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白玉薇事件”與李少春的金錢豹

簡介:讓京劇武戲火起來(連載二)——八卦京劇武戲名家逸聞

暢談|“白玉薇事件”與李少春的金錢豹

上期的暢談中聽戲與您共談京劇武戲名家,這次呢,來八卦一下京劇演員李少春和《金錢豹》的故事。

白玉薇隨李少春到上海天蟾舞臺演出。

白玉薇的青衣、花旦戲都很好,往往在李少春武戲前面唱一出單折戲。有次白玉薇前面演出《宇宙鋒》,李少春演大軸的《金錢豹》。廣告一登,上海的觀眾爭相搶票,還有人拿著飯盒排隊買票,由於人太多,一等就是一天。

白玉薇跟“通天教主”王瑤卿學過戲,在北京各劇場都很有叫座能力。這場“天蟾”演出,她也做了充分的準備,舞臺上發揮得也很好,嗓音甜潤,扮相俊美,做表也都很認真。李少春正在後臺勾臉,很多小豹子還沒扮戲,突然臺下亂哄哄一片喧鬧。原來臺下觀眾嫌《宇宙鋒》時間太長,急於要看李少春的《金錢豹》、觀眾排了一天隊伍,就為了看出痛快的戲,並不是白玉薇有什麼錯。

暢談|“白玉薇事件”與李少春的金錢豹

李少春的《金錢豹》開始了,金錢豹一上場,上海天蟾舞臺像是開了鍋,觀眾的掌聲一直不斷。

李少春不負眾望。他扮演的金錢豹金面獠牙,臉譜勾得分為提神。毛慶來曾經說:“李少春的《金錢豹》技巧和‘耍叉’學李蘭亭,到北京之後聽了我的意見,勾臉學我們先生餘振庭的勾法。這一扮,就對了。”這次李少春在上海天蟾貼演的《金錢豹》,技巧繁多,姿態生動。頭場“坐洞”,高臺念詞:“豹頭虎相面兇裝,紅梅山前自為主。洞中小妖千百對,這烈烈呀——轟轟震山崗。”聲音高亢,響堂打遠。上海天蟾舞臺既無擴音揚聲器,又無現代音響設備,李少春的嗓音卻氣貫全場。下山時,他從三張桌子上一躍而下,飄飄落地,顯得輕鬆自如、從容不迫,碩長的“蓬頭”有條不紊、整整齊齊。中部“撲帳子”發揮了李(蘭亭)派開打,各套把子有稜有角,氣勢雄奇。他的開打感情飽滿,精神氣足。“耍叉”是《金錢豹》的典型技巧,李少春舞動的鋼叉不但可以控制滾動的走向,還能控制嘩嘩作響的聲音、功力很深。他耍的“篩糠”和“背劍”等技巧。鋼叉時而滿身飛滾,時而飛轉,卻操縱到一點聲音都沒有。突然一個“懷中抱月”,又恢復了鋼叉的震響之音。這叉聲是有節奏的聲音,十分精彩。這種有節奏的震響和鋼叉的走勢融為一體,蔚為壯觀。特別是李少春拋叉的“出手”,扔時不撒湯,接時不漏水,叫觀眾看得賞心悅目,舒舒服服。

這種功夫的難度在於拋叉、接叉的高度和過渡的時間、分寸。這一切要掌握得特別合適,差一秒鐘也不行,是十分吃力的。“天蟾”的觀眾無一不為他鼓掌、叫好。

上海既是四海通商、五方雜處的大都會,又是京劇多種藝術流派南北交匯的窗口。《金錢豹》從民國初年俞振庭到上海唱紅以後,相繼有楊小樓、尚和玉、趙鴻林等到滬獻藝演出。即使如此,李少春的《金錢豹》在上海照樣連賣滿堂。

“天蟾”經理對這場因戲碼搭配不當而引起的突然襲擊毫無準備。幸虧騷亂暫時平息。後來李少春再唱《金錢豹》,把白玉薇的戲碼改為又短又快的《小放牛》,載歌載舞,“馬前”趕緊唱完。觀眾也就認真看戲了。這足見李少春再“天蟾”演出《金錢豹》的盛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