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太極拳

現今練習太極拳的人,大都是跟著老師學完套路後自己練。也有一開始跟著碟子學,學會後自己練。這樣習練到一定階段,往往會出現較長一段時間不見進步的現象,總覺得缺點什麼,可又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找不出問題所在,再練就是盲目地瞎練,甚至可能越練越糟。冷靜下來,對照規範的榜樣檢查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問題不在大形大架,而在於細微處和轉折處。很多動作只有籠統的空架子,而缺少細微充實的內容。豈不知一套拳或一套器械,每一個動作並不是定勢好就算好,而在於它充實細緻的內容。有沒有韻味,充實不充實全在於每一處的細微之處。

“明明白白”太極拳

立身中正

無論於內於外、於神於形、於體於用,凡一陰一陽都要擇中而行,一開一合都要擇中而運,一收一放都要由中而發,一虛一實都要居中而換,一動一靜都要從中而變,總之都要以中和之道而行之,使全身上下中氣貫通,周身內外一氣流轉。無所偏倚則不懼他人推倒,無過無不及則不犯頂、匾、丟、抗之病,中氣貫足則物來無不順應。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即“中正”之謂。 “打拳原是備身法”,中正在身法上的體現就是立身中正,無所偏倚。自頂而踵上下一線,周身內外左右平準。

“明明白白”太極拳

力撐八面

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前掤、後撐、上領、下沉、丹田之氣充盈周身,做到人身處處皆太極,平時處於鬆柔狀態,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一觸即發,太極渾圓勁就是在日積月累的行拳盤架的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其中,八面支撐的要求就不可須臾背離,一舉手一投足,都要求八面支撐,不可草草從事。

“明明白白”太極拳

五弓齊備

大極拳要求淺們“一身備五弓”。陳鑫公有詩云: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當中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上下之弓謂之“身弓”,四旁之弓即“四肢弓”,合起來就是,“身備五張弓”。弓拉起來才有了棚勁,才能力撐八面,勁射四方。有了腿弓和腰弓,臂弓可以揮灑自如,收發自亦,虛攏詐誘,驚彈顫抖,可以演繹出一幕幕精彩的話劇來;腰弓若不在,便沒有周身的協調。臂弓與腿弓空有壯志,難以形成“集團軍”,故不可能有大的作為。腿弓是基礎,腿弓不在,則五弓皆不在。腿弓在,即使臂弓和腰弓暫時都被衝跨了,還都可以捲土重來。

“明明白白”太極拳

一身備五弓是對太極拳行拳走架乃至推手實戰中的總體要求。每個拳師都可以用這一標準進行檢驗,當然,這是比較高的要求。如果要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們又需要從最基本的要求人手。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叫稍節勁力,兩頭捲曲”。

梢節領勁、兩頭卷屈

梢節領勁、兩頭卷屈是太極拳訓練的總綱。梢節是指肢體中的兩手和兩腳(這裡是區別古人太極拳論中“發為血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的梢節概念)。兩頭卷屈產生了球體感必須的曲線弧度,梢節領勁尤其重要,否則,即使兩臂外形上如抱球 ,也會缺少就有的外掤力;即使下肢屈膝下坐,也不會形成穩固的支撐力。因此,梢節領勁、兩頭卷屈是形成球體感的必要條件。

“明明白白”太極拳

螺旋纏絲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特點。有了螺旋纏絲,力就有了方向,就不會漂浮,肢體在運動中才能保持強烈的外撐力,球體感才能存在。這個球體的旋轉永遠是立體的,是六個方向的。螺旋纏絲可以使攻擊部位在達到勁點的一剎那具有穿透力,就像有來復線的槍膛射出的子彈較土製獵槍的霰彈更具有威力一樣,這也是太及拳的勁力區別於外家拳的顯著特點。

節節貫穿

球體感的產生對身體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有比較嚴格的要求: 比如上肢要兩手領勁、兩肘定位、兩肩放鬆;兩手之間的開合必然要帶動兩肘、兩肩之間的開合,但兩手之間的開合絕不能用兩肘、兩肩的開合來催動和代替。也就是說,手要先走,肘可隨之(保持曲度),肩可伸展策應(腋下夾角基本不變)。這時,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是同時在作旋轉和伸展的運動,這就叫“節節貫穿”。不能大臂一掄,肘、手僵直。大臂伸直了,球體感也就消失了。節節貫通是在轉節換勢時自然保持球體感存在與轉換的必要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