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相信很多人最初被建盏吸引的是它的盏面釉色,那建盏表面又为何会出现晶体?

建盏釉色通常称之为铁系结晶釉,

是对建盏独特工艺的通常描述。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釉的起源

釉的起源是从石器时代先人通过烧制高温陶发现草木灰釉开始,至晚唐才逐渐被石灰釉取代,直到宋代瓷器几乎全部使用石灰釉。

曾有陶艺家对建窑的胎釉进行检测,其中对一种兔毫釉的测定结果具有代表意义,测定的胎釉结构成分表明,釉是古代石灰釉类型,酸性较多,黏性强,所以容易厚挂,色调深沉。从铁的成分比例观察,兔毫釉大体上是由暗褐色的玻璃构成的,此类釉被称为分相-析晶釉。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什么是析晶

析晶就是晶体的析出,平时说成结晶也可以。

而晶体就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形成特定规则几何结构排列的固体。晶体的宏观表现是断面比较规则,呈现一定的形状。

既然晶体是有固定结构的。那么同一种原子/离子/分子以不同结构排列,就是不同的晶体。不同晶体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物化性质。

建盏烧制过程中,就可能形成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晶体。从而带来无穷无尽的组合,也就导致建盏釉色极具多样性。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举个例子:单是油滴釉就有好几种。

不过如果形成建盏釉色的方式只有析晶的话,就没必要说成是分相-析晶釉了。

建盏烧制时,会析出晶体状态的铁和铁氧化物,也会生成非晶体的铁和铁氧化物。

当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列没有特定结构,是无序混乱的,就不属于晶体。典型的非晶体就是玻璃。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建盏黑色的底釉是玻璃,这个大家基本上都知道。

不过各种颜色的兔毫、油滴等斑纹,也有可能是玻璃,这点是时常被忽略的。既然生成的不仅仅是晶体,就需要加入分相的概念。

极有趣的是,分相和析晶还会出现在同一只盏中,带来更多的釉色组合,让建盏非常耐看。

然而,建盏的烧制时温度与气氛与析晶过程是非常明显的,常常会出现烧制条件差之毫厘,釉面纹理外观却失之千里的结果。

再加上建盏的胎体在高温下容易变形或产生气泡、粘底等情况。如遇到好盏,且珍惜,一只好盏,实属不易。

什么是分相

建盏呈现无数种釉色的关键,就在于铁以及铁的氧化物与底釉的分离。

建盏使用的胎釉原料中的铁,可能以三价铁、二价铁,甚至纯铁的方式与底釉玻璃区分开。

但是区分的方式不一定是析晶,还有可能是分相,即以非晶体的状态分离出来。

「相」是什么?

相指的是某种特定的物质状态,如气态、固态、液态,都是一种相。

水在0°以下结冰,在0~100°液态,在100°以上成为水蒸气,就是典型的三相转化的例子。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不同相混在一起,如果最终能变得充分、均匀,就会成为一种均相,如食盐、白糖溶解于水,最后形成均相的溶液;

如果互相不能溶解,边界清晰,如油滴在水里,怎么搅拌都分得很清楚,就属于分相。

这类概念同样适用于固体。到建盏上来说,也是如此。

夫物盏集:详解建盏釉面的奥秘

器物有情,温暖无声;玩盏兴趣为先,不忘初心!

此文章为【夫物盏集】整理发布,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私信或者点击文章末端的广告进去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