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能的人是什麼樣子

有人說,我現在的婚姻很痛苦,似乎看不見希望,丈夫整天不回家,就算回家也是低頭玩手機,打遊戲,對我冷漠回應。我以為是我不夠好,於是我去學習如何提升自己,學會打扮,上各種自我成長的課程,可是他依然看不見我,我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人都整在經歷著這樣的婚姻,其實這種行為的背後有一個邏輯:只要自己成長了,變好了,對方就能變了,就能看見自己了。其實並不是你的原因,而真相是:對方本來就是一個愛無能的人。

一個人有沒有愛的能力,取決於他的人格是否發展到生命能量可以投注在客體上。很多人的能量只投注在自體上,和人建立關係,建立的是自體客體關係:對方哪個部分對我有益,吸引我,我便關注那部分,就像關注我自己的一部分。心理發育水平決定了無法感受到別人是個獨立完整的客體存在,自然不會給到別人愛的灌注。 ​

客體之愛,你愛的是你之外的客體,你會尊重它探索它研究它,為它痴迷。自體之愛,愛的是自體自戀,比如迅速掌握一個東西來滿足自戀需求,當這個東西需要你長時間沉浸鑽研,而不能向外秀的時候,就沒興趣了。歸根結底是心理發育水平決定的。

心理發育水平處在自體和自體客體水平,沒有能力和意願去關注別人的感受。別人的反應只分為三種:不順著我的就是在攻擊我,或者與我無關。比如妻子對丈夫表達自己在婚姻中不開心,想跟丈夫談談自己的感受,共同面對關係中的障礙。丈夫要麼無視冷漠,迴避交流。被逼急了會攻擊妻子:我沒有任何對你不好的地方,你就是沒事找事兒不讓我好過,就是你總製造矛盾。對於自體水平的人來說,考慮別人的感受,是巨大的心理負擔,嚴重的會促發自體自戀的崩塌。對於自體水平的人通常活在這樣的自戀信念中:只要我達到某個標準(比如能賺錢不家暴),任何人就不應該對我不滿,不應該還有其他要求,否則就是在攻擊我。

真正的愛,只有當一個人意識到客體存在的時候,才會發生。很多人生命能量只投注自體,跟別人建立的是自體客體關係。這樣的關係,可以濃烈到沒有你我會死,或者我為你去死,但這不是愛,因為看不見對方真實的存在。就像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感覺:徐看不見我,他愛的是他投射出來的那個仙女,俗稱自己玩兒自己。

愛無能的人是什麼樣子

生活中我們也常見一些令人難受的經歷,其實都是愛無能的表現。比如說以下的情況。

網友A:我媽就是這樣子,只有她自己的人際關係最重要,別人的一文不值。只要有人跟她想法不一樣,就是跟她作對,今年過年打撲克時因為輸了幾把牌(不玩錢的)把撲克摔到我爸爸臉上,說我爸故意跟她作對,不讓她贏,我老公當場石化。

網友B:看到這麼多說丈夫的,我得說一下。我媳婦兒就是這樣,她無法正面問題,像成人一樣進行討論。你見過老公追著媳婦兒溝通嗎?可結果往往是我成了欺負她的壞人,我所有溝通的努力都變成了在指責她。所以這事兒不分男女,家庭環境影響至深!

網友C:細究以前,我好些時候覺得別人是自顧自憐,是自尋煩惱,沉浸在自我感覺中,當作把自我感覺當作事實來看人待事。其實,我才是在這方面泥足深陷。

網友D:我婆婆就是這種典型,和這種人生活在一起就是一種窒息感,沒有生命力,說不上來的難受。

愛無能不單是指男性,女性也有愛無能的時候,另外,愛無能的父母也同樣存在著。

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被看見,心理發育水平在自體客體階段的人,就像活在只有一個人的子宮世界中,外部世界對他來說,不是順從的自體客體便是敵人,你若硬拽出來要求對方看見自己的存在,對方只有憤怒和壓力山大,並且無意識的視你為惡魔。所以,不要向愛無能的人索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