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信任風波陰影后,變保守的積木盒子怎麼重新起航?

走出信任風波陰影后,變保守的積木盒子怎麼重新起航?

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理財意識也在覺醒,許多人都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金融理財項目中,其中P2P網貸也成為投資者最為喜歡的投資方式之一。

在眾多的P2P平臺之中,於2013年上線的積木盒子憑藉著敢打敢拼的運營策略,在2015年4月21日完成了C輪融資,融資金額達到了8400萬美元,而且在短短三年時間就完成了三輪融資,融得的資金也達到了1.5億美元。截至2015年年初,積木盒子在網貸平臺的綜合排名中名列前五。

但隨著部分負面事件發生,處於上升期的積木盒子又遭遇了滑鐵盧,遭受到了自創立以來的第一次大風浪。

第三方擔保折戟,積木盒子遭遇信任風波

積木盒子一開始的定位就在於為中產用戶提供高效、方便的金融服務,上線之初平臺就打著“真誠透明,敢不敢投”的口號進行宣傳。在第三方擔保公司的支持下,積木盒子迅速將自己的平臺運營壯大,並且在成立短短四個月時間內就已經貸款破億,再用了一個半月又把這個數值翻了一番。

就如大多數信息中介平臺一樣,積木盒子主要是以輕資產平臺模式進行運營,並不具備擔保能力,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吸引投資者,積木盒子選擇與擔保公司進行合作,由擔保公司等機構提供擔保資金,積木盒子作為中介在交易過程中進行第二次風控管理並收取一定費用。然而這一種模式也存在著相當大的漏洞,那就是擔保機構不能出現資金斷裂的情況,一旦資金斷裂,風險就會轉移到為之牽線搭橋的平臺之上。

彼時行業洗牌仍然在如火如荼得進行著,積木盒子與擁有國資背景的河北投融進行合作,並迅速地在短時間內佔領了部分市場。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靠著P2N這一模式迅速起家的積木盒子,也栽在了河北融投破產這一突發事件之上。2015年4月,河北投融面臨破產危機,作為河北一家帶有國資背景的AA+評級擔保機構,這一次破產危機也給如日中天的積木盒子一記重錘。

根據當時的網貸風險評估得知,積木盒子委託給河北融投的標一共為193個,借款總額為58500萬,還款的總額達到了63701萬。由於河北投融破產,積木盒子作為中介平臺也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為了降低風險,積木盒子被迫減少了許多與擔保公司的合作。雖說當初為了增加消費者對其的信任,積木盒子選擇與第三方承保公司合作,但如今種下的種子結了苦果,積木盒子也只能硬著頭皮吃下去。

趨於保守的積木盒子多了安全性,卻少了吸引力

第三方擔保公司破產的事情給予了積木盒子一個教訓,平臺也發現了風控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並且不能為了風控而風控,僅僅增加一層風險保障機制還不足以形成系統性的保障。而且在之前的合作中,風險計算等核心數據掌握在擔保公司手中。雖然平臺僅僅作為中介為投資者和項目牽線搭橋,但是一旦借款人出了問題,平臺的利益在無形中也會受到牽連,甚至於部分賠付壓力也會轉移到平臺身上。

河北投融事件後,積木盒子開始嘗試轉型,並且取消掉了許多第三方承保公司的合作,降低、甚至停止了許多車貸、房貸業務。積木盒子開始從急速擴展的策略變成了穩紮穩打的經營方針。

為了通過自營模式來加強項目的風控能力,2015年積木盒子推出了“穹頂計劃”來對部分投資項目進行兜底,企圖以此來打消消費者對於擔保公司的信任疑雲。但2017年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小組發佈的工作通知再次明令禁止轄內機構繼續提取、新增風險備付金,應當逐步消化、壓縮風險備付金規模,嚴格禁止網貸平臺以風險備付金進行宣傳。該項政策推出意味著積木盒子想要依靠“穹頂計劃”的兜底功能對投資人產生的吸引力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想要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目光,積木盒子需要另闢蹊徑。

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除了考慮擔保模式等風控措施外,還會看重平臺所提供的項目優劣。目前積木盒子有“輕鬆投”、“自選投”兩種產品供投資者選擇,其中“輕鬆投”為一款自動投標產品,其年化收益為7%左右,而“自選投”則有穹頂計劃和自擔風險兩種投資方案,年化收益分別為10%和14%。而將產品與同類平臺進行橫向比較,論利率積木盒子不如悟空理財、紅嶺創投等新興網貸平臺,論產品安全性積木盒子可能又無法與陸金所、宜人貸等平臺相抗衡。

為了減少風險,積木盒子目前的產品普遍都趨向於利率低、更加保守的項目,但是其平臺2018年Q1季報顯示,為數不多的高利率項目更受投資者青睞,有85%的金額都投入在了年利率超10%以上的項目上,而一般此類項目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這樣的狀況似乎與積木盒子較為保守的整體性發展戰略相違背。

事實證明,積木盒子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正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年度報表顯示,2017年積木盒子交易筆數還在70萬筆/月左右浮動,而步入了2018年月均交易筆數只有40萬筆/月。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究竟是選擇繼續自己的經營觀念,還是服從於投資的大趨勢,積木盒子在後面的發展中顯然需要做出更好的決定。

新機遇並不缺少,積木盒子理應再度出擊

歷史告訴我們,網貸行業一直充滿了未知的風險和機遇,就像是中世紀那風雲變幻的大海一般,積木盒子在成立之初憑藉著勇敢地搏擊風浪贏得了大批用戶和不錯的行業地位,但之後也因遭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打擊而變得保守了起來。行業一直在變,保守可能會成為一隻攔路虎,所以積木盒子應該要再度揚帆,但是在揚帆之前,積木盒子還需要做好遠航的準備。

其一,吸引更多年輕人,尤其是新中產用戶的資金。數據顯示目前投資者年齡分佈正在呈低齡化趨勢,有46%的投資者為90後,而19%的投資者為80後,這一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如果能抓住更多年輕人,或者說年輕新中產們,那積木盒子無疑擁有了優質的資金來源。這不僅與積木盒子初始的用戶拓展目標相契合,一定程度上也幫助積木盒子奠定了更好的發展基礎。因此,積木盒子需要有針對性的行動。在推廣方式上,積木盒子可以根據年輕人的喜好,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渠道進行推廣;在投資項目上,積木盒子可以考慮從年輕人個性化、重體驗等喜好出發,來設計自己的產品。

其二,進一步鞏固長期投資方面的吸引力優勢。有報告顯示,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更傾向於長期投資,其中12個月以上的項目佔45%左右,而7-12個月佔比達到35%,其中1-3個月的投資佔比僅有7%。

而與此同時,積木盒子的平均項目投資期限也從2017年的平均6.76月延長到了2018年平均10.55月,以此看來,積木盒子本身項目的趨勢符合行業整體投資意向,假如可以憑藉更高的利率吸引住部分資金,在項目比例上向中長期項目傾斜,多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中長期項目,並且風控運用得好的話也可以提高平臺本身的評價。這樣一來積木盒子不光可以具備更高的市場份額,還可以憑藉積累的經驗主攻中長期固定投資,形成獨特的壁壘優勢。

其三,在監管趨嚴的大形勢下抓住更多機會。目前P2P平臺正在面臨暴雷風波,截至2018年6月底,已經有不少初具規模的P2P平臺因為暴雷而停止運營,隨著監管的進一步推進,不合規的網貸平臺數量還會進一步地減少。

對於素來講究安全的積木盒子來說,這不失為一個良好的訊號,首先是濫竽充數的平臺紛紛退場,投資者對於平臺選擇更加嚴格,恰好都與積木盒子以安全為主的策略所吻合。通過自己平臺本身的小微信貸分散風險和交易結構設計打造的資金閉環作為生態鏈,對借貸人進行嚴格篩選,提高平臺自身風控實力,積木盒子或許能給對P2P失去信心的一些投資者打上一劑強心針。

綜合以上所述,經過這些年的耕耘,無論何種運營方式,想必積木盒子都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在經歷過種種風浪之後,更加老練的積木盒子究竟是繼續以穩為主,還是在行業動盪不安的時期趁勢擴大市場呢?這關乎生存,積木盒子必須做出合理的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