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李少春的《收悟空》

李少春之父 李桂春一輩子揮霍成性,又好豪賭,唱戲的時候不顯,雖然左手來右手去,總有活錢可進,這一息影,一家大小,二三十口子的開支,沒有收入簡直不能維持。

李少春固然以《戰馬超》、《群臣宴》連演雙出,在北平一炮而紅;但吃虧也在這方面,他給觀眾的先期印象,是一場演一武一文兩出戏。

在拜餘之始,聽老師話,只演武戲不演文戲了,觀眾卻認為他是“減半”演出,而上座就不踴躍了。所以後來逼得他在外埠演唱(後來在北平也這麼唱了)只好貼文武雙出,先唱《挑華車》,再演《失空斬》。先演《三岔口》,再演《奇冤報》。變成不演雙出不上座的積重難返了。

《戰太平》固然上座滿堂,也不能每次都貼《戰太平》呀!於是,為了迎合觀眾心理,為了維持生活吃飯,只好演猴兒戲就能滿座,但也要新戲,而也就引起二李之爭了。

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李萬春先生的孫悟空

二李之爭 李少春到北平伊始,李萬春站在姊夫分上,自然接風洗塵,招待一番,在私情上,郎舅之間很融洽。在公事上,李萬春就靜觀李少春的戲碼如何貼法了。

頭一天打炮,《戰馬超》和《群臣宴》,萬春心裡就有不痛快。你難道沒聽說過,《兩將軍》是我成名傑作嗎?為什麼單動這出呢?退一步想,也許是無心之過,且觀後效吧!

等到李少春《水簾洞》貼出來,李萬春愈發不快了,怎麼猴戲你也動,這不是單挑我拿手的來嗎?而李少春的《戰馬超》和《水簾洞》,如果演得平淡無奇,倒也罷了,偏偏又非常出色。

平心而論,因為少春比萬春年輕幾歲,武功根底又好,如果萬春同時貼上這兩出,身手矯健和敏捷上,恐怕要遜少春一籌。因此,萬春有點沉不住氣了,覺得有給小舅子點顏色看看的必要。

於是,在李少春再度在新新戲院貼演《水簾洞》的時候,在同一天晚上,李萬春在慶樂園貼出了全部《四郎探母》和《水簾洞》雙出,這當然轟動了戲迷。

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李萬春先生的風采

李萬春不但也貼文武雙出,而且《水簾洞》加《探母》大戲。於是,李少春這邊,前排賣一元二角,上座半堂。李萬春那邊,臨時加價前排賣二元,上座滿堂,自然李萬春打了一次勝仗。

觀眾為了好奇,才趨之若鶩地到了慶樂園,但聽完以後,卻不無失望的感覺。因為《四郎探母》先唱,坐宮四郎由鳴春社學生扮演。自盜令出關起,李萬春才扮四郎出場,會弟見娘以後,臺上豎出一塊木牌:“李藝員萬春,因化妝關係,下面由×××(鳴春社學生)接演四郎,請觀眾原諒!”於是上四夫人,哭堂、別家、回令,都又由鳴春社學生唱下去了。

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固然,勾猴臉要費時間,但李萬春雖貼全部《四郎探母》,卻摘頭去尾,只演箇中段,下面的《水簾洞》事關本身威名,自然直乎直令,全力以赴了。所以李萬春是以噱頭取勝的,而票房上卻很實惠,這一點,李少春就自愧弗如了。

李少春派戲,也是恪遵京朝老路,譬如二十八年(己卯年)的陰曆正月初一白天,他在新新戲院派出《青石山》,但又怕一齣戲不夠號召,前邊又加演一出《林沖夜奔》。中間墊一出沈鬘華的《鴻鸞禧》,戲是很好,但上座仍舊不理想。這時候,他的派戲有內憂(老師管得太嚴)、有外患(李萬春在那裡虎視眈眈,抽冷子就打一下,如前邊所提的《水簾洞》加《探母》),但如長此以往的上座不理想,就不好辦了。因為唱戲這一行,總上滿座,則名利雙收,人家認為劇藝高超,而且收入頗豐。如果經常上座不佳,不但不賺錢,而且連帶劇藝也被人看不起了,大概唱得不好吧!

要不怎麼不上座呢?語云“不以成敗論英雄”,其實社會很現實,是“專以成敗論英雄”的。就在李少春有點一籌莫展之際,李寶奎獻計,這才打開了出路。

李寶奎是武淨李菊笙之子、李盛藻的侄子,他和尚小云也沾親。工老生,嗓子高而左,正工、裡子都能來,偶爾也反串老旦。為人絕頂聰明,反應快,足智多謀。

他與高維廉,原來都搭李萬春的永春社,李少春組班,就到這邊來了。李寶奎不但盡知李萬春的戲路虛實,而且也明瞭戲迷心理。這時他對少春獻策。你的猴戲能叫座,要往這方面發展,但也不能總演《水簾洞》和《安天會》,要編新戲才能號召。

李少春在無計可施,就聽他的試一試吧!於是就由李寶奎編導,排了一本《智激美猴王》,場子緊湊,穿插也很新穎。

李少春飾孫悟空,李寶奎反串豬八戒,高維廉飾唐僧,陳盛德飾沙和尚。有一場,下場門立個塔片的佈景,上面的窗門,是用一塊布簾擋住空洞,李少春從上場門的靠臺口這邊,跑上幾步,一個高毛兒竄進塔去。這手很新穎驚人。

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李少春先生

智激一場,李少春坐在圈椅上,有些椅子上的功夫(仿自《通天犀》裡徐世英的身段)。後面與小妖的開打,李幼春飾小妖,站在悟空背後,雙手抱在悟空腰間,兩人一齊走虎跳,還有扔匕首的驚險鏡頭(套自《十字坡》)。

總而言之,新型開打,花樣翻新,李少春也儘量顯示了他的跌撲功夫。像《金錢豹》裡,豹子和猴兒開打一場,他有一手,是走個小翻兒,肩膀著地走烏龍攪柱,然後再摔一個叉,仍然面向前朝著觀眾,這個動作極快,乾淨利落、攝人心絃。筆者曾問少春,這手叫什麼呢,他思索一下,說:“就叫地趟跟頭吧。”這一手和《智激美猴王》裡,雙人走虎跳,北平以前都沒見過,而也就從此傳啦,被一般武生所仿效。所以,論起李少春的短打戲來,他是有許多獨到之處的。

《智激美猴王》推出以後,連演皆滿,而且口碑載道,尤其愛看猴戲的人,都有“這比李萬春的猴兒戲可精彩多啦”的感覺!而這一下子,也就把李萬春氣壞啦!好哇!你不但動猴兒戲,居然還排猴兒的新戲,這不是成心要我好看嗎?他以前貼的《探母》和《水簾洞》,還不過是挫其銳氣,略示薄懲的意思,並沒有下打對臺的決心。《智激美猴王》出現以後,李萬春可就下了決心,一心要與李少春打對臺到底了,而也就在加強排演猴兒的新戲方面下工夫了。

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李少春在《智激美猴王》成功以後,為了聲譽、票房,只好繼續走這條路線,即使引起李萬春的敵視和相鬥,也就只好在所不計了,於是不久以後,又排出了《十八羅漢鬥悟空》。從《安天會》唱起,在猴子被擒,被老君放在丹爐內煉丹時,因看爐童子不慎,被猴兒逃了出來,反倒煉成了火眼金睛。老君只好到西方求救,於是佛祖派了十八羅漢收伏猴頭,先是跳羅漢,然後猴子再與十八羅漢開打,最後逃不出佛祖掌心,被壓在五行山下為止。這等於頭二本《安天會》連演,還加上鬥羅漢,非常繁重,要演三個小時。

李少春的孫悟空,其累是不用說了。李寶奎飾老君,袁世海與張連廷分飾降龍、伏虎兩羅漢。李寶奎,再與高維廉、閻世善等,都分別扮演羅漢。鬥悟空時,各有不同武器,不同打法,喜歡武戲的人,看來十分過癮,此劇又一演而紅,上座滿堂,歷久不衰,成了李少春的撒手鐧。

李萬春這一氣又非同小可,於是排了出《十八羅漢收大鵬》,在羅漢的法名、兵器上加意考究。他飾大鵬金翅鳥,穿紫紅色帶黃穗子的改良靠,手使雙槍,也和十八羅漢開打無誤。自然在套子上又自出心裁,創些花樣。

李萬春李少春“二李之爭”:弟弟《鬥悟空》,姐夫《收大鵬》

於是,二李之爭,便直接而更尖銳了。這時兩個人在私底下也很少來往了,少春的大姊李紉秋,也在中間很為難;但形勢所趨,她對丈夫、兄弟都影響不了,也只能徒呼負負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