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蘇雪林為何用了半輩子辱罵魯迅?他們之間有何恩怨?

祗樹


蘇雪林女士,在魯迅先生作古後,就展開了對其的刀誅筆伐,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餘生都用來招呼魯迅了,每天奮鬥在倒魯的最前線,一直到1999年作古,活了103歲的高壽,還是比較不容易的。

說實話,我不太贊同蘇女士在魯迅作古後才發難的做法,因為這令文人看起來頗有些不恥,那感覺就像是古典小說裡的惡奴形象前恭而後倨,也頗有些孔夫子說的色厲內荏的味道。你要罵倒也便是在魯迅生前放開手腳了去罵,作古後才發難,那感覺就像歐洲那些聖騎士在前面的人殺死了敵人後,你再在後面耀武揚威的補一萬刀,宣洩自己壓抑的憤怒,確實沒有多大點意思,在有些人眼裡看來搞不好是一個神經質的可憐人的自我宣洩。


那麼,我們說魯迅到底有沒有缺點?

答案是肯定的。魯迅也有缺點,而且還不少。魯迅也是人,只不過他是被我近代史萬萬麻木不仁的人心捧上神壇的神人而已,既然是人就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比如待人不夠寬和,你不招惹他老人家,但凡你的作風、政見或者論調與他有出入,總是免不了被他逮住撕咬一番的。並且你名氣越大,他撕咬的越厲害。這其中,有有道理的,也有他毫無道理偏執、偏私的一面。但是我們需得注意的是,魯迅之所以是魯迅,全然不是因為他那些與文壇大咖的對罵,而在於其傳記、小說與散文。他的之所以被冠之以“民族魂”的帽子多半是他阿q、孔乙己、閏土、祥林嫂等人物告訴了勞苦大眾該怎麼去活、去思考、去覺醒自己度過一生。他的偉大從來不是因為他發表在週刊、期刊裡的罵報,而是他的文學,有一萬個人知道他的關於孔乙己、閏土的文章,卻沒有一個人能讀出他罵人的一篇文章。

剛才我也已經說過了,魯迅待人是不寬和的,所以他朋友比較少,所以他說“猛獸獨行,羊羔成群”。正是他的不寬和,無形中會洞傷了無數人的心,蘇雪林女士絕不是唯一一個,而蘇能夠站了出來,多少還是因為有些才情、人脈資本的緣故,其次大眾也是好奇心驅使想看看為何她會把矛頭對向自己昔日的偶像。



可以確切地說,魯迅與蘇雪林之間大抵沒有恩,只有怨的,並且是單方面是來自蘇雪林對魯迅的怨恨。不論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們都不好細糾,但總歸一點錯不了,既蘇雪林無疑也是被魯迅無形中洞傷過的人。

我剛才已經說過,魯迅生前,魯蘇二人風平浪靜,魯迅作古蘇雪林才開始發難,這點確實比較讓人覺得有趣。也許魯迅那個年代影響力與地位也是大了些,高了些。

有人說是魯迅蘇雪林第一次見面魯迅太過倨傲,拒人於千里之外不願意伸手去握來自他的小迷妹蘇雪林虔誠的恭敬之手而讓蘇雪林在一眾文壇大咖面前下不來臺從此粉轉黑;也有人說她開始厭惡魯迅是因為魯迅發難當時北京第一女校長楊蔭瑜開始,蘇雪林既是護短護著自己恩師,也是厭惡魯迅看起來挾私報復的行徑(楊蔭瑜做校長曾開除魯迅妻子許廣平);還有人說魯迅一併罵了被蘇雪林視為終生恩師的胡適從此二人結下了樑子。


依我看,以上種種都有。蘇雪林既有可能因愛(純學術愛慕)而不得生恨,挾私報復的可能,也有可能是在模仿,畢竟他自己也說過“憑什麼他魯迅罵得,我就罵不得?!”

最後一點我認為最可靠,既文化與思想有其侷限性,總是會隨著時間、空間乃至時局改變失去其最原本的原動力,比如孔家店在大革命被推翻了,魯家店在日益清明的風氣時代也是被下架了,因為他總是太過扎尖格格不入,總是會有給人無窮無盡的抨擊價值。文人嘛,總不能抨擊未來,便只好熱衷於抨擊過去,既抨擊就得選個名氣大的大塊頭來,總不能選一個孱雞,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那些言論與思想在一個新的時代裡能夠成為將來後人研究文學的一部分,這樣的文人才算是有價值。


所以依我看,蘇雪林女士最骨子裡的想法還是想在歷史文化長河中輸入自己的價值的,畢竟活到她那個年歲,到她那個境界的人,絕對不會願意自己成為攪弄些浪花便罷了的鹹水魚。


不書公子


蘇雪林是魯迅的學生,但蘇雪林用半輩子罵魯迅,言語非常惡毒。她將“罵魯迅”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事業,令人啼笑皆非。那麼,蘇雪林為何要這麼做呢?她和魯迅之間又有什麼樣的恩怨呢?

蘇雪林在魯迅生前沒罵過魯迅

蘇雪林罵魯迅,始於1937年,那時候魯迅已經死了。1936年,魯迅的死引起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哀悼和震驚,在魯迅死後不久,蘇雪林就開始公開謾罵魯迅。

而在魯迅還活著的時候,蘇雪林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給予魯迅的作品非常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蘇雪林對魯迅先生的態度忽然轉變,令所有人大為驚訝。

社會各界的反應

蘇雪林此文一發,引起社會厭惡。她給胡適先生寫信,胡適勸蘇雪林說,人們對於魯迅,都是“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魯迅沒你說的那麼不堪。況且魯迅剛死,你就來這麼一出,魯迅還是你的老師,你怎麼能這樣呢?

她又給北大校長蔡元培寫信,當時蔡元培身患重病,不能受刺激,遞信人說這封信寫得太氣人了,就沒給蔡元培。不久後,蘇雪林將信直接發表在報刊上。胡適過了二十天才看見這封信,又給她寫信,說“你能不能正常一點”。

蘇雪林究竟罵魯迅什麼?

然而這並不能阻止蘇雪林對魯迅的謾罵,到魯迅去世三十週年的時候,蘇雪林又發表文章罵魯迅。主要內容是:

1.魯迅小時候窮,連學費都籌不起,後來決定行醫。

2.魯迅回國後當了老師和教務長,想謀個翻譯的活,被人拒絕了

——蘇雪林由此推斷:可見魯迅此人喜歡跳槽,不是一個忠誠的人!

3.魯迅的心理是病態的,因為他童年常常到當鋪典當東西,當鋪的夥計嘲笑過他個子矮,後來魯迅又到親戚家“乞食”。

——蘇雪林的結論是:由此可見,魯迅是個要強的人,而對比之下,胡適小時候也窮,但人家的心理怎麼就不變態呢?魯迅為什麼沒有胡適的胸襟呢?

4.魯迅曾經懷疑有人想殺他,曾在枕頭下藏了一把小刀,枕著刀睡覺。這證明魯迅此人非常多疑,做人實在是做得太苦了。魯迅授化學課程的時候,做氫氣實驗,忘了拿火柴,就回去取,離開教室前千叮嚀萬囑咐讓學生千萬不要亂動氫氣瓶,混入空氣後會爆炸。結果他回來以後氫氣瓶果然爆炸了,而原先前排的學生跑到後面去了。所以魯迅認為有學生動了氫氣瓶子。

——蘇雪林認為:這充分證明魯迅是個多疑的人(她說:魯迅先生你忒多疑了啊!)。


5.……

好吧,蘇雪林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在罵魯迅,絮絮叨叨,翻來覆去,抓住魯迅生活中的細節,來得出疑神疑鬼的結論,最後她誇獎自己“我寫得太精彩了”。

結論

從上面的梗概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魯迅此人究竟怎麼樣,姑且不論,但蘇雪林此人,腦子是有病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蘇雪林,筆名綠漪,安徽太平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和冰心有“冰雪聰明”之稱。她曾經非常敬重魯迅,對魯迅以師禮相待。然而蘇雪林卻在魯迅逝世後不久就開始對魯迅進行各種謾罵,一直罵了大半輩子(蘇雪林活了102歲),言語非常惡毒。昔日師生為何反目成仇,兩人到底有何恩怨呢?

蘇雪林出生在官宦世家,性格像個男孩子,直來直往。10多歲的時候因太過淘氣從私塾輟學,而後在家讀書,並一發不可收拾,廣泛的書籍閱讀奠定了她良好的文學功底。1919年,蘇雪林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師範大學。在求學期間,蘇雪林在多種報刊上發表各類政論雜文60餘篇,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展現出非凡的創作天賦。而此時的魯迅是文學界的一面旗幟,尤其以雜文見長,蘇雪林自然對魯迅崇拜至極,並以學生自居。

魯迅逝世後,蘇雪林卻對魯迅進行各種謾罵。說他“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甚至稱魯迅的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而且一罵就是半輩子,蘇雪林態度轉變之劇,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

一、有人說,這是因為魯迅曾經怠慢過蘇雪林。據說在1928年7月7日這一天,北新書局老闆設宴招待魯迅、林語堂、郁達夫等知名作家。蘇雪林因散文集《綠天》發行,也受到邀請。蘇雪林因是後起之秀,受到大家的追捧。但當她和偶像魯迅見面的時候,魯迅對她的態度很是冰冷,既沒有和她握手,也沒有禮節性的寒暄,只是朝她點了點頭罷了。蘇雪林感到非常尷尬,認為受到了魯迅的怠慢,於是對他心生忌恨,發展到後來的惡語相加。

二、蘇雪林為了討好國民黨政府。魯迅以筆為武器,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但蘇雪林後來卻成了國民黨政府的支持者,所以蘇雪林對魯迅進行攻擊也就合情合理了。特別是蘇雪林到了臺灣後,為了博取臺灣當局的支持,在魯迅逝世30週年發表了將近3萬字的長文《魯迅傳論》,對魯迅進行各種攻擊。此文一出,迎合了當時的政治氛圍,深受蔣介石的喜愛,蘇雪林也因此迅速成為輿論“紅人”,並因此獲得了“教育部”的獎金。

我認為,第二個理由更為合理,第一個理由未免太過小肚雞腸了。


石頭說歷史


首先闡明一點蘇雪林並非魯迅學生,而是她面對魯迅時一直自稱學生。她的老師應該是胡適。

蘇雪林在魯迅去世後開始漫罵魯迅,甚至把罵魯迅當成了職業。魯迅生前她對魯迅很尊敬,死後恨不能鞭屍一般。究其為何會有這麼大反差呢?


梳理,猜想,分析,如下。

1、由愛生恨,據說其暗戀魯迅不成。

2、魯迅的利嘴罵遍民國大半的文人政客,其中就有蘇雪林的老師胡適,為師站隊。

3、心胸狹窄,其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提起魯迅曾不理睬他,暗生不爽。

4、在圈子裡找存在感,蘇雪林還真不出名,當時沒啥名,現在也是。

5、更年期綜合症,罵別人怕捱揍,就罵死去的。反正當時罵魯迅的人太多了。也不差她一個。

6、內心自卑,苦於魯迅活著時威望太大,不敢言語。厚積薄發……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臆造,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大美非遺


導讀:就在魯迅去世還不到一個月,民國的文壇出來一位女作家,對魯迅口誅筆伐,無所不用其極。這一罵開始之後,連續就是幾十年,對魯迅之斥罵,尚無可出其右者。她就是民國著名的美女作家蘇雪林。

  蘇雪林,名梅,字雪林,筆名綠漪。安徽太平人,1899年生於浙江瑞安。蘇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當過縣令,父親受過高等教育,母親出身於士宦之家,素以賢慧著稱,給蘇雪林以較大影響。她在幼年時候,就極其的好動,男孩的性格很明顯,凡事男孩喜歡的東西,她幾乎都非常的上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野丫頭”。

  她打小由祖母看管長大,由於祖母一直奉行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蘇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樣去讀書。直到她七歲時,才開始跟著叔叔及兄弟們“名不正、言不順”地在祖父衙署開設的私塾裡跟讀,囫圇吞棗地背誦了《三字經》《千字文》《女四書》《幼學瓊林》等。在私塾裡只跟讀一二年,等男孩子們都紛紛去學校讀書之後,她就不得不輟學了。

  輟學之後,閒著無聊,便利用在私塾裡學得的一二千漢字,從叔叔和哥哥那裡借一些通俗小說當作課本自讀。久而久之,她不僅能讀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封神榜》等淺白小說,也能粗讀文言的《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之類的書。也是因此,此女整日便埋頭書海,自得其樂。後來,連當時流行的譯作《天演論》《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十字軍英雄記》等,她也都讀得著迷。就是這段經歷,為她後來的創作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最初對先生崇拜有加

  蘇雪林後來就讀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曾是李大釗、周作人、胡適等名教授的學生。其後,她曾留學法國。回國之後,曾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上海滬江大學、武漢大學等校任教。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了,但是當年她非常有名,與凌淑華、袁昌英一起並稱為珞珈三劍客。與冰心、凌叔華、馮沅君和丁玲一起並稱凌淑華、袁昌英為上世紀30年代5大女作家。

  蘇雪林創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綠天》的時候,對魯迅是非常崇拜的。《綠天》一出版,她就拿著書趕緊送給魯迅。而且在扉頁上用黑色鋼筆寫上:“魯迅先生校正學生蘇雪林謹贈七、四、一九二八”。版權頁的留印處還加蓋了“綠漪”硃紅印章,現在魯迅博物館的“魯迅藏書”中收藏有這本書。“魯迅藏書”中另外兩部專著蘇雪林的專著分別是:《李義山戀愛事蹟考》、《唐詩概論》。

  在魯迅面前的蘇雪林一直是以“學生”自居的,足可見其對魯迅先生是敬重的。她還曾在在《國聞週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對魯迅的《阿Q正傳》等小說創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

  但就在魯迅先生去世後不久,蘇雪林開始匪夷所思的向魯迅先生的開炮,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攻擊魯迅伴其一生。

  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新文學的奠基者,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魯迅在上海逝世了。人民大眾為魯迅舉行了極隆重的國民葬,他的棺上覆蓋著“民族魂”白底黑字的旗子。

  在魯迅出殯的日子裡,有上萬民眾送葬,護送靈車的隊伍長達一二里長。數十里路足足走了兩個多小時,“魯迅先生精神不死”的聲音也一直伴著他們前行。

  二、用大半輩子辱罵先生

  就在魯迅逝世後不到一個月的時候,由蘇雪林執筆寫下的長達四千言的《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公開扯起了反魯大旗,對屍骨未寒的魯迅破口大罵:“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稱魯迅的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

  蘇雪林還稱,“魯迅病態心理將於青年心靈發生不良之影響也,”、“魯迅矛盾之人格不足為國人法也”,“左派利用魯迅為偶像,恣意宣傳,將為黨國之大患也”“,陰險,多疑,善妒”,“是一個刻毒殘酷的刀筆吏,陰險無比,人格卑汙又無恥的小人”,“不近人情,睚眥必報”。她還攻擊魯迅的雜文“文筆尖酸刻薄,無以倫比”,“含血噴人,無所不用其極”。

  “凡有報紙者,對我必有罵聲,甚至還有恐嚇信。”先前表示魯迅的創作“很合我理想的標準”,現在卻變成了“其文筆尖酸刻毒,無與倫比”。蘇雪林對魯迅的態度轉彎之急,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從1936年秋末至1937年春,蘇雪林連續寫了多篇文章《說妒》、《富貴神仙》、《論偶像》、《論誣衊》、《論是非》、《過去文壇病態的檢討》、《對(武漢日報)副刊的建議》、《論魯迅的雜感文》等,其內容均是正對魯迅而作,從形式到內容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蘇雪林

  後來歲國民黨到到臺灣後,由於國共兩黨處於敵對狀態,為討好國民黨當局,蘇雪林對魯迅的態度更是變本加厲。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不停地撰文,先後寫了《對戰鬥文藝的我見》、《琵琶鮑魚之成神者--魯迅》、《新文壇四十年》等。

  1966年11月,正值魯迅逝世三十週年,臺灣《傳記文學》刊出她的一篇兩萬七千字的長文《魯迅傳論》大罵魯迅。魯迅對貧困青年作家肖軍、肖紅、葉紫等的經濟援助,被其罵為用小恩小惠了來籠絡人心。這種過激的言論正好迎合了蔣介石當時的政治需要,因此在臺灣的各種報刊媒體,大行其道。

  後來,蘇雪林將自己“反魯”的大部分文章結集出版《我論魯迅》。該書出版的時後,蘇雪林稱“半生稱這是他半生的‘反魯’事業,……以後我不高興再理會了”。

  她在《我論魯迅》的《自序》中談到了出版此書的目的。我為什麼要在這時出版這本集子?其一、人家想必都知道蘇雪林是反對魯迅的。“反魯”幾乎成了我半生的事業,但為什麼要反?究竟是怎樣反法?則好像是沒有人能知道清楚。……因為這本書代表我個人對魯迅的“觀察”、“感想”、“評價”。其二、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魯迅逝世三十週年,……我既是反魯的人,也應該寫一點,所以一口氣竟寫了一篇兩萬七千字的《魯迅傳論》和《我對魯迅由欽敬到反對的原因》。其三、我見臺灣論壇近年“捧魯”有漸成風氣之勢,已有人呼喊在臺灣重印魯迅著作了。但我擔心魯迅偶像又將在臺灣豎立起來,魯迅崇拜也將在臺灣日益推廣。

  三、她為何對魯迅如此恨之入骨?

  有人說是魯迅曾怠慢過她。據說她與魯迅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28年7月7日。這一天,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在悅賓樓設午宴招待在北新的作者,受到邀請的有魯迅、林語堂、郁達夫、王映霞等名家。因為《綠天》的成功發行,蘇雪林受到大家的熱捧,就連林語堂都對她讚美有加。然而主人把她帶到魯迅面前時,她熱情地伸出手,沒想到魯迅既沒有同她握手,也沒有寒暄,只是象徵性地朝她點了點頭,這讓蘇雪林感到非常尷尬。因此產生了忌恨之心,對魯迅百般討伐。

  可是就因為這麼個過節就造成如此的深仇大恨,蘇雪林未免也太小氣了。據她自己解釋說“我的那幾篇反魯文字,原來從魯迅學來,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魯迅一輩子運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筆,叫別人吃他苦頭,我現在也叫這位紹興師爺吃吃我的苦頭,不算不公道吧?”

  對於她對魯迅的評價,胡適曾當面對她說:“凡論一人,總須持平。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主是持平。魯迅自有他的長處。如他早年的文學作品,如他的小說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適在這裡徹底否認了蘇雪林那種粗暴卑劣的做法,在一定地程度上維護了魯迅。


小林趣談歷史


眾所周知,蘇雪林在魯迅死後極力辱罵魯迅的“反魯”行為,一直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公案。目前許多研究從不同層面加以闡述,如暗戀說、精神弒父說、性格偏激說等等。這些說法都不無道理,而在梳理恩怨前,我們先來看看蘇雪林口中那次直接導致她對魯迅態度轉變的唯一一次會面。


據魯迅記載,他與蘇雪林第一次直接接觸是在1928年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舉辦的宴會上。在這次會議上,蘇雪林將自己新近出版的散文集《綠天》贈送給了魯迅,但因為“魯迅神情傲慢,我們同他招呼,他愛理不理的。說話總是在罵人”,因此她“僅對他點了一下頭,並未說一句話”(蘇雪林《蘇雪林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她似乎將這種因為不熟悉而導致的冷漠轉化為對魯迅的失望。雖然這只是一次簡單的會面,並無過多的文獻記載,但我們也能從中瞭解到,蘇雪林在這時並未對魯迅表現出過多的憎恨。


在魯迅不幸病逝後,蘇雪林給蔡元培寫了一封題為《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的信,其中不僅要求胡適把自己從魯迅的葬儀發起人名單中刪除,同時還大力抨擊、批評魯迅,並夾雜著謾罵和惡意中傷。但其實,如果說僅僅因為那次會面就導致蘇雪林如此惡言相向,甚至用了大半輩子攻擊魯迅卻沒有選擇在其生前進行筆戰,著實有點說不過去。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也許魯迅生前確實有些理念與蘇雪林相違背,但之後耗時半輩子進行辱罵的根本原因則在於,由於魯迅擁有文壇中不可撼動的地位,蘇雪林似乎是將他當成了一個靶子,通過批判魯迅來倚正自己的觀點,確實也有許多過激、偏頗之嫌。


蘇雪林和魯迅沒有過多接觸、沒有過多私人恩怨,因此她的“反魯”行為表面上是抨擊魯迅的私德、做派,實則是在維護其右翼的政治立場與政治信仰。雖然我們無法過多深究她的“反魯”動機,但在這場長達了她半輩子的罵聲中,我們也需要更加註意她的政治身份而非魯迅為人本身。


做書


一丶胡雪林出身富家,性格又象男孩子,隨心所欲,挺身而出,罵自己的老師,而老師又是逝世的名人,沒別的目的,就是想出名,落個與眾不同的名頭。

二丶此舉極不厚道。人無完人,你既是老師的學生,就應該尊敬老師。向老師學的是知識學問修養。吃進了老師所授的,轉過臉罵老師,被世人所不恥。

三丶她把謾罵魯迅先生當成半生的事來做,看似積怨太深,實則有病。強迫症加痴念狂。


18731662832



蘇雪林後來就讀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曾是李大釗、周作人、胡適等人的學生。其後,她留學法國。回國後,曾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上海滬江大學、武漢大學等校任教。 蘇雪林創作第一部作品《綠天》後,鑑於她對魯迅的崇拜,一出版就先送給魯迅點評。在魯迅面前蘇雪林一直是以“學生”自居的,足見她以前其對魯迅先生是敬重的。她還曾在在《國聞週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對魯迅的《阿Q正傳》等小說創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 。 但就在魯迅先生去世後不久,蘇雪林開始向魯迅先生的開炮,後來,蘇雪林將自己“反魯”的大部分文章結集出版《我論魯迅》。她對魯迅的“觀察”、“感想”、“評價”進行了系統闡述,核心就是“她是反魯迅的,她也見不得年輕人捧魯迅”。為什麼生前很是恭敬,魯迅先生作古後立馬判若兩人,徹底翻臉了呢?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釋。我想原因或許很簡單,就是一種變相的“蓋棺定論”吧,與道德無關。

為何蘇雪林對魯迅如此恨之入骨呢? 有人說是魯迅曾經怠慢過她。據說她與魯迅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28年7月7日。這一天,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在悅賓樓設午宴招待在北新的作者,受到邀請的有魯迅、林語堂、郁達夫、王映霞等名流。因為《綠天》的成功發行,蘇雪林受到大家的熱捧,就連林語堂都對她讚美有加。然而主人把她帶到魯迅面前時,她熱情地伸出手,沒想到魯迅既沒有同她握手,也沒有寒暄,只是象徵性地朝她點了點頭,這讓蘇雪林感到非常尷尬。當然這些只是傳言而已。

可是就因為這麼個過節就造成如此的深仇大恨,未免小看蘇雪林了。據她自己解釋說“我的那幾篇反魯文字,原來從魯迅學來,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蘇雪林的學術研究,大量的時間花在考據上,她曾說:“這是一種發現的滿足。”蘇雪林的第一本學術考據著作為《李義山戀愛事蹟考》。

魯迅先生的作品像《阿Q正傳》《狂人日記》《吶喊》《祝福》等,往往尖刻而虛妄,是明顯高於生活的一種文學昇華。這和重視考據的蘇雪林有結構性的矛盾,魯迅的作品的主人公遠遠脫離了生活本身,過分的渲染一種社會人性的險惡 ,這是蘇雪林所不能接受的。我想這是她始終鞭撻魯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有一點我們必須指出,蘇雪林不幸的婚姻正是她人性的真實所衍生出的對婚姻的不妥協,她也努力過,但通過6年的煎熬,她徹底的放棄了愛情,走出了和張寶齡包辦但讓外人看起來挺般配的婚姻。她選擇了她所愛的對世界本真的追求,對文字的熱愛,她始終在用筆在向世人提醒她是“男人一般的才女”。可以說她活的很純粹 ,活的也很高傲,在走完102歲漫長的人生後,她終於歸於沉寂。甚至她在大陸默默無聞,幾乎無人關注她及她的思想。但在臺灣,她令人敬仰。我認為,她的作品和思想都值得我們去探索,雖然我看她的書不多。



她的老師胡適曾當面對她說:“凡論一人,總須持平。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主要是持平。魯迅自有他的長處”。 胡適在這裡一定程度上批評了蘇雪林,在維護魯迅臉面的同時,或許也在維護同作為男人的自己的尊嚴吧。但胡適永遠不會知道,蘇雪林厭惡魯迅及其作品是內心的真實。


清樂堂


撇開恩仇,楷書以為此君品德有問題,起碼是極不仗義!“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古訓,可能太陳舊,但總歸是自己的老師吧?何況人已不在,好意思對著一個不能開口說話的人喋喋不休嗎?如果僅僅是以此出名,那更卑鄙無恥!


楷書13


估計她想睡魯迅不成所以只能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