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做瓷器的第一年,

他总在四下无人时,宣念着变革的决心,

看着昔日好友,圆着该有的梦想,自己却因贫困而走上了这条路,

他在昼夜的瓷厂,为自己点起一盏小烛;

第二年,

耳边响了复兴的声音,

一道道同行的背影,

似乎都在诉说着冥冥中的注定,

这样的过程,是偶然还是必然,他不由自问;

第三年,

在惊涛骇浪中,他如愿掌了舵,

但掌舵的手,

却从此有了一份卸不掉的责任,

他时常为这份责任,而浅眠、而惊醒。

这一年,一切如愿,开始在意传承的问题。

从此,他只反复的记着这三年,

眼里、心里、只记得昼夜中点起小烛的意义。

此后,岁月不堪记,名利不堪提……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翻开中国的陶瓷史,龙泉青瓷无疑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一直以来,人们把浙江龙泉称之为“青瓷之都”,因为这青山绿水的龙泉既烧制出了青翠晶莹的青瓷,也历练出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青瓷传人。

在当代青瓷界,徐朝兴老师可以说是一个丰碑式人物。

作为第一个青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大师总是谦逊地说:自己是穷苦家庭出身的一个平凡人,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勤奋而已。

平凡的人因为不甘平庸,才有了不平凡的人生。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第一年】

为求生计、结缘青瓷

在早些年的龙泉民间就流传一句话: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做碗去。

在那时,做瓷碗是没文化的人才做的事情,是没有出息的事情。

1956年,年仅13岁的徐朝兴本该与好多同龄人一般,去学校上学,却因为家里贫困而不得不来到离县城40多公里外的乡下作坊,学做瓷碗。

瓷厂很远很偏僻,不通车,父亲带着他从早上六点走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到,一整天都是踉跄地随着父亲走着长长的山路,就是那天的山路开始了与青瓷的不解之缘。

至今,那条崎岖的山路仍深深地印在徐朝兴的脑海里。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也就是在那时候,徐朝兴明白了,其实做瓷碗不是低人一等,也不是没出息,它是老百姓无可奈何的一条谋生之路。

徐朝兴笃定自己要跟青瓷打一辈子交道,他那双黑粗粗的胳膊和毛糙糙的大手,就是为做青瓷而长的。

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家庭不好的人很难有出路,所以只能专注心思学艺。

年幼的徐朝兴在原始的土作坊里,炼碗泥,揣泥坯,揉泥巴,因为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常受到师傅们的夸奖。

不到两年时间,便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器的基本技能,这也为以后的艺术生涯打好了基本功。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第二年】

天道酬勤、命中注定

也许,一开始是为了生计,但好像冥冥之中,就注定徐朝兴要吃这碗饭。

1958年,龙泉青瓷迎来了走向复兴的春天。

龙泉哥窑、弟窑是历史名窑,饮誉天下,但由于烧制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几近失传。

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要恢复我国历史名窑、恢复龙泉青瓷,徐朝兴与师父李怀德有幸入选了临时组成的仿古小组。

经过一次次技术攻关,经历无数次试制,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弟窑产品;1963年,哥窑产品也仿制成功;

自此,龙泉青瓷进入了再度辉煌时期。

亲历哥窑弟窑的复制过程,不仅使徐朝兴尝到了青瓷研究的甜头,也看到了与泥巴打交道的前途,坚定了追求青瓷艺术的信念。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第三年】

惊涛不止、职责不休

从这一刻开始,徐朝兴慢慢地步入了他青瓷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他一心一意、兢兢业业、埋头到青瓷研究所的工作中。

1976年,他从试制组调至龙泉青瓷研究所,从事新产品设计与工艺科研工作,迈上了艺术道路的新台阶。

1979年创作成功生平第一件能摆进艺术殿堂的作品——《中美友好玲珑灯》。

此作品新颖高雅,集适用于观赏价值与一体,被外交部选为国礼赠送给美国领导人,现收藏于白宫。

1980年组织上破格提拔徐朝兴任青研究所所长。从工人到所长,整整升了六级,这是徐朝兴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一年,徐朝兴才36岁

然而,在光环之下并没有人知道这是徐朝兴拿命“换”来的。

爬进高温窑清理煤渣,全身烧伤,没日没夜地在工作室研制青瓷,以致疲劳过度摔倒不省人事….但都没有阻止他对青瓷的热爱与那份责任。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现今,徐朝兴已从艺50多年,但依然每天忙碌于青瓷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一路建功立业,德艺双馨,赢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诸多荣誉和地位,其妻子、儿子和儿媳都在青瓷行业辛勤工作。

儿子徐凌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龙泉市,自幼就跟随身为龙泉青瓷泰斗的父亲玩泥巴、做瓷器,因此对制作龙泉青瓷的基本功十分扎实。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另外,徐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十分注重创新,所以作品也让不少藏家非常着迷。

其作品《海的呼吸》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大海的宽广与深邃,令人向往无比;

但对于大多数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人来说,

平日里只能通过其他物品感受大海的魅力。

而《海的呼吸》采用浮雕的装饰手法将“海浪”表现出来,

其青翠的釉色更是透出了大海般的沉静,

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曾经有记者问徐凌:

“有一个青瓷泰斗的父亲,这是优势,还是压力?”

他非常淡然的回答说:

“别人说我们是沾了父亲的光,可以这么说,因为不是父亲,我们走不上这条路。但是,父辈是父辈,我们更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在龙泉青瓷上有所收获。”

徐凌能成为当代龙泉青瓷界的佼佼者,也与他父亲一般有一颗执着的心,和自身对外界评论的淡然之情以及对艺术的孜孜追求。

岁月只堪三年记,再塑一部青瓷史

传承似乎并不全是那么多恢弘的场面、煽情的血泪,更多的还是那一代一代接力下去的普通日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从明天起,继续跟泥土打交道。

用幸福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

我依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器物有情,温暖无声

文章由【夫物盏集】整理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