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至55岁是人生“高危期”,十年内少做1事、勤做2事、偷懒3事

经常会听说,45至55岁是人生的一道“坎”,45岁前,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但过了45岁后,身体状态犹如下午3、4点的太阳,不再明媚耀眼,略显昏沉。过了45岁后,当我们开始感到疲劳乏力时,说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

其实45岁后的10年,也就是45-55岁这个时间段,被称为人生的“高危期”,这个阶段有很多潜伏的疾病会爆发,如一些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虽然能够通过药物来治疗,但有一些疾病是危及生命的,甚至连治疗的时间都没有。

想平安度过46到55岁,最好不要做这件事

憋尿

45至55岁是人生“高危期”,十年内少做1事、勤做2事、偷懒3事

很多人有憋尿的习惯,其实憋尿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一般情况下,膀胱中尿液达到200毫升时,才会有尿意,在400至500毫升时,就需要上厕所排尿了,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将尿液排出,也就是憋尿,膀胱最多能够容得下800毫升的尿液,当超过这个数很容易会诱发疾病。

长期憋尿容易诱发3类疾病

膀胱炎

憋尿会增加尿液在膀胱的停留时间,不仅给了细菌繁殖的机会,膀胱粘膜的供血还会受到影响,这样很容易诱发膀胱炎。

尿路感染

长期憋尿会让大量细菌在尿路聚集,从而引起尿路感染,这种情况女性比较多,因为女性生理结构上,尿道比较短,更加容易被污染。

肾炎

憋尿所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应该就是肾炎了,当尿液在膀胱中压力过多时,会反流到肾脏,由于尿液中都是一些废物及毒素,因此,很容易会滋生细菌,从而引发肾炎。

想要身体健康,这2件事情要勤快

一、喝水要勤快

45至55岁是人生“高危期”,十年内少做1事、勤做2事、偷懒3事

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水分至少在1500ml,这些水不是一次性喝完,而是分配在一天之中的各个时间段,因此,我们需要养成勤喝水的习惯,多次按量喝水不仅能够帮助一日三餐的消化,还能够通过尿液排出体内更多的废物及毒素。

二、排尿要勤快

上面说了憋尿的坏处,那在生活中应养成勤排尿的习惯,有尿意时就应及时排出,不要憋着,如果实在不方便的话,请记住,憋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某些情况下,快了反而不好,有些事情需要慢慢做。

1、吃饭时应细嚼慢咽

吃东西时应细嚼慢咽,这样食物才能够被牙齿充分咀嚼成比较细小的颗粒,比较容易消化与吸收。此外,慢慢吃可以让人较快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因为饥饿而摄入过多食物,而且不会因为吃下过热的食物而伤害口腔、食道与胃。

2、早上起床先躺5分钟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凌晨和起床时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因为很多人在起床时,动作会过于猛烈,导致大脑瞬间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建议大家睡醒后先在床上“懒”一下,时间大概在5分钟左右,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3、憋得太厉害的时候要慢慢尿

45至55岁是人生“高危期”,十年内少做1事、勤做2事、偷懒3事

很多人憋尿后,会急匆匆到厕所,用力的排尿,其实这样容易造成胸腔压力增大,曾有人因为这样引发大脑缺血昏厥。无论憋尿多厉害,在排尿时应缓慢,不要急,这个时候偷点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