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生氣的樣子真可怕”瞬間淚崩,別讓孩子當父母情緒的出氣口!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大愚童書

3到12歲孩子的閱讀樂園

大家好,我是大愚童書館的小愚老師。沒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災難現場。前段時間,上海的一位媽媽頭痛去醫院檢查,被告知“陪讀陪出動脈痙攣”,引發網友共鳴。一提到作業,家長頭疼,孩子痛苦。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對於輔導孩子完成學科作業,湖北武漢一群小學生的暑假作業看似輕鬆卻更讓家長“壓力山大”。這份暑假作業並不要求孩子們做習題,而是和家長一起完成一項“21天不生氣”的挑戰。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看似不長的21天,卻難倒了全班大部分的家庭,僅有一對雙胞胎和父母挑戰成功。據統計家長的生氣原因超過八成是因為作業,而家長生氣的比例比孩子要高25%

多位參與活動的家長也坦言:通過這次活動統計才發現,生活中自己生氣的比例明顯高於孩子,孩子的情緒波動受家長情緒影響。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學生在挑戰裡記錄家庭細節生活:

7月31日,晴,爸爸幫我捉一隻蟬,很開心。

8月4日,多雲,爸爸多喝了點酒,媽媽不高興。爸爸泡茶給媽媽賠禮

記錄中的“晴”和“多雲”不是指天氣,而是當天家裡的“情緒晴雨表”,這樣的記錄要持續21天。

在孩子眼中,父母的情緒

,其實就是自己的天氣。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賴佩霞在演講《幸福為什麼那麼難?》中提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如果一家人都是警察,出了一個小偷,誰是叛徒?

如果一家人都是小偷,出了一個警察,誰是叛徒?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其實是:當母親一輩子活在哀傷中,孩子很難幸福快樂。因為這個時候的快樂,形同背叛,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罪惡感。

所以寧願賠盡自己的幸福,也不敢快樂。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曼切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1、實驗之初,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2、靜止臉實驗開始,母親面無表情。孩子已經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3、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4、最後,無計可施的孩子崩潰大哭。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在母親對他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孩子心跳會加速,體內壓力激素持續增加,如果母親長此以往,孩子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面臨死亡!

很多家庭教育的失敗,大部分原因都來自父母不對自己做情緒管理,也不幫孩子做情緒疏導,還逼迫為父母的情緒後果買單,最終整個家庭為之付出了高額代價。

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植根於愛,沒有愛,教育便無從談起。在被父母情緒操控孩子身上,得到更多的是傷害而不是愛!

為人父母不僅僅要管理好自己情緒,還得盡其所能幫孩子疏導情緒。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生命之初,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就像是身在汪洋,隨時會被情緒支配,被情緒操控。

孩子只有通過和父母互動,參考父母的語言和行為方式去理解情緒,並從中獲得對情緒的認知,去疏導、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將來自父母的力量,內化成自己的力量,即便以後會長時間獨處,也能夠體驗和高手愛和安全感。

第一、察覺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養孩子的本省就是“精細活”,父母情緒細節上處理不一樣,孩子的成長曆程也就不一樣。與孩子發生衝突,由於孩子天生處於劣勢,所以需要父母時時提醒自己,並注意:我的情緒是什麼?

悲傷?憤怒?開心?還是平靜?

父母情緒上對孩子的傷害,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所以珀爾夫婦在《青春不叛逆》一書中指出:

父母絞盡腦汁的突然轉變,不會打動孩子的心;父母一點一滴的愛的表示,卻能換來深切的信任。

父母絕不要在“心靈層面”傷害孩子,而要時時向他們證明你的關愛之心,你就會營造出信任的氛圍。

第二、以適宜的方式紓解情緒

成人紓解情緒的方法很多,有人會痛哭一場;有人找三五個好友訴苦一番;有人會逛街、聽音樂、散步;有人會逼自己做別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的事情。

紓解情緒的目的就是給人一個理清想法的機會,讓心情好過一點,也讓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對未來。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瞬间泪崩,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出气口!

在日常的親子活動中,父母的情緒穩定應該放在第一位,在孩子成長環境裡,它其實比父母恩愛更加重要。

認真觀察不難發現,父母性格溫和,情緒平和,孩子笑容更多,眼神更清澈,更重要的是她的幸福感更強,抗挫折能力也更加強。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想要孩子成長為溫文爾雅之人,父母便要先為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管理好情緒,是更好教育孩子的最低成本。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