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上善若水 記濱城區市立醫院大外科主任劉京新

【初次見到劉京新,是一個明媚的早晨。我到濱城區市立醫院外一病區時,他正在進行交接班,異常嚴肅,我心裡就有了點小忐忑。後來跟著他查房,看到他微笑著安慰病人,輕聲細語地詢問病人的感覺、飲食……,我便放輕鬆了許多。】

医者仁心 上善若水 记滨城区市立医院大外科主任刘京新

劉京新,男,54歲,1988年畢業於青島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於濱城區市立醫院從事外科工作30年,現任濱州市骨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濱州市骨科質量控制中心委員,濱州市胸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濱城區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濱州醫學院外科副教授,濱城區市立醫院大外科主任,院委會委員,濱城區政協委員。

敬業奉獻 無怨無悔

從大學畢業進入濱城區市立醫院工作以來,劉京新一直保持著高度敬業的精神、認真嚴肅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春夏秋冬,常年堅持早7:30上班。遇到有危重病人堅持守候在患者床前,加班加點搶救病人已經習以為常。2016年,一支迎親的車隊在大霧天發生了交通事故,致多人受傷。正在外休假的劉京新聽說後,二話沒說,立即趕到醫院進行搶救,連著進行了兩臺緊急手術,等將傷者全部安置妥當後,已經是三十多個小時之後了。而類似事情對他來說已是司空見慣的了。多年來,他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一年內,他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數得清。而這都是劉京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默默做的,他說:“當醫生救死扶傷是應該的,加點班沒什麼。”

潛心鑽研 業務精湛

三十多年來,劉京新兢兢業業、刻苦鑽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從一名剛出校門的學生成長為了濱城區市立醫院外科“一把刀”、濱城區名醫。他每年帶領團隊做數百例複雜骨科手術及各種胸腹部臟器疾病手術,並在市立醫院開創性的開展了股骨頭壞死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及全髖關節置換術,效果良好。

医者仁心 上善若水 记滨城区市立医院大外科主任刘京新

近幾年,劉京新注意到,隨著交通運輸業及建築業的發展,高能量所致的骨關節型創傷合併多臟器損傷日益增多,整體傷情嚴重。他整理多年相似病例,總結實踐經驗完成了《骨關節損傷合併胸部創傷的有限救治策略研究》等四項科技成果,分別獲濱州市科技進步獎貳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他將成果轉化應用於臨床實踐,引入多發傷搶救治療的新理念,提出了骨科損傷控制治療新理念,治療病人更科學,提高了多發傷病人的搶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殘率及死亡率。骨折的治療理念由AO固定向BO (生物學)固定發展,微創手術理念的引進,更有利於骨折病人的骨折後癒合,使病人以小的手術創傷代價獲得高的功能恢復,降低了骨折延遲癒合的發生率,讓病人能夠早日恢復肢體功能。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多年來,劉京新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無私奉獻。作為一名科室負責人,他身先士卒多次帶領科室人員參加醫院組織的“千名醫師下基層”、健康扶貧等活動,做義診、搞講座、發放健康傳單,受到群眾歡迎。而最能詮釋“醫者大愛無疆”的便是他救助智障流浪女“春蓮”的事了。那是在2010年1月11日21時25分,醫院急診科接回了一名受傷婦女。傷者三十多歲,孤身一人。經檢查,其左小腿被碾壓呈粉碎性骨折,難以保留,急需做截肢手術。此時傷者雖然意識還算清醒,但是有智力障礙,並且操著雲南口音,難以溝通。“時間就是生命,先搶救病人要緊!”。緊要關頭,劉京新毅然為她做了緊急手術,救下了傷者的性命。傷者的病例檔案等都需要名字,大家夥兒給她起了一個名字——春蓮,意在希望她出汙泥而綻放幸福與美麗。劉京新帶領科室人員對春蓮悉心照料,送藥送飯、噓寒問暖。後來,車禍造成的傷害慢慢恢復了,因為春蓮還患有嚴重的婦科疾病和癲癇就住到別的科室了。劉京新還是會時長去看望她,專門為她定製了義肢,幫她佩戴好,做恢復性訓練……。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流浪智障女春蓮在濱城區市立醫院幸福的度過了整整八年。每每別人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時,劉京新都會樸實地說:“春蓮是個人,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任何人都不會不管的”

因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劉京新先後被評為:濱城區名醫、濱州市衛生系統“服務好、質量好、群眾滿意”質量明星、山東省城鎮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優秀執業醫師、濱城區五一勞動獎章、濱城區五一勞動模範、“濱城英才”系列人才。

臨近採訪結束時,劉京新對我說:“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做著每個醫生每天都會做的事。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追求,這沒什麼。”《老子》中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說的大概就是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