短时间内还真就只能由好莱坞生产。灾难片是分分钟燃烧经费不带眨眼的片种,《飓风奇劫》即使已经相当省钱,制作费用还是达到了45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再考虑到国产电影的票仓基本只在内地,影片的票房不超过7亿元大约很难回本。如果为了保障票房而启用明星阵容,制作费用势必又进一步抬高。

中国观众想要在灾难片里看到戏份吃重的亚裔演员,大概只能指望《巨齿鲨》这样的中美合拍片。但《巨齿鲨》1.3亿美元的投资,即使在好莱坞,也是“巨齿鲨”级别的了。《巨齿鲨》不常有,片荒的日子里,也就只好靠《飓风奇劫》这样“弄小巧”的影片随随便便解解馋了。

《飓风奇劫》:如果片荒,可以解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