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盏集:建窑的四个主要分布区域

建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宋末元初趋于衰落以致停烧。

坐落于福建北部的建阳市,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窑场之一,就算在世界瓷器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国古代常以窑址所处的州郡地名来命名

比如:唐代的越窑、邢窑和宋代的吉州窑、定窑、磁洲窑等。

而建窑的真正位置是在水吉镇后井、池中村一带,只是由于水吉镇历史上的行政管辖权出现了几次变化,而出现了窑址的不同称呼,也混淆了建窑的地理位置。

建窑的窑址具体是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和营长乾,方圆十余里,瓷片等堆积如山。

夫物盏集:建窑的四个主要分布区域

- 01 -

芦花坪窑址

芦花坪窑址处在后井村西部、池中村东部,是一座东西走向的低矮山丘,而且该窑址是建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也是最早调查研究的窑址。

1935年普拉玛教授就已对它进行考察;

1960年和1977年两度进行发掘。

该窑址以烧造黑釉瓷器为主,兼烧青釉、青黄釉瓷器;

器型以碗为主,另有少量的足杯、钵、灯盏等;

形态大致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

多会有挂釉的现象,胎骨灰黑凝重,此类碗出土较多,为建窑的代表性产品之一,也是专门为适应斗茶而设置。

夫物盏集:建窑的四个主要分布区域

- 02 -

牛皮仑窑址

牛皮仑窑址(包括庵尾山)是建窑时代较早的窑址之一,主要分布在池中村东部、后井村西南部,北隔田垅与芦花坪窑址相望。

牛皮仑窑址出土的黑釉器以碗为主,尚未发现其他器型,采集的标本以束口、敞口较多,胎骨灰黑色,含铁量高。

而上诉所提到的庵尾山据发掘资料表明,在唐代中晚期就开始生产瓷器。

出土或采集的青瓷中以碗、碟类居多,壶罐次之。

夫物盏集:建窑的四个主要分布区域

- 03 -

大路后门窑址

大路门窑址位于后井村东南部,为一座南北走向的山丘。清代明国时期,这里仍有村民居住,山脚下原来遗留有数栋名宅断墙残基,村名叫大路后门村。

生产的黑釉器中,带兔毫的约占60%,纯黑色(乌金釉)约占25%,油滴、铁锈斑和酱绿(茶绿)等其他釉色及纹饰约占5%,生烧品约占10%。

器型主要为碗类,另外灯盏,钵碗。

形态大致也是敞口、撇口、敛口束口四大类;

胎质皆较粗糙,色多呈灰黑或浅黑,部分深灰、浅灰或灰白,胎骨皆厚重。

夫物盏集:建窑的四个主要分布区域

- 04 -

营长乾窑址

营长乾窑址(包括圆头坑)位于后井村南部,东北与大路后门窑址相望,西北与牛皮仑窑址相邻,为一座东西走向的低矮山丘。

该窑址西侧(园头坑)以烧造黑釉瓷器为主,东侧既烧制黑釉瓷器,也烧造青白釉瓷器,其时代应在南宋至元代初期。

1990年建窑考古队在该村瓷厂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初步判断此地为宋代建盏外运的仓储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