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土耳其歷史上有什麼恩怨?

六百帝


今天伊朗和土耳其的恩怨糾葛相對而言沒有伊拉克和土耳其之間多,更沒有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嚴重,今天的土耳其更像一個投機者。

伊朗高原本來是波斯人世世代代居住地家園,在伊斯蘭教興起後,波斯帝國終於壽終正寢。到了9世紀後期,薩法爾王朝和薩曼王朝的相繼崛起給波斯文化帶來了復興的曙光。在之後突厥和蒙古人的西侵中,伊朗高原再次遭受了外來文化的衝擊,1501年由伊斯瑪儀建立的薩法維王朝可以說是近代伊朗的前身,其改信什葉派的宗教政策對今天的伊朗政治格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薩法維王朝原本實力強盛,保持著古代波斯帝國統治的核心地區的疆域——兩河流域加伊朗高原,在1513之1510年間的對外征服中,伊斯瑪儀甚至還控制了安納托利亞東部,再加上伊拉克,伊朗高原,中亞呼羅珊至阿姆河左岸的地區,這著實領土可觀。

但1534年,強盛的奧斯曼帝國對著這片土地投來了豔羨的目光。他們攻入了大不里士(薩法維王朝第一個首都)和吉蘭,之後又佔領巴格達,由於摩擦不斷,薩法維王朝只能遷都加茲溫,以避鋒芒。但波斯人心裡絕對是不服氣的,畢竟他們的文化歷史古老悠久,他們認為自己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在17世紀初,薩法維王朝的反攻取得了一定成效,擊敗了烏茲別克人和莫臥兒人,甚至控制了波斯灣沿岸,將葡萄牙人趕出了霍爾木茲海峽。至1629年阿拔斯去世時,薩法維王朝的疆域達到頂峰,北起裡海,南至波斯灣,東西分別和莫臥兒以及奧斯曼接壤。

1638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再次攻陷巴格達,次年,兩國簽訂《祖哈卜條約》,至此,伊拉再次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扎格羅斯山成了兩國間的政治分界線。

可以說,是土耳其人將波斯人侷限在了伊朗高原的土地上,但是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沒落,兩國間的摩擦也就變少了,在伊朗愷加王朝期間,對伊朗干擾最多的一個是俄國,一個是英國,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衝擊。

那麼到了今天,伊朗和土耳其之間的矛盾已經緩和很多了。近期土耳其拒絕遵守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可以看做是土耳其謀求一種相對獨立地位的表現,不管如何,一方面其確實已經喪失了對抗蘇聯時代的前線崗哨的作用,作為北約成員國也註定在對以色列的問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打擊,其脫亞入歐,親歐盟,親美的政策以及伊斯蘭成份在政治中的缺乏也使得和伊朗的關係肯定是含糊不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