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犯错,你买单?

他犯错,你买单?

小时候第一次看杜十娘的故事,我就坚决认为杜十娘不该怒沉百宝箱,而应带着金银财宝出走。只要有了钱哪不能去啊,何必非要在一个人身上吊死?

杜十娘身为花魁,错就错在她认识了李甲,并相信李甲就是值得她托付的男人。她收拾了金银细软,满心欢喜地为自己赎了身,跟着李甲踏上归程。

希望太大,绝望到来的时候才格外伤人。发现李甲再次卖了自己,杜十娘的愤怒比那滔滔江水还汹涌,所以一定要用最极端的方式来伤害自己,并把这最惨烈的一幕镌刻在李甲的生命里。

评论家说,杜十娘是“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性格的刚强和坚定”。

尤三姐大概也属于这类女子。柳湘莲听到风言风语,误以为尤三姐不清白,于是找尤三姐退婚。尤三姐羞愤难当,抽剑自刎在了心上人面前。

自古以来,到处都是这样的故事,女子习惯用生命来做绝唱,动辄以死明志。因为这些故事都是男人编的。他们推崇一种极致的刚烈,为了反抗男人的压迫、不忠和侮辱,就应该以死抗争,用鲜血写出大大的惊叹号。

冯梦龙和曹雪芹还都属于比较尊重、同情女性的文人,相比同时代的作家,已经算是男人在男权社会有限度的觉醒了。但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洗脑,这样的故事等于间接告诉女人:女人值得用牺牲生命来表明立场。

就像男人觉得女人遇到强暴,应该抵死不从,即使保不了命,也要保全贞节一样。他们对女人的爱惜和体谅更关乎一个象征性的牌坊。

他犯错,你买单?

被如此洗脑的女人很多。有个少妇,老公出轨了,她痛心疾首,决定离婚。她告诉我:“我要净身出户,孩子归我,我不要他一分钱抚养费。”

我问:“为什么,你为什么如此慷慨?”她铿锵有力地说:“我要让他知道,我不爱钱,我要的是这口志气。”

为了自己美好高大的形象和坚贞不屈的气质,她愿意牺牲掉对生存来说很宝贵的金钱。我说你这是气迷心了。整件事情细想想很滑稽——他犯错,她却惩罚自己,让自己一无所有。而动机不过是,她想要显得自己不现实不物质,更深层次的想法是,她要让他后悔,后悔自己离开了这样一个一点都不世俗的人。

因为还是不够决绝,所以才故意做得特别决绝。正如杜十娘,若不是特别在意李甲,也不会死在李甲面前。这看起来很矛盾,其实很统一,女人的反抗常常是跟自己较劲,所以特别没劲。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网友的私信。她说自己刚刚发现老公和一个娱乐场所的服务员有了近五个月的婚外情,“知道真相时,我真有冲动带着女儿离开这个世界。”她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我19岁就和他在一起了,彼此都是对方的唯一。”

又一个因为被欺骗想以死捍卫纯洁爱情的,还要带着女儿去死,至于那个始作俑者——做错事的丈夫,则被排斥在事件之外,好像没他啥事似的。

赌气、寻死觅活、对自己和所爱的人痛下杀手,这基本都属于一个性质的行为,那就是:你犯错,我买单。

她们和世界之间,仅靠着男人和所谓的爱情这一条线相连。他老实规矩,她就觉得拥有了全世界;他出离背叛,她就觉得被整个世界所抛弃。至于说手里所掌握的别的财富——健康、孩子、亲情、友谊,全都顾不得去看,或者毫不犹豫地丢弃掉。

遭遇背叛的确是件叫人痛心的事情,但它所带来的伤害也绝对不应该被夸大,更不应该成为失败人生的借口。不过是个挫折而已,不过是个男人而已,祭出你死我活的大杀器,过了。

克林顿和莱温斯基闹出了“裙子事件”,丢人都丢到全世界去了,希拉里想要离婚,却被身边的顾问劝住。她在自传中说自己和克林顿保持婚姻是她前半辈子做的最困难的决定。没错,就算身为希拉里也得忍受这点恶心事。这并不代表她就是弱势群体,她的妥协也不是对男权的妥协,而是对她的生活和事业最有利的选择。

无论是中国的都市白领还是大洋彼岸的前第一夫人,女人有时候无法选择你能遇到什么,但你能选择用什么方式去应对你所遇到的。

评论历史人物,不应该绕开她所处的环境。不可否认,时代加重了杜十娘的悲剧,她有她的无奈。可是,直到现在,杜十娘式的悲剧仍时有发生。爱情和婚姻固然重要,但把人生都捆绑在爱情和婚姻上,就容易产生悲剧。女人不该拿人生跟爱情较劲。对的人,好好爱;错的人,要走,就让他走。如此,彼此安好。

本文选自《莫愁·智慧女性》,如果您还想看更多的文章,可以通过公众号“莫愁大观园”下方“杂志订阅”栏目,选择购买,也可以搜索“莫愁优选”小程序,阅读您感兴趣的栏目或杂志。

莫愁优选

他犯错,你买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