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释放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下一次撞击窗口随时都会开启

出品:太空伊卡洛斯

地球遭遇小行星撞击并不是稀罕的事,这就要看小行星的块头到底有多大。目前可以确定的事地球在46亿年诞生至今,遭遇过两次重大撞击,第一次是与一颗名为Theia的天体撞击,形成了月球。第二次是一颗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摧毁了恐龙。

能量释放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下一次撞击窗口随时都会开启

这是两次较大的撞击事件,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撞击发生,只不过没有发生变革性的影响。我们也不排除在数亿至30亿年前,地球遭遇其他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几乎是100%,只不过没有对生命演化产生严重干扰。鉴于地球还有地质变迁,因此过去数十亿年的小行星撞击几乎都被掩盖,藏到了地下。

如果我们通过遥感技术,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端倪,近日科学家在格陵兰岛冰层下方发现了一个直径31公里的撞击坑。

能量释放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下一次撞击窗口随时都会开启

其形成年代大约在1.2万年至300万年前,这段时期看似时间很长,但其实跨度也不是很大。1万多年前人类还处于石器时代,而300万年前也仅仅是南方古猿阶段,从南方古猿演化成会使用石器的人类,也花了数百万年的时间。

川陀太空认为,形成数十公里撞击坑的天体其实不大,大约在百米左右。如果是数公里级的小行星,撞击坑要接近百公里的直径。这就像我们在尤坦卡半岛发现的200公里直径撞击坑,这就是数公里直径小行星撞击的效果。

能量释放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下一次撞击窗口随时都会开启

这个31公里直径的撞击坑来自一颗巨大的铁陨石,隐藏在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冰盖边缘下方,在靠近Hiawatha冰川通往大海的方向上。直径31公里的撞击坑有明确的边缘,有一个圆形特征。

发现这个撞击坑也是一个偶然,本来科学家试图在这里跟踪冰层变成,结果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圆形结构。川陀太空指出,撞击坑附近的沉积物中发现了铑、铂和钯元素的存在,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发现。如果能够找到陨石本身的物质,就可以指向到底是什么成分的陨石撞击,甚至可以追溯到是否来自小行星带。

能量释放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下一次撞击窗口随时都会开启

根据计算,百米直径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撞击坑之一,时间位于最后一个冰河时代。这种规模的撞击会导致地球上的物质飞入太空,比如爆炸的碎片可能都飞到了加拿大。论百米直径小行星的质量,川陀太空认为至少在百亿吨的规模,因此撞击能量也是相当恐怖的,可以瞬间摧半径100公里的几乎所有的生命。

能量释放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下一次撞击窗口随时都会开启

百米直径的小行星其实也不是很大,相比较6500万年前摧毁地球的10公里级小行星,数百米的小行星算是小儿科了。这种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也是最大的,上百米直径,不太容易被观测到,当然还有更小的数十米直径小行星。

能量释放相当于4700万颗广岛原子弹,下一次撞击窗口随时都会开启

这些小行星都不至于摧毁地球,但造成海啸、城市摧毁倒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天文学家防范的也是数十米至百米级小行星,因为它们出现的概率更大,撞击会对某个地区构成致命的影响。数百万年前撞击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小行星造成的杀伤力不大,影响是局部的、区域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