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oard官宣吳亦凡專輯排名100 評:粉絲的屠榜和楊麗娟的脫粉

美國公告牌(Billboard)公佈了對華人歌手吳亦凡專輯《Antares》的審計結果,認定這張專輯在Billboard排行榜上排名第100位。此前,針對粉絲在iTunes“刷榜”使吳亦凡“登頂”的情況,Billboard表示要進行審計。

今天,我們推薦兩篇評論,原題《為他而活請隨意,別為他而死》。


Billboard官宣吳亦凡專輯排名100 評:粉絲的屠榜和楊麗娟的脫粉


Billboard官宣吳亦凡專輯排名100 評:粉絲的屠榜和楊麗娟的脫粉


作者 玄增星

前幾天,吳亦凡的新專輯上線不到5小時,粉絲就通過“刷榜”讓他成為iTunes專輯總榜第一。大概在同一時間,曾經的“瘋狂粉絲”楊麗娟對媒體說她不再迷戀劉德華了。

那場歇斯底里的迷戀曾讓她的父親被迫賣房、賣腎。11年前,在楊麗娟未能如願與香港明星劉德華單獨見面後,父親投海自盡。在遺書中,他痛斥劉德華“自私”。

父親死後,楊麗娟對劉德華的“愛”似乎變成了“恨”。在最近的採訪中,她責怪劉德華“冷漠”,並認為這種冷漠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父親的死,“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在採訪中,她談起一場國外歌星的演唱會,一位“稍微違反”現場規定的粉絲被保安拖走,有人質疑這種做法,並建議該歌星團隊給這位粉絲道歉。楊麗娟一臉嚮往地說,自己很認同這種觀點,她覺得現在的人們思想更開放一些了。

對於娛樂行業來說,世界的確不一樣了。如今,寵愛粉絲已經成為明星的一種優秀品質。中國香港明星陳偉霆把粉絲稱為“女皇”,韓國明星權志龍曾向粉絲下跪叩謝。因為演唱會現場的保安扔掉了粉絲的燈牌,中國臺灣歌手周杰倫曾朝保安怒吼“滾出去”。

因為,粉絲不僅是明星的欣賞者、崇拜者,更是他們在資源、聲望、物質上的支持者。這種支持在一些偶像身上顯得尤為重要。在娛樂業更為成熟的日本,偶像與明星是有明確區分的兩種職業,偶像通過唱歌跳舞、打造人設、開見面會等方式聚攏粉絲。

在互聯網時代,粉絲意味著流量和資本。粉絲甘願通過付出時間、精力、金錢來獲得與偶像親近的滿足感。他們往往會形成無數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後援團,以集體的方式搶購演唱會門票、在電影院包場、在各種榜單上為偶像投票。

付出是有回報的。為了保持粉絲的強大投入,偶像有時需要跟公司簽訂合約,承諾出道期間不能戀愛,更不能結婚。日本偶像木村拓哉曾因單方面宣佈婚訊被公司雪藏,內地偶像鹿晗也曾因公佈戀情而遭遇人氣危機。

在綜藝節目《創造101》裡,為選手們投票的觀眾已經不被稱為“粉絲”,而是“創始人”,每一期節目結尾,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總要像櫥窗裡的娃娃一樣站上象徵等級分化的金字塔,一邊用手比心,一邊異口同聲地念出她們對“創始人”的愛意:“我們將由你們創造。”她們在主題曲裡唱:“你越喜愛,我越可愛。”

這是一場交易雙方彼此默認的利益互換。粉絲用資本的力量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甜蜜的夢,而偶像的任務就是儘可能滿足粉絲的幻想,保證這個肥皂泡式的夢不會破碎。

這不是楊麗娟時代的遊戲規則。在上世紀90年代,她能做的,就只是把劉德華的海報貼在牆上,學會他唱的所有歌曲,以及背誦《華仔頌》。

劉德華對她而言,像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夢一旦破碎,滿地碎片只會把她割得更痛苦。她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見劉德華一面,為什麼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都沒辦法得到滿足。她的父親在遺書中寫道:“劉德華,你以為你是誰?”

但是如果楊麗娟晚生10年,她能得到這個時代的理解嗎?

似乎還是失敗了。她不接受劉德華作為明星的“冷漠”,可網友依然罵她“神經病”,跟10年前一樣。有人說,自己追星害得父親跳海,“跟劉德華有什麼關係”。

一方面,即便是在粉絲經濟狂熱的現在,楊麗娟父親賣房、賣腎,甚至跳海來幫她追星的方式依然顯得極端。另一方面,劉德華不是“偶像”,她所經歷的時代也沒有當今粉絲經濟的模式。以前的賬放到現在算,只會顯得尷尬和不合時宜。

只是有時我想,如果她晚生10年,喜歡上一個依靠粉絲的力量成長起來的流量明星,想見面被拒,從而釀成悲劇,如今的大眾會不會對她多一點同情?一個被商業和娛樂催生出來的美夢,最終以最殘酷的方式破碎,究竟是誰的責任?

造夢的行業有時充滿悖論。他們為粉絲提供的夢境越來越逼真,越來越鼓勵他們沉浸其中,全情投入,無法自拔,卻又不希望他們真的醒不過來,成為下一個楊麗娟。

當然,大多數粉絲都很“懂事”。在偶像面前,他們自信卻又渺小,始終依靠一種理性的自覺,明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時刻提醒自己,這只不過是一場各取所需的共謀。他們牢記,現代人追星的一大要義是有邊界感——享受做夢,但不要當真。

只不過,這種自覺似乎是這場盛大夢境唯一的束縛了。在快速更新、資本喧囂的娛樂帝國中,這種束縛顯得過於模糊、輕率。

大夢一場,楊麗娟沒醒過來,也許只能怪她自己不夠“懂事”。只是在熱情的鼓舞下,“懂事”的粉絲距離沉睡不醒又有多遠?

延伸閱讀:

流量明星,從“楚門的世界”裡醒醒吧

作者 沈傑群

最近,一件事轟動了國內外樂壇,引發外媒廣泛關注。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報道,吳亦凡新專輯《Antares》發佈後人氣飆升,登頂iTunes美區榜單,力壓Lady Gaga和“A妹”。根據iTunes美區系統的統計數據,一些網友甚至得出了“吳亦凡單曲銷量高於Lady gaga 1750倍”的結論。“專輯出海”好得出奇的成績驚動了外國網友,他們開始琢磨這個完全不認識的吳亦凡是何方神聖,隨後質疑中國粉絲大肆“刷榜”“屠榜”,違規操作“令人不齒”。

香港《南華早報》稱,為了給吳亦凡造聲勢,粉絲早在幾個月前就集資數百萬元,精心籌備:通過破解蘋果ID、美國支付方式、境外住址身份等限制,關掉定位系統,冒充北美用戶。美國娛樂資訊網站“NextShark”援引吳亦凡一位粉絲的話稱:“對粉絲來說,花真銀白銀支持自己的愛豆天經地義。”

一邊是滿臉問號的美國網友,另一邊是瘋狂刷榜的中國粉絲。粉絲勞心勞力把最愛的歌手“抬”到榜單王座,若洗掉所有聲勢浩大的光鮮數據,流量明星的專業水準到底如何?

流量經濟,流量偶像,這幾年在國內彷彿成了“超脫於傳統娛樂產業的獨立存在”。坐擁巨大的粉絲數量和網絡傳播流量本是藝人前進的動力,如今,“流量”二字卻成為“虛假繁榮”“注水好評”等行業亂象的代名詞。

一些粉絲為愛豆操碎了心,唯恐愛豆的新作品數據不佳熱度下滑,得不到那些看起來閃閃發光的獎項,於是選擇組團發力,刻意“掩蓋”差評、“補救”慘淡排名,為建設“面子工程”不遺餘力。

音樂好不好聽,影視好不好看,這些評價本該建立在大眾的真實意願之上。大浪淘沙,任何時代都會留下價值雋永的佳作。計較一時數據得失,大規模、產業化、有組織的“屠榜”“刷好評”,製造“我的偶像一直最紅”的假象,極易造成對該領域輿論的嚴重干擾,對年輕受眾的價值觀造成誤導。

新媒體時代“流量”的出現,理應幫助年輕的佼佼者儘快得到展示舞臺,挖掘出尚未得到關注的“滄海遺珠”,讓出身普通的有才之人不被埋沒。劣幣驅逐良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今國內一些藝人屢屢被“diss”的原因,往往和流量經濟的怪圈息息相關。流量經濟歪了樓,亂象由此而生。

於是人們發現,某些藝人的公眾形象看起來無比分裂,他(她)得到的評價如同兩個平行時空——粉絲拼命維繫好評,路人統統給差評。“你看到的熱度”花錢都能買到,“你想要的知名度”粉絲都能湊到。藝人被粉絲慣壞,沉浸在“楚門的世界”中不思進取。

曾幾何時,“藝德”是衡量藝人最重要的標準。以吳亦凡所在的環球唱片公司為例,僅華語流行樂壇,就孕育了張學友等諸多令人由衷尊重的前輩。他們當中有些人並未得到過“流量”的加持,留下的歌曲卻成為時代經典;他們在臺上臺下呈現出的人格品行,亦獲得極高讚譽,無論是專業水準還是道德修養,都堪稱流行樂壇後輩的榜樣。

作品能走多遠,請讓大眾做出真實的選擇。藝人吶喊幾句夢想,靠粉絲幫忙刷數據,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損傷個人品牌和行業生態。如果你們還打算靠技藝行走江湖,那麼我們今天只談專業,莫談流量經濟。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